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2(1 / 2)

晋汉奇侠传 锏川 2325 字 2023-10-14

是契丹的中流砥柱,竟有出尘归隐的念头,这真让人难以置信。”耶律阮微微一笑,说道:“本王虽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仍然不免被人猜忌。”陆司怡道:“契丹皇帝是你的亲叔叔,他总不会连你也不放心吧”

自契丹开过皇帝耶律阿保机驾崩之后,皇室成员之间便纷乱不止。如今耶律德光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太子尚未弱冠。耶律李胡和耶律阮皆有可能成为皇帝的继承人。耶律李胡是耶律德光的弟弟,备受皇太后述律平的宠爱,加之其为人敦厚,在大臣之间也颇获得支持。耶律阮则不然,其父耶律倍当年从契丹逃亡后唐,最后死在洛阳大火之中,述律平对此事耿耿于怀,视耶律倍为不孝之子。耶律阮无辜收到牵连,长期被皇太后冷落。

耶律阮甚有自知之明,为了消除皇上和太后的疑虑,常常将练兵的事情交给萧也金和察木诃,自己则纵情于山水之间,对宫廷之事表现得莫不关心。这次契丹南征,耶律德光特意让人前去宣旨名其为前营统帅。耶律阮送完传旨之人,心中矛盾不已。如果奉旨南征,将来很难功成身退,如果抗旨不尊,又会受到皇帝的责备。他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决定领兵出征,为的是替父亲报仇雪恨,一举歼灭宿敌晋国。

陆司怡听了耶律阮的身世,叹了一口气,说道:“王爷,没想到我们际遇如此相似。你现在已经攻灭了晋国,取得了天大的功劳,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呢”

耶律阮深吸一口气,说道:“本王自幼熟读中原典籍,记得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载有一段范蠡说过的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皇上向来处处提防着我,如果我再不急流勇退,恐怕连性命都保不住。等到皇上移驾开封,我便辞去前营统帅之职,安安分分地回上京王府做一名隐士,修身养性,不再过问尘世间的烦心事。”

耶律阮说完,他从怀中掏出一段白色丝绸,递与陆司怡,说道:“姑娘,今晚多谢你舍身相救,本王身上并无值钱之物,这卷文章是本王作的,一直放在身上自警,如今送给你做个纪念。希望我们以后还有机会再见面。”陆司怡起初本想拒绝他,但想到对方如此真心实意,便伸出如同白玉的细手。她接过之后缓缓将丝绸展开,借助月光看去,发现上面用契丹问和汉文写着几段话。

陆司怡心想:“这是耶律阮亲笔书写的文章,戎马之间都不曾丢弃,如今却转手赠与我,不知道他有何居心。”耶律阮擅长书法,曾经临摹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竟然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耶律钟盈贵为公主,天资笔力极高,连她见后都不由得拍手称赞。

陆司怡望着用小楷写的优美的文字,忍不住轻轻地念出口:“君子之为,在修身也。内善而外显,极矣。然非愚者俗世之可明之。昔闻三闾大夫博学强识,娴于辞令,然终不用,何也举世浊而吾独清,举世醉而吾独醒。固清浊不可一处,贤愚难与同语。其清也清,其浊也浊,千稔以降犹是也。以己之昭昭,陷于人之昏昏,可乎信非也。宜乎君子之所为,非锲流俗也。许、由,潦倒士也,孔子称焉;徐、陶,非时之善沽誉者,千载传焉。审之,辨矣。勿愚己之明,勿浊己之清,求己之所欲也。如是,虽曰无为,吾必谓之已为矣。”读毕,连连赞道:“好一篇君子之为没想到王爷金贵之身,竟会写出这么畅快淋漓的文字”

耶律阮听到陆司怡的赞扬,兴奋地说道:“多谢姑娘夸奖无为而处乃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本王常常以此勉励自己。庙堂也好,江湖也罢,不过是有为与无为之间的差别。”

陆司怡微笑道:“王爷,这些道理太大,我陆司怡是听不懂的。你把自警之物送给了我,你自己怎么办呢”耶律阮无意间知道了她的芳名,心中喜悦万分。他指指胸口,柔声说道:“陆姑娘,我已经将这些文字和你一起记在了心里。”陆司怡当即会意,但想起还有重要的事情未办,连忙说道:“王爷,司怡受宠若惊。临别之际,司怡有一事相求,还望王爷能够答允。”

第二百三十章命运殊途

耶律阮心中已经猜出她所请求的事情,虽然办起来有些棘手,但是为了博得佳人的欢心,仍然爽朗地说道:“陆姑娘,但凡不违背道义之事,本王就算上刀山下火海,也会替你办到。”

陆司怡长袖轻拂,柔声说道:“王爷,此事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全凭你的几句话。石重贵一生光明磊落,敢于抗拒契丹皇帝,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只不过时运不济,才沦落为阶下囚。还请王爷能够英雄惜英雄,不要伤害他的性命。”

耶律阮原先以为陆司怡会让他放了石重贵,心中还有些进退维谷,这时听了她的话,反而松了一口气,舒展眉头说道:“陆姑娘,你不用担心。只要有本王在,就没有人能够夺了晋帝的性命。”

陆司怡眼角微湿,心想:“耶律阮身为契丹皇族,又是前营统帅,如今居功至伟,耶律德光一定会听从他的建议。”于是说道:“王爷,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多了。”

耶律阮又从怀里掏出一卷白绸,说道:“俗话说,诺不轻许,诺不轻信。陆姑娘,本王最看重的乃是一个信字。这篇信说是我弱冠之年作的,十余年来不敢有所越矩。”陆司怡接过那卷白绸,仔细地读了起来。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仲尼之徒,不事斯语,其可为也哉读书累万卷,行路至千里,无信,则游谈无根,处世无矩,人之见弃,朝夕而已。夫人之立于世,不足百岁,得一知己,足矣。相知深者曰信,相惜笃者曰情,由知之而惜之,知音之谓也。小信托物,中信托人,大信托国。托物者,人皆可为之;托国者,舍孔明其谁予才不逮中人,故不可以语上,天下之志,恐难竟之,惟求信及二三子,有知己托心携而归。

陆司怡读毕,说道:“王爷,你谦虚了,以你的文韬武略,必能将契丹治理得井井有条。”耶律阮耸耸肩膀,笑道:“本王很快就要卸下统帅的职务,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回上京。治理天下的重担还是留给我的叔父吧。”

其时已过四更,开封城中已有鸡鸣声。

陆司怡望了別远清一眼,对耶律阮说道:“王爷,我和徒儿还有事情要办,石重贵的安危就托付于你了。”耶律阮点点头,心中对陆司怡不舍,连忙问到:“陆姑娘,你要去哪里呢”陆司怡身子已经飘出数丈,转过头嫣然笑道:“江湖之中,宫廷之外。”说完便与別远清一同飞上墙头,

耶律阮细细品味这八个字的含意,默默地念道:“江湖之中,宫廷之外。这不就是我所向往的生活吗可惜我是契丹的王子,注定不能与心爱的人相忘于江湖。”耶律阮一路深思,回到前营驻地的时候,仍然沉浸在对陆司怡的眷恋中。

数日之后,耶律德光进入晋国都城,第一件事便是提见石重贵。石重贵不卑不吭,惹得耶律德光龙颜大怒,心中已存回生无望的念头。幸亏有耶律阮在皇帝面前委婉劝解,石重贵才逃过一劫。

死罪已免,活罪难逃。在耶律德光眼中,石重贵是抗击契丹的罪魁祸首。耶律德光思前想后,决定将石重贵迁往两千里外的黄龙府,永绝中原故臣将来再度拥立晋帝的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