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8(1 / 2)

严重的话,说不定整座皇宫都会被炸飞了。

这是颜迟意提出来的建议,景德皇帝也已经考虑了许久了。

所有的人都知道兵火库所在,所以景德皇帝也不再遮掩了,直接在一块较为偏僻的地方拨了地和钱,建兵火工厂。

可怜颜迟意就要忙死忙活地跑来又跑去,好在这次,景德皇帝找了工部尚书来一起监工。

由于事出紧急,所以这座在后世被称为第一座兵火工厂很快就建成了,并且投入了使用。

在这期间,京中出了名的陈婉婉已经定亲了,这事传遍了大街小巷。

威远侯夫人之前可是愁死了,这太高的门户,人家看不上,太低的门户自家看不上。于是,只能挑那些看起来是青年才俊的穷书生,希望对方可以借着考科举一飞冲天。

威远侯一透露出意思,对方就很高兴地答应了。

倒是陈婉婉,气得连哭几场,死活不肯嫁,甚至持剑就要冲去杀了那书生。陈远宁也心疼自己这个妹妹,但还是拦住了她,威远侯夫人又气又急,最后只能叹了口气:“我也是为了你们好啊”

说话间,竟有无限的沧桑。

威远侯府如何想的,民众们不知道,只是他们根本就只是将这事当作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在这期间,颜迟意不得不对喷又进行了改进。

由于这种喷无法持续喷出火焰来,所以他只好改进了喷,以便它能持续喷出火来。

得益于前世古代聪明劳动人民的智慧,颜迟意在机械装置上,整出了双动式活塞风箱。双动活塞式风箱是能驱使空气或液体产生连续气流或液流的泵。借助这个风箱,可以不断地抽出容器中的猛火油,可以连续喷出火焰来。来自资料

颜迟意介绍的时候,整个直播间都在赞叹:“原来我们古人是这么的聪明,比那群白皮猪好多了。”

“那群白皮猪偏偏喜欢鼓吹自家的历史悠久,说华夏国历史一万年是假的,我呸”

“这种喷火器威力强大吗要不要试试再说”

“这种喷火器,主要是用来守城用的,只要将它置于城墙之上,就很难有人攻得上来。”颜迟意接着道,“当然,前世我们古人也有用它来攻破城门的。”

等这种喷火器送到了景德皇帝面前,景德皇帝大为赞叹,连连称妙。等试了这武器之后,景德皇帝更是满意得直点头,抚掌大笑,心情十分的不错。

“迟意,有你,是梁国之幸也”他笑着道。

这些日子,前线的战报接连不断地传来,从景德皇帝轻松的脸色,颜迟意还是看得出来,颜良意应该攻城挺顺利的。

越向群现在是忙得焦头烂额的,方向民死后,他那些手下更是不肯服软,根本就不听从命令,整只整合后的军队就是一盘散沙。

在这个时候,梁国又出兵前往吴国了,看样子,是打算将自己一网打尽的。

为此,越向群不得不设宴,设计接连杀了几个硬茬子之后,其他的人总算是认识到了自己的处境,乖乖地安分下来。

第54章故人来访

兵火库建成之日,和喷火武器就投入了生产。而且,兵火库附近全都派了重兵把守,日夜巡逻。

过了些日子,圣上又恢复了顾文武的侯位,打算让顾家继承下去。

颜迟意回到家的时候,大丫和三丫她们早就从学堂放学,回家了。三丫正站在院子里,拿着鸡食喂鸡。

这丫头最近对她的这些鸡可是宝贝得很,说是以后要当作嫁妆,带着这些鸡一起出去。

为此,大丫他们可没少嘲笑她。

见颜迟意回来,三丫喊了声大哥,又道:“饭都已经做好了,就等着大哥你回来吃饭呢”

颜迟意去洗了手,三丫早就跑进去,一边跑一边喊着大哥回来了。

大丫他们忙准备洗手吃饭,老二和老四则是去前堂喊着柳掌柜他们准备开饭。

吃午饭的时候,颜迟意看着几个孩子,心里有些暖烘烘的,这或许是他能留下吃饭的几次机会了。

现在这些日子,颜迟意一直在为离开做着准备。

待饭后,颜迟意道:“大丫,三丫,我打算将红曲酒和造花纸的秘方传授于你们,所以你们这些日子就跟着我学酿酒造纸吧”

大丫跟三丫虽然心有疑惑,不过还是没说什么,只道:“那得去学堂请上几天的假。”

这几天,颜迟意简直是忙成了陀螺了,又要监工,又要带着大丫三丫学习。

景德皇帝特别任命他,让他专门监工兵火库。

至于生产出来的猛火油柜,则是送至了边境,只等吴国越向群来攻打时使用。

虽然后吴村位于白云山山脚下,但是景德皇帝还是派人在那里建立起了高高的城楼,以防敌军从白云山来袭。

而在颜迟意的建议下,景德皇帝还送了一个猛火油柜放置在城楼之上。至此,后吴村变成了后吴镇。

在越向群与梁军正面对碰的时候,果然,一支吴军静悄悄地通过了白云山,从白云山进攻了。

吴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势,然而,置在城墙之上的猛火油柜这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无数的士兵沾上了石油,被火点燃,掉下了城墙。

如此一二,吴军被吓得胆儿都飞了。

根本讨不到好的吴军将领气得要命,又奈何他们不得,于是,只好绕过后吴镇,打算前往下一个城镇。

然而,下一个城镇还是一样,一个猛火油柜就喷得他们哭爹喊娘的。

原本越向群所领军队人数就不多,如此一来,更是去了大部分的力量。

再一打听,又是梁国发明的一种新武器,越向群气得牙痒痒的。可奈何梁国举国上下将这种武器看得太严了,所以根本就偷不出秘方来。

景德皇帝得知后,又赏了颜迟意一笔银两。虽然钱不在多,但是贵在心意。群臣们得知此事后,不少人对颜迟意更是客气不少。每天,光是上墨斋打算拜访颜迟意的人就不少。

颜迟意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大梁国,后吴村也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在后吴村村民的添油加醋下,又有许多关于颜迟意的传闻飞一样地飞向了全国各地。

现在,连街口的小儿都知道颜迟意的大名,更有甚者,将颜迟意的事迹编成了歌曲儿传唱着。

这一天,颜迟意才刚回墨斋的时候,就发现门口站着一大堆人,个个眼熟得很。再一看,原来是后吴村的村民们。

这些村民们穿着粗布衣服,脚踩草鞋,头戴斗笠,全都闹哄哄地挤在了大门口。

墨斋的伙计们是不打算让他们进入的,谁知道这些人之中有没有刺客。再说了,他们自称跟颜迟意相识,那熟悉到什么程度,又有谁知道。

这乱哄哄的场面直到颜迟意到来后,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