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夏令营(1 / 2)

重返十三岁 金面佛 1899 字 2023-10-21

www.biquxsw.cc,重返十三岁 !

晋江独一无二的防狼措施, 买文30%上立即看,否则抽动三天三夜做好人真心是个技术活, 情商智商一概不能缺。许多心道, 算了算了,我理解。病人家属情绪激烈是正常的。医生诊断出绝症都要被迁怒呢。人总有匪夷所思的侥幸思想,仿佛只要不说破,一切都不会真正发生。

外公在县医院开的刀。许爸、许妈去了,许家三姐弟都留在了家。许妈回来后就对许多露出了笑模样。许多不为所动。果然,许爸偷偷告诉她, 手术一结束, 主刀医生出来就连呼幸运, 亏得发现得早, 病灶没转移,手术非常成功。

许多就知道是这样。比起家人,外人的肯定对许妈来说更加重要。

她现在也懒得再关心这些狗屁倒灶的事了。

许婧如期去市卫生学校报到。因为中考分数高,许婧还拿了两千块钱的奖金, 乐得她不行。加上暑假里给李老师的补习班帮忙, 李老师给的两千块, 她现在足足有四千块钱的进账,俨然一个小富婆。

许妈因为要照顾术后恢复期的外公,没有送许婧去学校报到。当着许爸的面,许婧的胆儿肥多了, 义薄云天地当土豪:“多多、宁宁, 说吧, 你们想要什么,姐给你们买!”

许多倒真想买一样东西,但这东西,现在许婧一个人肯定买不起。

她想买房。

比起后来疯狂的房价,千禧年这座城市的房价堪称良心。这时候,一两万块钱就能买到一套房改房,商品房还是新生事物。市中心的房价一平方米不过二千多。呵呵,十几年的时间,翻了二三十倍啊!

许多跟许爸还有许婧、许宁分析了户籍制度改革,“农转非”势必要退出历史舞台。而且到了以后如果乡下拆迁的话,多一个户口在家可以多分一套房子的。

不知道究竟是前者还是后者打动了家人,最后大家将决定权交到了许婧手上,事关她的前程,她自己说了才算。许婧抛了三回硬币,还是游移不定。

许多一看这样不行啊,她又不能将她姐拉到几年后去看看再穿回来,只好撺掇许爸打电话给他在市公安局当政委的战友。内行人说内行话,听听他的意见总没错。

上辈子许爸一直到许多快上大学时还陆续跟以前的战友有了联系。这一回大概是暑假里头的同学聚会迈出了第一步,许爸没有那么多心里藩篱,痛快拨出了这个号码。

两人先是寒暄了一会儿。战友顾左右而言他,跟许爸分析了半天利弊,就是不给个准话。许多急了,偷偷跟她爸打手势。她爸听完指示,转回头就一句话:“你痛快点儿告诉我,要是你,转不转?”

战友犹豫了一下,给出答案:“要是我就不转,但是……”

“好了,不用但是。不转后面就是有什么我也不可能怪到你头上。我决定了,不转。”

许爸开的是免提,许婧也听到了。她也咬咬牙一跺脚,认了,不转了,八千块钱呢!

许多说了打算在市卫生学校周边买套房子的事。许爸一拍脑袋:“对啊,买了房子把婧婧的户口落进去,不是比‘农转非’更保险么。现在谁还稀罕国家口粮啊。”

说干就干。许爸立刻开始寻找房源。市卫生学校在城市边缘,周围最大的小区就是市里一家机械厂的职工住宅区。许爸托了人帮忙打听,还真让他找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是机械厂的房改房,七十个平方,一口价五万。

许多听到价钱时眼珠子差点儿没瞪出来。

许爸以为她嫌贵,他也觉得房主心太黑。这人刚办下房产证才不到一年,听说花了还没一万块,转手就是五倍,也太黑了。

许多心道,不黑,真心不黑,这房价大大的良心。再迅速计算一下,也还好,划下来一平方米七百多块钱。她当初上高中时,学校旁边的一个小区里头,一套六十平方的房子也就六万块。这中间还隔了两年呢。

许爸有些犹豫,觉得这房子地段偏了点儿,价钱也不便宜。关键是家里目前没什么存款,交了三个孩子的生活费,加上原本给许婧准备的农转非用的八千块钱也才一万二。

许多却一点儿也不觉得这地段偏僻,几年后,这座城市第一条地铁线路的起点站就在附近。许多在医院工作时,到市卫生学校参加过执业医师修养的培训,清楚地铁口的选址。

她跟许爸分析,现在城市正在大搞建设,这座城市高校众多,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城里的房价只会越来越高。这房子买了即使不住,放着也升值。况且现在钱越来越不值钱,不换成实业而摆在银行里头,实际上是在贬值。

许婧也心动。学校虽然强制要求学生住校,但边上不远就有个窝,感觉肯定不一样。她痛快地表示,她那四千块钱可以全部掏出来凑房款。

这样目前能拿出来的钱就是一万六,还有三万四的缺口。

买房这件事,许多却不想让许妈知道。

她当初跟许宁前后脚买完房以后,按道理说两个孩子身上都背着房贷呢,许妈应该心存隐忧,圣母程度减轻一点才对。

可是许多也说不清楚许妈是怎么想的,她神奇地无视了银行贷款这座重山,将圣母行径发扬光大。她一个八百年都没联系的远房表姐哭两声生活艰难(人家儿女双全且有退休工资),她就主动掏出两百块钱给人。同时还抱怨给许婧家的宝宝买基围虾花了五十块钱呢!

三姐弟给她的生活费她必须要克扣下来补贴娘家,然后还会不断抱怨物价上涨厉害,孩子们给的钱太少了。许多姐弟后来不愿意再跟外祖家多来往。许妈每到三节两寿都要以他们的名义给钱,一人一次五百,然后理直气壮地告诉儿女,我替你们给了。三个孩子怎么可能让老妈去出这份钱,只得捏着鼻子还给她。更别提孩子们孝敬的东西了,鲜少有进许家人嘴巴里头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