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8(2 / 2)

十日很快过去,就在百姓们觉得,这次所谓治安令只不过是走过场的时候。华夏社各地警察局警察倾巢出动,查抄一家家店铺,一个个宅院。众多在当地称王称霸的土豪氏族,除了牙牙学语的儿童,其余男丁都被一网打尽,只留下妇女老人惶惶不可终日。与此同时,内务院的守备部队,也在情报部门的引领下,针对那些冒出头的大中幸土匪山贼进行围剿。在机枪,迫击炮的轰鸣下,很多土匪山贼还来不及投降就被剿灭一空。

随后,经过调查,起诉,审判。这些被抓捕的人,或有人无罪释放,或有人要入狱服刑,或有人需要以命偿命。华夏社境内的治安环境为之一净,张准可是专心的准备起华夏帝国的开国大典。

第一九五节过江

蒙元江浙行省,镇江路府城中,这几日多了许多外地人,看穿着打扮都是些读书人。这些人三人一群,五人一伙,成群结伴的在城中的茶肆,脚店中。或吟诗作对,或讨论经典,只是这些人都面带愁苦。城中的一处叫做武氏脚店的门口,四个临安口音的学子正在翘首企足,向着远处看着,口中还说着什么。

“诸位,不知道合论兄此行是否顺利,为何这么久了,还未回转。要是找不到船家,咱们该如何是好。”一个年轻仕子眉头紧锁,心烦意乱的说道。

“子詹勿忧,合论兄与伯父此前多次前往北地,应该是有相熟的船家。再者说,合论兄一字千金,若是没有把握,他是肯定不会承诺此事的。”人群中,一个中年仕子淡然的说道,可惜脸上的僵硬的表情,还是出卖了他。

这四人和镇江城中的学子,自然是听闻华夏社即将开办科举,江浙行省各地闻讯而来的读书人了。从镇江过江而去,便是华夏社境内的扬州路。可惜,江浙行省的汉军因为防御江北华夏军的原因,对沿河一线严防死守,若是没有行省大员的同行文书,那是万万过不得河的。所以这些学子就在镇江城中停留了下来,看看是否有办法偷偷过河。

此前在临安城中讨论华夏社的这合论兄几人,也只能在城中先行住下。不过,合论兄说他认识江边一位船家,此人对于江河甚是熟悉,可以绕过蒙元汉军的江上哨卡。几人一听,当然开心不已。可是合论兄去了几个时辰,还没有回来,这几人当然就担心了。如果是被汉军抓住,不死也得脱层皮。

就在几人担忧的时候,从城门方向出现了一个人影,正匆匆往这边而来。几人一看,悬起来的心终于落下了,是合论兄回来了。合论兄走到脚店门口,却不说话,而是使了个颜色。几人会意,假装若无其事的散开,然后偷偷的聚集在合论兄的房舍之内。几人中,名叫子詹的年轻学子,站在房门处,透过门缝看着外面的情形。剩下的几人投靠头的聚在一起,说起话来。

“那事妥了,那船家原本不愿意冒险行事。我好说歹说,又许下重酬,他才答应。他的小船正好可以一次性将咱们运过江去。听他说,此前已有众多学子在附近渔村找到小船,已经渡过江去了。还有,华夏社已然在各地发下备考书本,此次科举,所试内容均在那书之上。

我一听,立刻就与他商定,今晚子时,咱们就过江去。酬劳我已经付了,今晚我们只要上船即可。到时候抓紧时间,买上几本备考书本,应试的把握也高些。”合论兄一口气将他此行的结果说了出来。

“妙哉妙哉此次多谢合论兄了,请受我苏石山一拜。”“请受我陆子詹一拜。”“请受我王子长一拜。”“请受我李文叔一拜。”房子四人听闻,立刻拜谢合论兄。这不是夸张,如果错过此次科举,不知道下次又是何时。他们这些人有的家中富庶,对于功名倒是不用太过焦急,比如合论兄。可家中贫苦的,原本供他们入学就已经是难以为继了,错过此次,说不定他们就没有第二次机会了。蒙元没有科举,学成卖于帝王家这条路已经断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新机会,这几人怎能不激动。

“诸位兄台勿要如此,我袁合论,能与几位贤才相识,本就是天意。应当互相扶助,再说了,我们都是江南学子,现在华夏社在北地偌大的名望和地盘,当地学子定然应试者无数。如果我等江南学子再不互相帮扶,等进入朝堂,那不就独木难支了。”合论兄将心中所想娓娓道来。其他几名学子自然也是连连点头,袁合论说的不错,一个好汉还要三个帮呢。

天黑前,趁着城门即将关门的时候,几人悄悄离开脚店出城,也不敢点起灯笼,只能靠着夜光,深一脚浅一脚的向着江边渔村走去。幸好,合论兄的记忆力不错,在子时前顺利的到达了渔村。到了之后,几人顾不得休息,催促船家立刻开船,他们是一刻都等不得了。一路无言,几人和船家都胆战心惊,生怕遇到汉军的水军巡船。还好,那些汉军也没兴致在半夜巡江,小船顺利的到达了长江北岸。直到踏上了北岸土地,几人这才产长的吐了一口气。

谢过船家,五人点起灯笼,想要去扬州府城。可是这几人都不认识路,合论兄虽然跟自己的父亲走过这条路,但当时走的是渡口。现在这荒郊野外的,他也不认识路。几人顿时傻了眼,只在在江边的大风中傻站了。过了好一会,合论兄到底是走南闯北过的,觉得这样不是个事。

“诸位,咱们还是赶紧离开江边吧,若是灯笼被巡江的汉军看到了,虽然这已经是北岸,也怕是有危险。咱们往前走走看,只要找到路或者村庄,就能找到人问问如何去府城。”

其他四人想想也觉得只能如此了,于是五人继续靠着微弱的灯笼光,艰难的向着北方走去。这一走就是两三个时辰,几人口干舌燥,困乏交加。直到快要天亮了,才看到远处出现了点点的灯火。几人兴奋的高呼一声,然后奔跑起来。平时口中说的每临大事有静气,也被抛到脑后。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这看着灯火跑,也不是件轻松的事。看着不远的灯火,几人连走带跑,等走近时,太阳已经升了起来。这灯火处,是一座村庄,此时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