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大都城中色目人和蒙古人四处找汉人小贩的麻烦,郭守敬便让他们在自己府前摆摊,久而久之,竟然成了一处集市。商贩们有心报答,可是又不知该怎么做。怕打扰郭守敬读书,商贩们闭口不言,不做吆喝,谈论价格也都是小声,成了大都城中奇特一景。
所以,如果郭守敬愿意帮着沈东新去警巡院说一声,沈东新的麻烦也就是没事了。毕竟郭守敬现在负责整个大元的火器铸造,也算得上位高权重了。郭守敬正好每日也会在这茶房饮茶,沈东新这才如此行事。
再说郭守敬,早上去了火器工坊转了一圈,刚准备到茶房喝点茶,吃点小吃食,顺便打听打听昨日那个米铺掌柜的情况。结果刚到茶房门口,就看见那个米铺掌柜一下子跪倒。郭守敬眉头一蹙:“这位是沈掌柜吧,不知道为何如此。”
“小人昨日犯了大错,还请郭同知救命”沈东新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接着将去到警巡院之后的情况说了一遍。
郭守敬听完却不默不作声,仔细的打量了沈东新几眼,意味深长的说道:“沈掌柜,却不知你昨日是想要害人,还是救人。”
沈东新一听,心中一顿。不过再想想此人所做的事情,也就了然了。自己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制造一个光明正大接触郭守敬的机会,至于他有没有看出来,倒也不重要了。想明白,沈东新站了起来:“郭先生果然名不虚传,今日一见,倒是把沈某看穿了。”
郭守敬笑了笑:“我看沈掌柜气度不一般,昨日所为可不是你这样的人该干的。生意人是和气生财,哪有抓人去衙门的。现在,沈掌柜的可以介绍一下你的真实身份了”
“呵呵,让郭先生笑话了。沈某确实不是什么米铺掌柜,乃是华夏社情报委员会会长,受我华夏社社长张准所托,前来大都联络郭先生。”
沈东新这一句话,将郭守敬震惊了。虽然不知道情报委员会会长是什么,但是能够被华夏社社长张准所托的,肯定不是什么普通人物。更惊讶的是,此人竟然就直接将自己的身份如实相告,似乎一点都不怕自己这个蒙元高官。
“今日只是想见一见郭先生,可若是无事,想要结识郭先生这样的人物,怕是会被保护先生的蒙古武士怀疑。既然如此,那沈某就先行告辞了。”沈东新没有拖泥带水,深深的给郭守敬行了一礼,然后直接转身离开。他们在这说话,在外人看来,不过是沈东新跪地求援,郭守敬询问一番,然后沈东新行礼告辞而已。
郭守敬仔细的琢磨了一会,转身若有若无的看了一眼身后,似乎有几个行人打扮的壮汉闪了闪,接着消失不见。郭守敬笑了笑,却是没有进茶房,抬脚向着警巡院方向走去。
“掌柜的,今日所为是不是太过冒险了。”米铺中,一个伙计打扮的人对走进店里的沈东新说道。
“不妨事,火器坊的情况咱们也清楚了。周边戒备森严,如果强行破坏,大都也不是其他地方,蒙元的力量在这最为强大,很容易造成伤亡。再说了,现在火器坊之内,懂得铸造火器的工匠很多。就算是能够将郭守敬杀了或者绑走,拿走资料,也不能保证蒙元的火器不发展。但是如果能将郭守敬争取过来,那下一步的事情就好办了。”沈东新摸了摸衣角,似乎想到了什么。
大都发生这的一切,很快就会变成一份完整的报告,通过电波传送到大同的华夏社情报委员会,分析后传递给各负责部门,最后存档,若干年后过了保密期,才会再重见天日。情报工作就是这样通过一点点毫无关系的事情,最后连接起来。
第一六零节郭守敬2
大都皇城之中,丽正门内,中书省不远处的一处偏僻的宫殿,周边没有四处巡逻的怯薛军,只有几个穿着便衣的精壮汉子充当门子。就算有些路过的中书省官员路过此地,也都是一路小跑,生怕被门内之人看到。这处宫殿没有具体的名字,其中之人没有具体的官职,但这里却是蒙元重要的情报机关。具体职责与宋朝的皇城司一般。所做之事,也与皇城司中的亲事官的职责相同。
虽然蒙元没有明面上特务机关,但是对于情报和反间谍的重要性,任何上位者都不会忽视。于是在忽必烈成立元朝之后,学习宋朝建立了这样一个机构。不过此时蒙元的情报机关并没有实行统一负责制,枢密院与警巡院等也有自己的密探。可按照重要性来说,这处没有命名的宫殿,算是忽必烈直属的情报机关。
这个机关的职责,第一是监视军队。通常在大都的侍卫亲军,驻防的探马赤军,甚至连怯薛军中都有探子,记录每天的活动情况详细上报,必要时采取紧急措施
第二是侦察民间议论。比如前一段时间蒙元屡次战败,政局动荡,谤议朝政者大有人在。这处宫殿内的探子逻卒四出,凡听到谁议论朝政者立即逮捕,前后为此下狱者有数百人之多。特别是忽必烈要求,探子每十天最少要抓到一个,否则就要被打板子。
第三就是侦察官员的活动。这部分官员很多,从王亲国戚以至各部长官,都有固定的人负责监视。有时,忽必烈还会派给一些临时任务。比如,前一段时间蒙元派去江浙行省传达抓捕张弘范命令的,就是这这处宫殿所派之人。在郭守敬身边暗伏的探子,也是由此地派出的。
第四,就是防备敌国。蒙元与南宋,与华夏社,与高丽,与东瀛,互相渗透刺探的情况很多。这个部门就负责这方面的安全工作。官员出使高丽或其他小国的时候,都有这处宫殿的探子陪同;他国的使臣来到蒙元,也由这处宫殿的探子参与接待。
这处宫殿的长官没有具体的职称,却是跟宋朝一样,由皇帝忽必烈最为信任的火者,也就是太监担任。此时,在郭守敬身边的探子照例每日回到此处,回报情报。
“今日,郭大人与火器工坊三名大匠商议增强火铳铳管之事,后与一名米铺掌柜交谈,因为距离较远,未能听到详细情况,后郭大人前往警巡院为此人开脱。”一名百姓衣着的探子跪倒在地,向殿中一名老火者回禀道。
“哦,米铺掌柜这人的情况你们可曾打探清楚与郭守敬是否有什么关联”老火者原本紧闭的双眼睁开,浑浊的眼睛闪过一丝光亮,一连问了两个问题。
“这人名叫沈东新,中书省人士,背景干净,家中一直从事的是贩卖粮食的生意。因为华夏贼现在猖獗,大都以及附近米价暴涨,此人便在大都城中开了一家米店。这次找到郭大人,也是为了求援。警巡院的探子在街市上为了探听消息,四处传播朝廷大军大败的消息,被那沈东新抓到,送到警巡院领赏。”探子低声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