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81(1 / 2)

大宋将门 青史尽成灰 2267 字 2023-10-13

,弟子来处理胡说八道,一定要付出代价”

王宁安道:“陛下,请听臣把话说完。”

赵曙终于压住了怒火,耐心听着。

“陛下,人各有志,苏子瞻才情过人,更兼着一个宽广胸怀,不重高门,同情困苦,是难得的慈悲之人。把他放在官场上,对他,对朝廷,都未必是好事。”

“可,可要把苏学士放在哪里啊”

“以往臣也没有想通,不过有了这次教训,我想子瞻回答应的”

王宁安靠在椅子上,舒舒服服躺着。

苏轼局促不安,手脚没处放,拼命把脖子往下压,免得和姐夫对视。

“行了,别哭丧着脸了,我告诉你个好消息,从今往后,你的侍读学士就被罢免了,你成了平民,你自由了”

此话一出,苏轼还没怎么样,屏风后面的苏八娘就低呼了一声

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这个兄弟从小聪明,才华无双,早早考中进士,老爹寄予厚望,指望着他兴旺苏家,光大门户,结果来了个出师未捷,竟然被罢了官职。

虽然她也生气,但毕竟是亲兄弟,能不疼吗

没了官身,苏轼还能干吗啊

苏八娘情不自禁走了出来,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说什么求情不是,不求情更不是,僵在了那里

倒是苏轼,看到姐姐,连忙露出大大笑容。

“姐,是我自己糊涂,弄丢了官职,也是咎由自取,我想好了,像我这样的,就不该当官,我愿意回家,读书耕田,做个老实安分的,不会让姐姐担心的”

“谁让你回家了”

王宁安突然提高了声调,“子瞻,你好歹也在六艺学了多年,又在朝中混了这么久,让你耕田种地,岂不是亏了血本这买卖我断然不做”

苏轼迷糊,苏八娘却很机敏,惊喜道:“老爷,你有安排”

王宁安终于笑了,“我是有个想法,只怕子瞻未必愿意去”

“我去,干什么都成”

苏轼答应得痛快。

王宁安起身,把他拉到了一边。

“我以前也想过,就是害怕你姐不点头我想让你去负责工人这一块。”

“工人”

“没错你也清楚,大宋的经济发展太快了,事情太复杂,眼下朝廷乱七八糟,什么势力的代表都有,唯独没有替底层百姓说话的人”

王宁安语重心长,“我们需要真正了解工人的处境如何,他们需要什么。一些合情合理的基本保障,要给工人,背井离乡,人生地不熟,他们太难了朝堂之上,我算来算去,也就是你能和工人交往,能了解他们的想法这样吧,往后你找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去民间,走访各地,把工人,农民,最穷苦百姓的真实状况,展现出来,以后朝廷决策,就需要你的调查作为参考,你给我记着,不要再胡说八道,所有数据,都必须经得起推敲,一定要真实可靠”

大苏做梦都没有想到,他会,捞到这么一个任务稍微想了想,苏轼就高兴得拍巴掌了。

与其面对朝廷的一堆妖孽,他更喜欢和淳朴的百姓打交道,至少不累

“没问题,我现在就收拾东西对了,姐夫,他们弹劾我,肯定是不想让苏子容继任首相,你可别让他们得逞啊”

王宁安笑了,“你啊,总算聪明了一回,放心吧,我心里有数。”一转头,王宁安的脸黑了,奶奶的,真是逼着我大开杀戒啊

第1005章大国舅的毒计

没了官职,苏轼倒是挺坦然的,甚至还想高歌一曲,再写几首词庆祝一下不过一想到这次的事情是因为文字而起,就有些萧索无奈了。

很寒心。

当年大家都是朋友,是志同道合的同学,相约要一起中兴大宋,洗雪澶渊之耻,光复燕云这么多年下来,成果也有了,可是彼此之间却再也回不去当年的状态了。苏轼多少还是清楚的,究竟是谁暗算了自己,那几个家伙未必直接掺和,但是推波助澜,落井下石,绝对少不了

和这帮黑心的家伙搅在一起,早晚会被坑死的

奶奶的,老子不陪你们玩了。

苏轼行走在市井,也几次下到地方,尤其是处理过漕帮的事情,他是真正理解民间疾苦的。

过去老百姓辛苦一年,勉强填饱肚子,向周围看看,大家都差不多,还能忍得住。

可现在呢

一年到头,都在干活,连休息都没有,却还是缺衣少穿,吃的比猪狗好不多少,但是另一些人却脑满肠肥,过着天堂一样的日子,说句不客气的,至少九成的利益,被工商金融集团拿走了,若非王宁安强推均田令,只怕老百姓什么也拿不到,天下早就乱套了

苏轼想了很久,他觉得自己要做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业。

肯定不轻松,但确实是他喜欢的,替弱者发声,维护正道,不是士人的使命吗真正的国士不就该如此吗

苏轼下了决心,纷扰的京城一刻也不想停留。

只是没想到,他要离开,却还有几个人找上了门

第一个过来的就是王安石的二公子王旁

“怎么是你”

本来陈慥过来给大苏送行,见到了王旁,立刻大怒,上书弹劾苏轼,玩文字狱,陷害无辜之人,你们王家也跑不了,现在过来假惺惺的,你想干什么

见陈慥怒目而视,王旁有些尴尬,他涨红了脸。

“子瞻兄,当初你我一起去地方,探访漕帮,见识了民间疾苦,我觉得这世上有比争权夺势,升官发财更重要的事情。我不想留在家里了,我要做点有用的事情”

大苏眨巴眨巴眼睛,突然哈哈大笑,他伸手抓住了王旁,笑嘻嘻道:“我就知道,你和他们不一样”

“也算上我吧”

这一回开口的是晏几道,说起来他就更尴尬了,当年修路弄出了那么大的篓子,虽然后来洗刷了冤屈,但是也被扣上了无能的帽子,只是被调回京城,在国子监当个闲职。

没事的时候,晏几道也在反思,他冤不冤枉

是挺冤的,可是那些百姓呢

他们更冤

随便一道令子下去,就有那么多人家破人亡,实在是太可怕了和百姓比起来,他的委屈就算不了什么了。

“子瞻兄,我也要去,不把民间的疾苦弄清楚,就胡乱作为,肯定要出事的,我们不能看着一些人胡来”晏几道认真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