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4(1 / 2)

,策反傅奕的事情也不能告诉任何人。

更不能被史书所记。

如此,自己得天下的天意,才会来的光明正大。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自己和大哥建成、四弟元吉之间,已经没了更好的周转余地,或者说,完全没了和平共存的土壤。

不论谁坐江山,失败的人都只能接受死亡的命运。

所以

去他么的皇族脸面,又不是我和妃嫔们滚了床单

李世民深呼吸了一口气,“父皇,有件事,孩儿不知道该说不该说,说吧,此事若是被外人知晓,我李家怕是要遗臭万年,不说吧,孩儿又不忍心父皇您受这等蒙蔽不,这已不是蒙蔽,而是侮辱”

侮辱

谁敢侮辱朕

李世民的强烈措词,让李渊心中狂潮骤起。

太子、秦王两个儿子争储,齐王元吉辅佐太子,这个局面李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手心手背都是肉,只不过立储立长。

且李建成的能力确实不输李世民多少,所以自己才没想过废太子而立秦王。

而一直以来,尽管秦王和太子斗得水深火热,但双方毕竟都还在默契的规则之内也许那夜太子和秦王喝酒吐血,超出了规则。

李渊不是昏君,岂非不知道喝点小酒不会吐血的道理。

很明显,要么是秦王下毒要么是太子下毒。

所以自己才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件事情要是被天下人知道,我李家兄弟手足自相残杀的笑话将在青史上遗臭万年,所以将责任推到那个刺客身上,可惜的是刺客不见踪影。

现在秦王忽然这么说,而且用词极其强硬:侮辱

这大唐天下,这繁华长安,谁敢侮辱朕

秦王究竟要说什么事。

思忖许久的李渊,正欲挥手不让李世民说下去毕竟秦王说的事情很可能是和太子有关,那样无论是什么事,自己都不得不召太子对质。

这对太子是个巨大的打击。

如此,还不如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免得让两个儿子的争储彻底激化。

等事后再敲打太子。

但李世民没给李渊机会,在李渊刚抬起手时,李世民就压低声音道:“父皇久居深宫,妃嫔众多,难以耳目巨细,但是大哥和四弟竟然不顾人伦,和父皇宫中的妃嫔勾搭到了一起,着实让孩儿痛心不已,他们此等行径,眼中不仅没有父皇,更没有我李家作为天下皇室的立身形象啊”

李世民说的极快。

一股脑说出来,就是怕李渊中途打断。

听到这个消息的李渊,脑袋仿佛被秦琼用双锏敲了一记,瞬间懵逼。

怔怔的看着秦王那张充满锐气和年轻的面孔,脑海里仿佛听到了来自天下的嘲笑声:你李渊开国皇帝啊,你李家大唐天下啊,然而李渊你的老婆被你的两个亲生儿子睡了啊,胡人就是胡人啊,野蛮没有道德啊

李渊的身体摇了摇,差点委顿在地。

终究是当了几年皇帝的人,很快稳住心神,色厉内荏的道:“如此大事,你可知晓后果,休要胡说”

但李渊的内心是崩溃的。

真希望听到李世民说孩儿只是搞错了,但他注定要失望。

李世民既然有备而来,怎么会临阵退缩,轻声摇了摇头,“孩儿知道轻重,如此大事没有确凿证据,怎敢乱说,父皇若是不信,可以立即传召人证,这个人证父皇也是认识的,都是齐王府和东宫的人”

李渊眼前一黑,心不断的沉沦,堕入无边深渊。

良久,才有了主意,“此时兹大,不可躁动,万一是造谣毁谤,可若被人知晓多了,流言传出去后果不堪设想,容我再想一二”

李世民安静的道:“好。”

心里并不急,这件事只要被披露出来,父皇就算再疼爱太子,也得想办法解决,一如当年杨文干的起兵造反,就算父皇再想保护太子、信任太子,也依然要处罚一下做个样子给天下人看。

而这一次,自己就是要父皇做个样子来看

睡嫔妃,比之起兵造反的严重程度,也差不多少都是作为一个天子无法容忍的事情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

李渊才痛心疾首的道:“秦王,此事真有证据”

喊的秦王,而不是名字。

这已不是父子间的对话了,李渊明白,这很可能是争储最关键的时刻:二儿子李世民终于要对大儿子下手了。

而自己,很可能就是二儿子要借来杀大儿子的那把刀

所以心中还在期望,也许只是二儿子心血来潮,故意栽赃坑陷大儿子,这件事不过是一件子虚乌有的造谣中伤。

只是注定要失望,李世民的回答很干脆:“请父皇召见证人”

李渊心里苦笑了一声。

就算是真的,这件事也不能将证人召来,否则李家颜面往何处摆,而自己也将在历史人被人笑柄,叹道:“证人一事暂且搁置一边,此事朕先需要问问太子和齐王。”

这便是打算拖了。

只要事情往后一拖,总有办法妥善解决。

但李世民显然不会给机会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如果真让李元吉带走天策府的人去征讨犯境的突厥,还有几个能回长安

而自己的兵权也将一步一步被架空,成为待宰的羔羊。

苦笑道:“父皇,此时应该速断速决,不宜拖延,否则很可能消息流传到民间,届时我大唐皇室将颜面扫地,要知道天下万民,依然视我大唐皇室为胡人啊”

李渊僵住,第一次感觉有些心寒

因为在李世民的话语里,自己听出了毫无掩饰的赤裸的威胁之意:你不迅速解决这件事,那么我可不敢保证这件事不会从长安流传到天下

简单直白点:你不处理,我就把消息流传出去,逼你处理。

到时候就不是今天这么好解决了

章一百九十九江山之前,尽是剑与血

寡人心痛啊

李渊有些痛心疾首,为了争储,儿子们已经到了如此不择手段的地步了么

李世民再次逼迫李渊,悲痛的道:“儿臣丝毫没有对不起皇兄和皇弟,现在他们却打算杀死儿臣,这简直就像要替王世充和窦建德报仇,如今大哥四弟借突厥犯境之际,大肆架空儿臣的天策府,等突厥被我大唐天威缩溃,也便是儿臣我含冤而死的时候,那时候儿臣便要永远地离开父皇,魂魄归于黄泉,如果见到王世充诸贼,实在感到羞耻”

这是事实,所有人都知道。无广告的站点。

唯独李渊有点侥幸的期望,毕竟李建成仁厚,就算得到天下也不一定会杀了秦王。

这也是不愿意改储的原因之一。

因为秦王登基,必然要杀李建成,反之的李建成则不一样。

毕竟是个父亲,不愿意看见一个儿子死在另外一个儿子手上。

经此一言,李渊心中对李世民的那些愧疚,终于暂时占据了上风,长叹了口气,“也罢,明日将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人召来,再让太子、齐王过来对质此事,你也一起来,如果是真,倒要看看他俩有什么话说,若是此事当真,他也没资格再留在东宫了”

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人,可都是朝堂重臣。

李世民大喜,“父皇英明”

幸福来的不要太快,就因为这么一件事,父皇就要废太子

虽然知道父皇很可能只是一时气话,又或者是安抚自己,但至少证明一件事:废太子并非不可能,只要有强大的理由和借口

不过

李世民看了一眼跟在李渊身后那个多年的老太监,心里冷笑了一声。

这个老太监是张婕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