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印阳琰将鸡窝的木门关紧,想那黄鼠狼今夜应该不会再来,便同韩天一往阁楼内走去。走到大厅的时候,见白天拿回的卷宗散落一地,便一一拾起,顺便看了一眼。
卷宗上面所陈述的是:京城外城内,位于北城最北侧的“琉璃厂”,也就是古玩城,近日闹鬼,望处理此事
印阳琰从灵异社接的卷宗只有一页陈述了此次的任务,就而且一行字,十分的简单,具体是什么样闹鬼的事情,根本就没有详细的描述。剩下几页,竟然全都是灵异社的规矩,一条条一例例全都是非常死板的规矩,什么不准在平民百姓面前施展道术法术手段,什么不许与邪门歪道结交等之类明文规定,如同老太太裹脚布一样繁缛甬长,大多都是废话,最后标注,如若违反,轻则从灵异社内开除,重则送官法办,最下方备注为“古今中外非物质文化研究讨论机构”具有最终的解释权。
印阳琰见此卷宗,不禁感到头疼,自己岂止是上了贼船,还被贼船拉到了江中央,不付出一些代价,是很难安全的靠岸了。无奈只好明天一大早,去琉璃厂内的古玩城走一趟,处理一下这宗古玩城的闹鬼案件。
“琉璃厂”位于在京城外城的北城位置,东西有门,是一条长街,里面有许多百年老字号店铺,是条繁荣的文化商业街。
清末民初之时,琉璃厂内的商铺经营贩各种文玩、旧书、新书,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所有的文化用品,新旧时期的古董,都能在琉璃厂内找到。在琉璃厂中,有一块区域,名为“古玩城”,其实只有一个小公园大小。古玩城的后侧是堵高墙,其它三面用铁栅栏围起来,上面扣了一个简易的遮雨棚,临街的铁栅栏处开了一个只能走人和小推车的门洞。古玩城里面全部都是散户地摊,一个紧挨一个,一排紧邻一排,走路行脚的地方十分的狭窄拥挤。
古玩城不似琉璃厂商铺街的那些店铺,里面的大多是从王府贵族门厅内流出的昂贵宝贝。不过,真正懂行情,眼光独到,识得真假宝贝,都在古玩城内天天溜达。因为,古玩城内那些摆地摊的摊主,三教九流之中的人都有,像是有古董中介商,他们将一些主顾托他们出手的东西,拿到古玩城摆摊贩,从中赚取差价,这样的宝贝通常都比较贵,很难出手,除非有人看着有眼缘,便会不惜花大价钱买走。
古董中介商算是比较正规的家摊主,手中的东西大多也是真货,经常盘踞在古董城内,琉璃厂商铺街的掌柜伙计,也大多以他们相熟,因为有时会有一些生意上面的往来。古董城内还有另一种不会经常出来摆摊的摊主,比如专门出土明器的“盗墓贼”,还有各省四处游击“铲地皮”的文物贩子,还有典当铺内的伙计,他们手中的东西,大多都是好东西,而且急于出手,价格便宜。
琉璃厂内的古董商铺街十分的文雅,但是古玩城内确实异常的吵杂,经常有不开眼的人因为买了一个西贝货假货,便回来找摊主算账。摊主大多是一推六二五,说是买走的东西,买家一转身,自己换成假的谁知道,古玩城内,就没有退换货的道理。
古玩城内家是龙蛇混杂,买家身份也是高低不同,之前清朝时期,有不少贝勒亲王,没事也爱来琉璃厂内的古玩城内溜达一趟,看看有没有中意的宝贝。有时甚至还会碰巧看到自家王府内的宝贝,被下人偷出来,震怒之下,难免将古玩城内闹个鸡飞狗跳。所以,古玩城内一天上演个一两场全武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通常大家在这里都能看到十分奇妙的景象,便是隔壁的摊位打得头破血流,旁边的摊主却在悠闲的一边啃着西瓜,一边同摊位前的买家解说自家的东西,进行讨价还价。
第四十八章古玩城三
印阳琰清早洗漱完毕,韩天一便推门进来说他去请泥瓦工匠,修理后院侧门旁破损的墙壁。印阳琰对韩天一说他早餐去外城内的包子铺解决,然后去琉璃厂办理古董城闹鬼的事情,有可能会晚点回来,让韩天一不要等他吃饭了。
韩天一点头,便先行出了灵朽阁大门,印阳琰穿好衣袍,才信步朝着外城的右安门走去。
印阳琰平时喜欢在外城四处闲逛溜达,通常从中央处的永定门进去,先是看看先农坛和神祗坛,再去旁边的天坛周围溜达一趟,很少去内城里面溜达。而且怡红院就在外城的西城内,他偶尔会去楼下同姑娘们说笑一下,这样一天的时间便悠闲的度过了。
琉璃厂在北城,隔壁紧挨西城,这时还是清末时期的划分。
琉璃厂的西侧不远处便是怡红院,但是今天印阳琰可没有闲工夫去怡红院,他穿过右安门向右侧东边的方向一转,便穿街过户,朝着临近宣武门同正阳门中央位置的琉璃厂走去。他先到包子铺要了几个肉包子,喝了一碗粥,这才手握青竹翠玉扇子,朝着琉璃厂东门走去,绕远避开了临近怡红院的西门。
琉璃厂内的商铺街道仍旧热闹繁华,大街上人潮川流不息,人群中有穿着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留着辫子的清朝后裔,也有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还有留洋穿着洋装装扮的学生。印阳琰身着一尘不染的藕白色绣金线雨花龙纹宽袖缎袍,走在街上,还是引起了不少的人侧目,他都领会为他人欣赏的目光,嘴角挂笑的朝着古玩城走去。
结果没走多远,他猛地想起,之前拜托神探张宗冥去寻找鬼贩子金二的下落,曾经答应帮他把的玉扳指要回来。玉扳指被张宗冥给了一间名为“汗玉轩”的店铺内,印阳琰因为有时会出手一些古玩,以此同汗玉轩的老板有些交情。
汗玉轩的老板是亲兄弟俩,名为张继宗和张耀祖,在京城内除了外城的琉璃厂内有两家店铺,在内城里面也有店铺。似乎同他俩的名字有关,二人都受到了祖宗的庇佑,生意做得十分兴隆红火。他俩也是喜爱古董文物的雅士,不似一般商人那般市侩,一般都待在汗玉轩内,印阳琰时常会来汗玉轩逛一下,看看有没有入眼的宝贝,或是出手一些古董,同兄弟俩十分的相熟,也算聊得来。
具神探张宗冥说,他的玉扳指就是给了汗玉轩,印阳琰打算帮他买回来,便转了一个弯,先朝汗玉轩的方向走去。
刚走进店门,掌事的伙计便笑脸相迎的走过来,喊了一声“琰大人大驾光临”
汗玉轩有内外两室,外室是个买门厅,十分的宽敞,三面墙壁都钉有摆放各种文玩古董的柜架。里面内门的边上摆着一个玻璃地柜,里面陈列了一些易碎的玉器,小件瓷器,如鼻烟壶,手摆件之类的体积较小的器物。
玻璃地柜的前面摆着一张圆桌个几把椅子,桌子上面摆放着招待客人的茶点,几个伙计都在周围柜架近前招待客人。
听到掌事伙计大声的迎客,便有人从里屋走了出来,来人正是张继宗,他见印阳琰便立刻亲热的喊了一声“琰老弟安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