帝了。
楚寻觉得他现在做事出格儿,那是因为朱熙之死对他的刺激太大了,当然,这是站在皇庭的立场上考虑,要按他自己看,天底下没有皇帝才好呢,因为所有的皇帝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立场的不同决定了看待事件而产生的结果的不同,他虽身份极高,也算站在九州之巅的人物了,但说句难听的,草莽毕竟是草莽,行事风格多有豪迈却又大多随心。
这和皇庭的生存之道不符合,说青霄皇不好,但谁知道他是不是出于无奈,这些事都是没办法用主观观点去以偏概全的,只是现在于神照问到这儿,楚寻必须的给人家一个解答。
退一步来说,便是没有明晰的解答,提个意见也是必须要的。
毕竟,按年龄于神照是楚寻的长辈,按出道于神照是楚寻的前辈,人家好不容易开个口,他怎么好随随便便用一句“我不知道”给搪塞回去。
可话说回来,知道是行,但你得知道明白,不能瞎给人家说。
要知道这关乎于神照的前途乃是性命,再往深了讲,弄不好都得牵扯到后面这些人,乃至他们的九族。
因为,楚寻内心里面最真实的看法是离开皇庭,越快越好。
为何越快越好
这一点想必于神照自己也得琢磨过了,三万大军进入西方之地,名义上那是征讨,实际上就是送死。
阴火活死人何其众没有十万也有八万,这种杀掉一个还没有它们同化一个来得快的怪物,要这三万青龙卫如何剿灭。
闹到最后,弄不好三万青龙卫没了,阴火活死人却多出了正好三万。
不对,是三万零一,因为还附带了一个天河境巅峰的强力阴火活死人大将。
所以说楚寻想要于神照直接脱离皇庭,按他所想,西方之地直接就别去了,队伍遣散,想回去的还可以回皇庭就职,不想回去的身上也有本事,这年头种地务农容易饿死,有本事的人到哪都吃香。
当然了,说的有些夸张,青龙卫属于皇庭三大禁军当中实际战斗力最低的,虽然人数众多,但玄修太少。方才的意思只是个比喻,手上有功夫,乱世好生存,如此一个道理而已。
这便是楚寻想的,但他却不能说的这么直白,关乎到于神照命运是其一,却还有另外一点也需要自己来权衡。
皇庭和客栈在某种程度上是竞争对手,最起码在青霄皇眼里是这样,这绝不是血口喷人诬陷人家朱易,试想一下便可知道。
佛宗与世无争尚且被皇庭算计,不说当成眼中钉,那也是手指头上的刀枪刺了,更遑论客栈行事风格激进,向来无视王法,虽说影响力不如佛宗巨大,但事实上的威胁性却一点都不比佛宗小。
且这威胁,都是直接指向皇庭大员乃至皇室成员的。
客栈号称什么秉持道义。他们主张什么犯我者必诛之
青霄皇和大掌柜只是暗中叫着劲儿,他们这辈儿应该是出现不了什么太大的问题了,但众所周知,楚寻和朱佲之间都有过生死赌注了,互相之间差点闹个水火不容,另外楚寻做事更加毫无顾忌,他没顾忌倒是省心省力一拍逍遥了,青霄皇那边可不行啊,说如坐针毡是夸张,但说心头揣揣绝不是夸大其词。
他现在这位,大掌柜也掌控着神剑峰,有他们压着,楚寻无论从自己的角度还是从朱易的角度都不可能跑到皇庭去杀朱佲。
然而多年以后呢,据说玄修境界到了极其高深处,便可长生不死与世长存,但青霄皇和大掌柜显然没有达到这一程度。他们才迈到第五个台阶,甚至还不知道上面究竟有多少个台阶才算是高深处。
所以说,早晚有一天他们会作古而去,到了那个时候,皇庭自然是朱佲的,客栈也必须是楚寻的,想都不用想,几乎眨眼之间,这在朝和在野的两个最强大势力就得变成公然对峙的场面。
因为,青霄皇了解他的儿子,生性霸道,好胜之心极其可怕,就算到时候楚寻不提旧事,他也得兵发东方,直取神剑峰。
然而楚寻是个好惹的了以神剑峰实力皇庭派多少兵也不可能一次性剿灭,这其中的空挡,便会是楚寻疯狂报复的机会。
他想潜入皇庭杀人很难吗
这些事都是青霄皇左思右想过的,他的确很深谋远虑,为朱熙朱佲考虑的未来甚至达到几十年后。
同时他也很清楚,皇庭虽有傲龙秘术,但和楚寻的天生无敌骨来比还是相差甚远,眼下许还瞧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多年以后,楚寻在玄修境界上的早已,必然会甩开朱佲好几个档次。
到了那个时候,楚寻或许已经是大掌柜这样的修为,而朱佲的上限却撑死了只能达到魏玉诃,两相对比,毫无疑问是没有任何可比性的。
再说简单点,如果现在的青霄国之主是魏玉诃,大掌柜若要杀他,满朝文武外加三万禁军,绑在一块也是拦他不住。
这便是青霄皇担心的事情,另外值得一提的便是他为朱熙铺好的路,现在也是没机会事先了。
世事无常,便是如此。
且言归正传,楚寻的第二点顾虑便是和皇庭有关,他虽然瞧不上皇庭做派,也确实有那么点希望皇庭覆灭的小心思,但他还不至于在背后捅人家刀子。
眼下跟于神照说皇庭不好,拍着胸口扪心自问,这话不丧良心,但事儿他不是那么个事儿,楚寻和皇庭之间爆发过再多的冲动,仔细回想起来,他也未曾在背后跟别人说过皇庭半点不好。
立场不同而已,要争辩当面争,要斗鸣马长枪的斗,背后说道不是好汉所为。
这便是楚寻的第二个顾虑了。
然而,于神照今天求问到这,却又得给人家一个交代,要是于神照实力高于楚寻,那今天他搪塞过去也行,可偏偏最近实力突飞猛进,早就把于神照甩到了身后,这就尴尬了。
思来想去,楚寻也是没能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于神照从旁看着,他为人心思巧妙,一眼就知道楚寻似乎有难处,便主动放弃。
拱了拱手,于神照冲楚寻说道:“公子若有难言之隐,直说便可,于某也就是随便一问,若让公子为难,着实过意不去。”
这话把楚寻顶够呛,虽说于神照是发自内心,但他听着可不太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