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给他,这些年他自然是一直在领悟修炼,也是小有成就。
最主要的便是虚空心门穿梭之法,又称虚空穿梭或是了心门穿梭之法,另一个便是他领悟的大道心证自身咒。
如今就在他的面前,祖师竟然洞穿了他心中的想法,若是其他什么人,他肯定认为是对方不过猜到的。
但是看到菩提祖师那深邃的眸子,他便知道对方是真正看穿了他心中的想法,而且将他的心思肯定是看的一清二楚
因为这是菩提祖师心门真传大道心证最高深的法门,能够洞穿一切,直达万物本源,他心中的心思又如何能够瞒过祖师
长生震惊过后,心中平静下来,由祖师的举动,他得到了验证,反而更加期待他也能够修炼成这般的大神通了。
“是啊,弟子确实想到了我那师兄,已经有些时间没见过他了,也不知我那悟空师兄如何了,此次佛道之争,不知有何造化。”
长生赶紧回答祖师的问题。
“他的造化呵呵,他和你一般,也要西行”菩提祖师并不在意长生发觉他看穿其心思后震惊无比的样子,淡淡回答道。
“哦莫非师父是让师兄助弟子西去传道”长生眉梢上扬,禁不住期待的问道。
“若是为师真的这么做,等西方佛门衰弱之时,便是东土佛门也要遭到打压之时,到时候你我师徒,还如何传道、传佛你又将如何证道混元”
祖师听到长生这话,捋着长须,紧紧盯着他,颇为意味深长的问道。
长生眉头一皱,祖师终于是说到了正事上,这怕便是祖师找他要他的要事了
“还请师父明示,弟子不解。”长生赶紧问道。
“你当真不明白吗在为师面前,你心中的事情,为师早知道了。你要西去传道,东方四圣让你西去传道,传播东方文明,不到须弥山下,不可停下。你要如何做”
菩提祖师不再跟长生做师徒之间弟子恭敬,师父慈和的俗世,立刻振声问道。
“那按照师父的意思,弟子该当如何”长生内心颤动,无可奈何的问道。
女娲娘娘和元始天尊才对他指导、许诺一番,花了一个天大的画饼给他,让他为了获得证道混元机会,正准备不惜一切开启佛道之争,传道到须弥山下,现在他的师父这位菩提祖师便来对他质问了。
他为了快速修炼提升修为,不惜在佛道之间左右逢源,传道、传佛,才成就如今的大罗金仙。
这其中尤其是建立道教、祖祠、东方佛门、禅宗,全是因为这些圣人的支持和青睐,才有了如今,难以避免的便要受到这些圣人的差遣和指使。
如今他为了证道,要选择打破平衡,倒下道门了,他这位师父自然是不肯答应的。
“长生,你想的没错,为师是不会答应你这么做的你若真的一意孤行,到时候岂能获得证道混元的机缘你自己难道不清楚这其中的因果吗四圣借你之手削弱甚至毁了西方佛门,你如何化解这么大的业障”
菩提祖师再次洞穿了长生所有的想法,他一字一句,平静的问道。
那声音虽然平淡柔和,但是每一句都在长生脑海中,犹如一道闪电霹雳落下,震颤的他难以承受。
确实如此,东方四圣削弱或是毁了西方佛门,那他承受的因果也不会小。
这只是其一而已,若是西方佛门削弱或是毁灭了,那东方的佛门、禅宗呢
当然也是被削弱和毁灭啊
宗教信仰之间的争夺,那是比之皇权和财富的争夺还要残酷血腥
这个世界的情况,他已经还没有什么深刻的体验,但是在他之前那个世界,不说西方基督教罗马教皇的统治下,一千年漫长的黑暗中世纪,不知道多少发现人被残害和杀死,凡是信仰不同的都是被裁判所抓起来当做异端烧死、处决。
一旦只留下一种强势的宗教和信仰,那一切都将陷入无限的独裁和黑暗之中
而在东方,虽然因为文化不同,文明进程发展不一样,经历了百家争鸣,东方的一次文明大爆发之后,从汉武帝儒道独尊,诸子百家越来越微弱,儒家失去了竞争,越发的陈腐不堪,最终落得被人用坚船利炮打穿国门。
而且在历史上儒释道相争,多少次毁佛、灭道的事情发生,都是想着独自占领信仰和世俗权力,最终物极必反,被再次掀翻。
这种种曾经的历史事实从心头掠过,长生心中的想法也越来越坚定下来了。
他算不上个纯粹的修道者,只是为了自身证道长生,所以才佛道兼修,还修炼了魔、妖、鬼、巫等等法门,都不过是为了修得大神通和功法,累积下大功德。
但是他当时立道门和祖祠的时候,接受西方佛门,开启东方佛门,引达摩东渡立禅宗,何尝也不是不想让那些凡人囿于一种想法和见识。
如今菩提祖师跟他提起这件事情,他便知道他无论是为了日后他自身证道,或是为了那些普通凡人,不只能接受一种宗教和信仰,也需要开始摆脱对诸圣的依靠,走出自己独立的道了。
“这么想就对了,不亏是为师的徒儿,悟灭,还记得你当日拜入为师门下,为师给你取了这个法名,你当时是怎么说的吗”
菩提祖师一直在一旁静静无语,此刻见到长生想明白了一切,有些满意,忍不住对他出声询问道。
“对啊,怎么忘了我的出现,不悟灭,如何生以前营营碌碌,左右逢源,如今成就了大罗金仙,还这般下去,如何证道混元证道,若是别的圣人能成全的,便不叫证道了,该称作让道了,我竟然差点陷入歧途”
长生豁然惊醒,他不由站了起来,也不理菩提祖师,径直往武当山道宫而去
第321章:佛道之争可借力
gu903();“长生,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佛陀悟道之心,面对一切世间的境缘,心中不产生执着,不取于相,不执着世间任何一种事物。如如不动,保持内心的平静,面对一切事物,内心完全以平静来应对,你若是能做到这点的时候,相信你的修行,会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