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7(2 / 2)

少年武宗 儽神 2265 字 2023-10-15

董照之所以这样写,不是没有原因,兵家拳法,拳谱中并不多写经意,理论全在兵典之上,尊奉孙子兵法为拳学之始因此历朝历代,又有人称孙子兵法为武学之盛典,兵家之绝唱

董广继续向下去,只见董照略作转折,又继续写道:“若以个人武艺相较,尊奉孙子兵法为经,第一步兵家武者只了解这本军事著作的成背景,有它有关的战役战争,读这些相关的经典。基本了解之后,熟读你所选择的兵法著作。”

“早说这么简单不就是了吗,老爸你还真能绕圈,不过怎么总感觉这些东西,我在哪里见过呢”董广到董照后面的字,不由轻笑。

对于这些方法,他隐隐有些熟悉,总觉得在哪里见过一样,暂时先不管自己的胡思乱想,董广继续向下:“第二步是择宗入法门,选择一位佛教或者道教的神佛人物供奉,等于说是成为他们的信徒,并且开始修行一部与他们有关的佛教或道教经文,直至将之背会。”

董照的备注依然很简单:“选取一本兵家经典,熟读背会建议孙子兵法兵典兵经三者择一而取”

孙子兵法不必再说,历代兵家著作都是以此为根基所创。兵典是唐朝人杜祐在通典所录,共有十五卷,上万字。

兵经是明末的一本兵家著作,又称百字兵经,不论在武学上,还是兵法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几乎完美继承了武学七经所述。

董广到这一点,他就已经明白了,其实父亲只给了他一个选择,就是孙子兵法,兵典的主要内容是以解释孙子兵法为主,兵经主要内容,继承并发展了孙子兵法。

果不其然,董广继续想下面的时候,董照的意思就写出来了“我的修行方法你不必在意,你可以以孙子兵法为根基,然后阅读兵经,兵典,增强对孙子兵法的了解。博学而专精,至善”

三哥董英广在院里到董广的灯还亮着,整个人还没有休息,就问了一句:“老九,你在屋里干什么呢不要玩太晚,现在都九点了”

董广探出头来:“三哥,你给我个建议呗,如果我要背的话,背哪一本好呢孙子兵法、兵典、兵经你帮我选个呗”

“笨蛋,那还用想,肯定是孙子兵法啊,它的字数最少,背起来最省力气。兵经和兵典上万字,哪有那么容易背笨”

董英广说话一点点都不犹豫,对他而言,背当真不是件好差事。

“好吧,三哥,你当我没问”董广头向里面一收,回过神来,然后继续起了父亲的笔记,里面还有很多的内容,他没有完呢

兵家和儒家在古代之时,历来是在帝皇手下,互相扶持,互相抗衡,互相制约,又共同发展。大将军莫不学习儒家之道,以明哲保身,从儒家观览经文处入手,从而兼通兵法,以察时政。也多有读人,腰佩宝剑,善于击刺。儒门六艺之中,骑马射箭也都是比较重要的。

乐舞之中,学生十三岁舞勺,十五岁舞象,二十岁舞大夏,勺、象、大夏都是舞的名称。勺是文舞,是徒手或持羽等轻物的舞蹈。象、大厦、大武等都是个武舞,指手持盾、剑等武器,作击刺等动作、象征作战情节的舞蹈,相当于士兵演习的雏形这些做法无不暗合兵家

董广也终于察觉了,他为什么总会觉得这些方法有些眼熟了。因为他女朋友,赵凤亭的读方法就如同这样啊,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谁能想到一个女孩的积累和突发的灵感,竟然于上古经学相通。

董广定了定神,回想了一下自己读过的兵,自己了解最深的,其实还是孙子兵法。其他的兵法籍,自己不过是浅尝辄止。心中有了主意,他接着向下去,这才发现了不同于赵凤亭读方法的部分。

“第三步是经文心中写,将所背会的经文,一笔一划在脑海中写出来,直到在脑海中一气呵成,没有出现任何笔画错误为止”

董照在这一点只做了翻译,并没有单独的在给董广解释说明。因为翻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凤亭的方法以外为主。她的第三步是将经文背会。第四步是背写下来,跟在脑子里写字相比,她这样做要节省不少时间,但是深度必不如在脑子里写字,怪不得古人读闭眼。”

董广突然想起宋史司马光的一段记载: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第二百零六章七步浮屠录中

“手录笔抄,比一般人而言,也是用功的很可是手脚在工作,心思却不一定在这一处,如果闭上眼睛,把一个一个字一笔一划的往自己脑海里写,这可就全凭精神功夫了。每一笔一划都是在锻炼精神,都是在用心观览。这或许就是司马光说的精诵吧,怪不得锻炼精神”

以精神诵读,脑海里出现一个字,嘴里才会说出这个字。这就是古代经学家锻炼精神的开始。董广也是学生,身为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从幼儿园结束后,他就义无反顾的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并且毅然决然的踏上了高中之路,在刻苦的学习努力之下,考上了大专

是的,就是大专。虽然说出来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也没有什么值得害羞了,谁让他一个擅长文科的人,被学校安排在了理科考场呢

多年的背诵,他有一个经验,有的文章抄写两三遍,自己就能背会,而诵读数十遍,却不一定能背会。抄写比朗读要麻烦,也同样会更加记忆深刻。那么在自己心里一笔一划的抄写呢

董广现在还没有这样锻炼过,这种方法对于精神锻炼,究竟能起到多大的好处,他一时半会还说不出来,又想起了一些名人名言:“朱熹大家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我倒觉得不如改成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这样更贴切,也更有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