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2 / 2)

阴阳眼之灵媒 李木米 2348 字 2023-10-15

养小鬼的案件卷宗在清时正蓝旗的管辖区域内,就在豆腐营与慈云寺相邻的夹角处附近,是一所姓黄的宅院,当家的少主叫“黄文采”,是个书生,没有营生,光靠吃祖宗留下来的基业度日。印阳琰在到了地方以后才知道,黄文采并非是满清后裔,而是一个书本网。据说黄文采的先祖在明朝宣德年间,是乡试第一的解元,曾殿试入见过明宣宗。后又有他曾祖在清乾隆年间名列三甲,得了一个探花,就任过山东省的“藩台”,也就是布政使。

印阳琰记得乾隆年间山东最出名的便是位从一品的刘墉,以前他在师父的书房中,没事便喜欢细读刘公案,曾经还央求过他师父印海棠,带他去茶楼听书,就是为了听说书先生声色俱茂的讲上一段令人拍手叫绝,情节跌宕起伏的刘罗锅儿办案故事。

黄文采有些文采,四旬开外,却不懂经营行商,当教书先生数载为生,后来在被辞退了以后又不肯另谋生路,便只好啃起祖业来。

印阳琰想黄文采是个知书达理之人,怎么会接触这些个邪魔歪道,养什么小鬼,搞这些歪门邪道的把戏。这点令他十分不解,完全想不通

黄文采面对印阳琰的疑问,先是表现出唯唯诺诺的样子,后来架不住印阳琰一直盯着他的眼神,便支吾了半天才透露实情。原来他因为不善经商,又不喜做其他的工作,在教书先生被辞退之后,便一直守着祖宗留下的基业度日。但是他并非是光棍一个人,家大业大的人家,人口自然少不了,全家上下十几口人,几乎都没有收入,紧靠祖宗基业度日,完全就是坐吃山空,眼看着他们很快便要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

后来,他的内弟,也就是他老婆的弟弟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便是“养小鬼”,利用五鬼运财之术,重振家业。

黄文采是个饱读诗书之人,刚开始并不将此话放在心上,但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他老婆也是大户人家出身,吃不了苦,受了点穷就叫苦连天,再受到她弟弟的言语蛊惑之后,便夜夜在黄文采耳边吹枕边风,一来二去,就把黄文采给说动心了。于是黄文采便花了一笔银两,托他的妻弟,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个夭折孩童的尸骨,放在红漆的小木头棺材里面给供养了起来。

按照他妻弟告知的方法,他弄了一间房屋专门供奉请来的小鬼,案几上面蔬果不断,特殊日子便用自己的鲜血奉养,从不敢松懈怠慢。但是黄家的日子却没有富裕起来,他也没有见到小鬼有一次显灵,不禁觉得自是己受骗上当了,便找他的内弟进行质问。他内弟说这小鬼是被一个有名的道士炼制而成,不可能出现差错,一定是黄文采供奉的心不诚。

第六十六章养小鬼二

黄文采鬼迷心窍的听信了内弟的说词,请来了一尊小鬼,但是却没有因此而收到任何的好处。反倒因为经常要用新鲜的瓜果梨桃供奉小鬼,弄得他已经开始揭不开锅了。于是他便找上妻弟,质问他无效,他的妻弟便说他肯定是因为心不诚。

于是黄文采立刻便反驳说他家里都快要揭不开锅了,但是小鬼案几上面的新鲜瓜果梨桃却从来都没有断过,而且他也有仔细认真的按照交代,特殊日子从来都不曾落下奉上鲜血,不可能有差错,他绝对是心诚至极。

他内弟便安慰他兴许是小鬼还没有显灵,一旦显灵,他便再也不愁吃喝,只要在耐心的再等一段时间,便见分晓。

黄文采没法,只好听信他内弟的话继续等待。结果没想到,他没有等到白日梦中的金山银山,反倒等来了一场祸事。

养小鬼本不是正道所为,被灵异界内的大多数人所唾弃,皆因大多数被侍养的小鬼懵懂无知,在还未了解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之时,便已经被困于阴阳之间,身不由己,实属阴毒之行径。

养小鬼之中所用的小鬼,大多是没能睁眼看一眼世间的小鬼,大多心中怨念深重。若是及时被鬼差带往阴间,还能早日投胎转世,了却心中的怨气。但是若一直被困于阳间不能转世,心中的怨念便会越积越久,随着它们自身的鬼力增强,心中的怨念也会随之变大,最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黄文采哪里知晓这些事情,完全就是被钱财鬼迷了心窍,对于他妻弟所说之话深信不疑,一直做着美梦,等着可以不劳而获。谁知却是祸从天降,差一点迎来了一场断子绝孙的灭顶之灾。

就在前几日,黄文采叫下人撤下供奉小鬼案几上面的水果,换一些新鲜的上去,下人便立刻听命照办。而黄文采有一个小儿子,只有六七岁,见下人从后院一个屋中拿出不少的水果,便待下人走后,偷偷进了供养小鬼的屋中,偷拿案几上面的水果吃。

后来,黄文采的小儿子便经常出入养小鬼的房间内偷吃水鬼。刚开始,黄文采见案几上面的水果少了一二,他以为是小鬼显灵了,后来没等来小鬼搬运来的钱财,却发现自己的小儿子变得面黄肌瘦,经常吵闹肚子痛,并时常拉肚子,有一日在忽感肚痛不止之时,已经拉了一裤子的屎。

刚开始,黄文采以为孩子小,贪凉吃坏了肚子,就叫人去买了一些止泻的汤药回来。但是吃了好几副汤药的孩子却完全没见好转,整日坐在屎盆子上面拉肚子,是拉得双腿发软,就连一丁点用来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最后便病倒在了上,一病不起。后来请来了不少的大夫在看过以后,都只是开了一些止泻的药方,并也没看出个所以然,但是孩子在吃过了药以后,仍旧腹泻不止,完全不见好转。

后来孩子便躺在榻上面陷入昏迷,闭着眼睛直哼哼,黄文采夫妇便一直陪在孩子左右。忽然一日,在半夜的时候,孩子猛地从榻上面蹿起,就好似病好了一样,吵嚷着说要去找小弟弟玩。黄文采夫妇无论如何都拉不住孩子,没想到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力气大得离谱,只好穿上外衣,跟在孩子的身后,看他在大晚上的要去找哪个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