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2(2 / 2)

贞观大才子 只如初贱 2323 字 2023-10-14

gu903();阳关的夜晚过得很慢,万物复苏的春天并没有给这里带来多少生机,反而依旧冷冽。

翌日一早,客栈外便响起了一阵杂乱的马蹄声,惊醒了在床上发呆的李硕。正欲出门查看的他,正好对上了一路风尘将至的萧白衣与李婉儿,与李家的几个老人。有妙儿,有梅兰竹菊四姐妹,还有萧贵而且身后还在跟着许敬宗与其一大家子人。不难想象,这么一大帮子人,想从长安悄然逃至阳关该有多不容易。

一家人碰面,喜悦自不用多说,李硕当即决定启程,虽然他们的行踪很隐秘,但多留一日,便会多一分危险。

然而正当众人准备出城的时候,一骑快马带着响彻耳膜的嘶鸣声,停在了车队面前,马上是一个已经累到虚脱的士兵,马停下后,士兵普通一声掉了下来。

口中微弱且焦急的喊着:“李元帅末将有要事求见李元帅”

马车里,李婉儿俏脸顿变,当下便要抽剑下车:“莫非是朝廷的追兵已经追来了”

“别着急,就一个人,应该不是追兵。我去看看”李硕急忙按住她的手,如今李婉儿身怀有孕,又长途跋涉了这么久,万一查个岔子,他就只能悔恨终生了。

不等李硕下车,许敬宗率先走了过来,道:“大人,来人自称隶属金吾卫,并拿着陛下的令牌。”

“还是来了”闻言,李硕苦笑一声。

刚来到士兵面前,只见倒在地上的那名士兵顿时来了精神,强撑着跪在地上,道:“末将拜见元帅裴行俭大军深陷重围以有五日,陛下与众位将军一筹莫展,末将奉陛下令,请元帅回程主持大局”

“大人,谨防有诈”许敬宗急忙走上近前,小声道。

如今他与李硕可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之前他以为李硕又盘下了什么大局,所以才会如此大动干戈。只是他没想到,李硕竟然这么有种,想要拿下吐蕃自立为王

可奈何他已经上了人家的船,再想下来那就真是作死了。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陪李硕一条道而走到黑了。

s:新书,我们一起相约11月。讲一个不一样的明末清初。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362章:人之大义

什么主持大局,那都是骗鬼的。如今李世明在意的不是裴行俭那两万人马,也不是李硕到底会不会回去。

而是他真的耗不起了,与其说是派人召李硕回去,倒不如说是想逼他给一个退敌之策。

沉默了些许,李硕暗叹一声,对许敬宗道:“拿纸笔来。”

后者面色一变,忍不住提醒道:“大人是准备要帮他们破敌吗”

李硕明白许敬宗的意思,若是他帮李世民想到了破敌之策。那么东征大军便会很快的攻破契丹,甚至一举拿下高句丽。

可若是这样一来,那腾出手来的李世民,定然会调转枪口在第一时间将他这个“乱臣贼子”剿灭。

但他要是就此离去,任凭李世民那二十万大军焦灼在契丹边境。那无疑是对他最好的选择。到时候他便有了足够的时间去整顿定襄与夏阳两城。等到大唐的大军讨伐而来时,他便有了更多的本钱,去与之谈判。

李硕想都未想便正色道:“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若是我们这次不帮大唐。那定然会遭到整个朝堂君臣的记恨。到那时,陛下的怒火咱们承受得起吗”

虽然李硕一心想要脱离李世民的掌控,但也从未想过要与要与大唐为敌。这种想法看似很冲突,实则不然。试想一下,若是李硕有足够的筹码,或者说,能够给予大唐足够的利益,那李世民还会铁了心也要弄死他吗

还是那句话,在利益面前,一切都是浮云李世民派人来找他,便不难看出他的想法。若是他真的想要弄死李硕,那就不是一个人来了。至少现在为止,李世民还不愿与李硕撕破脸皮。

所以,不管是因为他出于不忍心还是出于对日后的衡量,他都不能袖手旁观。

而后,李硕回到马车里快速的写下一封信,交给身边的一名亲信道:“速速将此信送到陛下手中,一定要快”

三日后,契丹边境

唐军的中军大帐里,李世民仔细看完手中的信,而后沉默不语,转手将信递给了下手的李勣,叹声道:“李硕之才能当真是世间罕见。”

后者看完后,同样动容道:“若是按照李硕的计策,我们两日便可攻克契丹甚至不费一兵一卒,契丹城唾手可得。”

然而此刻的李世民仿佛没听到一般,眉头拧成了疙瘩,许久后,幽幽说道:“可是他为何不愿为我所用呢难道朕真的不值得他效忠吗”

李勣愣了愣,而后沉声道:“自古大才之人都古怪的很,或许他是不想被约束,所以才”后面的话他没说,然而如今李硕的举动已足以说明一切了。

对于李硕,每一个军中的将领都或多或少带着一丝感激的情愫。自从李硕出现的这八年里,大唐不论是对外还是对内用兵,都是因为他的谋略与计谋才将风险降到了最低。

若是以皇帝的角度出发,李世民对他算得上不错了。如今的李硕不仅位极人臣,更是前程高远,假以时日必能问鼎朝堂。

可是这些辉煌与荣耀的背后,那是多少次的生死较量。这些都是他一次一次用命换回来的。

“朕并没有想要杀他,只是他朕又怎能放心的下。”李世民言语间透着数不尽的纠结。像是喃喃自语,又像是意有所指。

堂下的李勣手指轻颤,他明白李世民的意思。也终于体会到,当年的大唐军神李靖,为何会淡出朝堂。

有时候功劳太大能力太强,不见得就是好事。当年李靖应为大功还朝从此闭门不出,不谙世事。如今李硕亦是如此只不过他做的更绝。历史上因为功劳太大而选择叛国的事情,也只有李硕干得出来了。

不知为何,此时李勣心中竟然对那个满肚子坏水的混蛋,生出一丝佩服之意。

贞观二十二年,四月十七。

大唐新任的东征大元帅李勣,亲率两万骑兵,奔袭五十里突袭了渤海国。仅仅半天之内,无数的震天雷与火药将这个原本就不大的国家炸了个底朝天。可是令人不解的是,虽然他们的声势浩大,可渤海国却始终没有沦陷,没到危机的关头,唐军便会退兵。

这种情形下,任谁都知道,这是大唐有意为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