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50(1 / 2)

黑夜将至 温言对酒 2262 字 2023-10-13

建造太空飞船让小部分人逃生也没有意义,环境和生物圈太小,只要有一点意外就会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恐怕飞船还没有飞临另一颗类地行星,飞船上的生物就已经死绝了。就算能研发出人体冬眠技术,能源问题也无法解决,就算能解决能源问题,飞船搞不好还会掉到就各种太空陷阱里,真要能解决以上种种问题,那小行星也不足为惧了总之,月球基地也好,太空飞船也好,都是无根之萍,无法承担延续人类文明的使命,不到万般无奈最后关头,没有人会考虑用这种方法去延续人类文明。”

“之所以建造太空飞船,也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探索外太空。以前我们停下航天探索,不光是因为技术上的困难和心中的恐惧,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地球资源能够供应现代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探索外太空并不符合经济效益,不满足经济规律,整个行业自然就缓步不前。”

“可现在不一样了,天文学和航天业从今天起就真正承担了神圣的使命。”

老人家的声音越来越高,脸上浮现出病态的红晕,浑浊双眼亮得像灯泡,仿佛要射出两道精光,击穿屏幕。

“人类,这宇宙社会中、太阳系襁褓里的婴儿,总是要长大的,既然有不知道哪里来的神秘灾难推了一把,那就应该甩开天体物理和航天航空这两条腿努力前行。”

“毕竟,世间最伟大者,莫过于广袤无垠的星空和坚定不屈的心灵”

第四百零五章唯一通关方式:作弊

看得出来,老人家是真心欣喜。但其他与会成员都没有从事天文和航天事业,因此朱院士这番豪言壮语没能在会议室里煽起热烈情绪。

“咳,朱院士,我也有个问题。”欧羊急忙为朱院士搬来台阶,开口化解尴尬,“如果说一号、二号和三号地球的存在要用平行时空来解释,那么请问我们的地球和其他地球处于同一个时间线上吗”

“呃,我这个表述可能不太准确,毕竟是个三流,不,业余的科幻写手。”欧羊自嘲了一句,在朱院士面前他都不敢自认科幻作家,“我想问的是,几个地球之间的时间保持一致吗打比方说,根据视频中给出的信息推算,灭世小行星撞上三号地球的时间大概是在那个地球的2009年,那么撞击发生时,处于不同时空的我们,是不是也在2009年”

欧羊的表达还是不够清晰,不过足以让在做众人理解他的意思。

于谦隐晦地望了杨小千一眼,在他那个世界,活尸危机出现在万历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10年,四百年后他从希望之星穿越到本地球,刚好是2010年,这应该不是巧合。只是这一情报并未公布,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杨小千不动声色,想要听听科学性的解答,可惜的是朱院士摇了摇头,说道:“抱歉小欧,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因为我也没法给出有依据的判断,不过我个人倾向于时间线保持一致的说法,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汤韬同志召唤出的装备,来自于无人看管的军械库,却基本没有老化损坏的情况,因为时间间隔还不到一年。”

欧羊若有所思,不再出声。接着沉默已久的齐心吾开腔了,他看向杨小千问道:“我觉得杨会长的设想很有启发性,但是我有一点疑问,按照杨会长的即兴编号,一号、二号和三号地球第一次出现的灾难都是丧尸和变异体,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说不同的试卷,都要以同一道题目做卷首吗”

杨小千尚未开口,朱院士就习惯性地开始回答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用概率来讨论了,如果只有三张试卷,那么这个规律就与小杨同志提出的考试论相悖,但如果有几千份、几万份试卷呢其中找出几份卷首相同的卷子,并不奇怪。”

齐心吾点点头,接受了这个解释,又问道:“远江有穹顶,二号地球的顺天府也有穹顶,可为什么三号地球的南非小城没有出现穹顶呢根据艾德里安的日记记录,病毒爆发后有军队进入小镇,但丧尸和变异体都已经离开了城镇。这是其一,其二,为什么其他两个地球上变异体都没有成功灭绝或是奴役人类”

“大家都知道,为了对付变异体,我们付出了多少代价。如果不是变异体全面投降,一旦开战,我们更会损失惨重。不谈其他变异体,单说我们知道的几个天生高等变异体:李金奎、圣一、温言、白,以他们所具备的特殊能力,绝对不是几台机甲能够对付的,就算三号地球的大德意志帝国军力强盛,那么二号地球呢就算有穹顶笼罩顺天府,就算有觉醒者,以明朝的军力,能战胜这样的变异体”

魏主任竖起一根手指补充道:“其三,根据现有情报,只有发生灾难的地区内才会出现觉醒者,而根据二号地球的历史记录,明神宗在顺天府外集结大军,靠着异人的帮助全歼活尸,这异人想必就是觉醒者了,那么这些觉醒者又从何而来呢”

三个问题引起热议,杨小千却兴趣寥寥,因为相似的问题已不止一次出现在他的办公室或是特秘组的“头脑风暴空间”里。

可是在缺乏事实基础的情况下妄自猜测,只不过是浪费时间,所以杨小千没有再专注聆听,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

杨小千提出考试论并非心血来潮,很早以前他就曾将来源未知的灾难与费米悖论联系起来,195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费米提出一个问题:做一个数量级估计可以推测银河系中大约有2500亿颗恒星,而可观测宇宙中则有700垓7x1022颗据统计,地球上沙子的数量约为此数据的万分之一,换言之,对应地球上每一粒沙子,宇宙中应该有一万颗恒星。

其中有5垓颗恒星与太阳类似,那么围绕着这些恒星的行星中,大约会有10的20次方个类地行星,地球与它们相比,未必是最为特殊的那一个。

也就是说,在茫茫宇宙中,可能早有智慧生命在人类诞生前数百万年甚至数十亿年前出现,如果他们没有全部灭亡,那么经过如此蛮长时间的发展,他们早该具备星际航行的能力,可迄今为止,人类不但没有看到他们,甚至没有听到过他们所发出的任何“声音”。

为了解答费米悖论,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说法,其中之一的“大过滤器理论”就与杨小千的考试论有紧密联系。

大过滤器理论认为,在智慧生命进化过程中,会有一堵墙挡在前面,拦截所有生物文明,使其无法跨越一个关键性阶段。

杨小千的考试论便是大过滤器理论的一个变种,或许这道墙真的存在,而杨小千则将它比喻成一张试卷,无法通过测试而被淘汰的考生全都走向毁灭,自然无法跨过高墙。

要想通过这场测试,或者说通过这道过滤器的筛选,无疑困难至极,必须另辟蹊径。

欧羊刚才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因为各种原因走向不同发展道路的地球,就是能力各有侧重的考生,有的考生擅长物理,有的擅长化学,有的擅长生物,同样的试题对于不同的考生而言难度不一。”

这句话让杨小千产生许多联想,隐约间似乎找到一条捷径。

虽然目前三个已知地球的发展方向在大体上保持一致,但仍有不可忽视的区别,比如三号地球中原子弹的出现比一号地球推迟了三十年,却研发出几代战斗机甲,在陆军机动作战的能力上领先于一号地球。

gu903();再联系起第一次魔潮过后从空间裂缝里闯出的异界来客,他很有可能也来自于一个处于不同时空的地球,而根据杨小千的猜想,那个地球有可能是符文科技的起源地,这样看来,或许异界人谭棕就来自于一个发展方向与本世界截然不同的地球,而在那里,符文科技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