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1 / 2)

瑞士大使馆取到的资料显示,总人口还不到四百万的瑞士,为了面对德国的战争威胁,动员的军人就有四十万。

除了这些一线军人,辅助部队的人数也达到了四十五万。也就是说,总人口才四百万的瑞士,军人的数量就有八十五万。

原本瑞士的退役年龄是四十八岁,但是为了对抗德国的战争威胁,辅助部队的军人年龄提升到了六十岁。

这个比例是非常惊人的,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男人,不是在军营里面,就是在工厂里面,全国几乎没有一个闲人。

不得已的情况下,农活和其他不需要技术的工种全部由女人承担,在大街上看不到闲人,也就能够理解了。

瑞士这个国家虽然面积不算小,但是百分之六十都是山区,河流湖泊占了百分之六。另外森林面积占了百分之三十,全国的可耕地面积只有百分之六,并且土质还算不上好。

这么一点土地想要养活四百万国民,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有名的穷乡僻壤。

也就是最近一百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才让瑞士的日子稍微好过了一点。

也难怪现在的瑞士人一直还向国外移民,光是二十世纪的前面几十年,瑞士移民阿根廷和巴西美国的人就超过了二十万。

后世那个工业发达,旅游出名,人均收入位居世界前三的瑞士,还存在于所有人的梦想之中。

而且瑞士边境还收容了三十万难民,光靠这些女人,要养活这几百万人,日子的艰难就可想而知了。

看着眼前的这一切,雅尼克也显得意兴阑珊,本来还准备跟周南去到处逛逛的他,直接购买了前往英格堡的车票。

从卢塞恩到英格堡,这条路线是瑞士旅游线路里面非常著名的一条。在他们的北方,就是绿波荡漾的卢塞恩湖,这个湖甚至还被评选过世界最美丽的湖。

隔湖相望,是瑞士中部最出名的瑞吉山,无数的文人墨客,世界名流都曾踏上过这个阿尔卑斯山的观景台。在十九世纪后期,1871年,就有一条登山铁路可以直通这个美丽的山峦皇后山顶,吸引着无数人来这里旅游。

火车的南方,就是瑞士最著名的神话之山龙的传说皮拉图斯山。这座山有着全世界最陡峭的48度角的齿轮火车,这条在六十年前修建的铁路,一直到21世纪,都还保持着这个记录,没有任何一座铁路能打破这个记录。

走过了皮拉图斯山,就真正进入了阿尔卑斯山的范围,随后,火车就进入了一个山谷之间。

沿着山谷一路前行,头顶山都是不同层次的白云和流动的浓雾,让人看不到山顶。

森林,溪流,牧场,雪山,还有变化多端的云海,这些景色组合在一起,让人如同身处仙境。

周南和雅尼克都被这里的风景吸引住了,凯莉更是不停地呢喃。“这里真是太美了,想想以后我们就住在这里,真是太兴奋了。”

至于奥黛丽,早就被四周的美景吸引住了,大眼睛盯着车窗外的景色,生怕眨一下就漏掉了一处美景。

一直到了英格堡,下火车的时候,奥黛丽都还有一些头重脚轻的陶醉感。她一个人提了两个行李箱还蹦蹦跳跳,似乎变成了一个大力萝莉。

“约纳斯,我们真以后就生活在这里了吗每天一推开窗子,看到的都是这样的美景,真是太幸福了。”

周南拉着行李车,上面是六个箱子,装满了属于他的东西。闻言打趣说道:“就怕你以后会看厌了这些风景。”

“不,永远不会的。”她肯定地说道。

英格堡在德语里面,就是天使之乡的意思。早在十二世纪,这里就被天主教本笃会的修道士圈为了教会的地盘。

在中世纪的几百年间,这里一直是本笃会的一处修道院,只有少数教民能够在教会的领导下在这里放牧。

1798年,教会才将这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了瑞士国土,但是教会仍然具有自主权。

1850年,由于矿泉水、乳清和新鲜的空气的综合疗效,英格堡成为国际化的度假地。作为旅游业的先锋,1872这里就修建了一条新的铁路;在1900年以前,卢塞恩到英格堡之间就开通了电气化铁路。

1913年的时候,这里建起了一条从英格堡通往铁力士山上海拔1262米的的牵引式铁路。1927年,瑞士又修建了缆车和海拔1796米的高山湖泊特吕布湖处的滑雪场。这里就变成了欧洲最著名的旅游圣地,并且是全年度的旅游地冬夏都能吸引不同需求的人来旅游。

根据布凡伦纳神父寄过来的介绍资料,英格堡这个不到两千人的小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平均每年接待的游客就有二十万。

不过,这里虽然美的如同仙境,却还是有些偏僻了。距离最近的城市卢塞恩,这里都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如果周南跟奥黛丽是七八十岁,这里当然是隐居,安度晚年的圣地。

但是他们一个才21岁,一个更是只有14岁,他们不能一直留在这里无所事事。周南要寻求自己的发展道路,奥黛丽更是要到学校接受教育,所以,卢塞恩比这里更适合他们居住。

从火车站出来,小镇就全部映入视线。小镇很小,镇区里大部分都是错落有致的旅馆。这些旅馆都是典型的瑞士风格,一楼是砖石结构,二三楼都是木屋。

由于正是盛夏,每一栋房子,每一个窗口和门口,都栽满了盛开的鲜花,每一栋房子都显得那么美丽。

山坡上,在树林和草场之间,也布满了各种美丽的木屋,还有悠闲的牛羊在山坡上徜徉。

小镇上最引人瞩目的建筑就是本笃会的本尼迪特修道院,这座修道院就占据了小镇的一小半面积,差不多五层高的建筑群也是这里最高的建筑。

战争对这里的影响显然也很大,除了一些老人,街上几乎看不到多少人,大部分旅馆也都关门歇业了。虽然是夏天,但是登山铁路并没有开放,远处的缆车站也在关着门。

他们抵达的日期并没有告诉布凡伦纳神父,所以也没有人来接他们。不过小镇本来就很小,修道院又那么显眼,所以他们只是收拢了行李,就向着修道院出发。

他们的行李不少,但是这已经是控制到最少的程度了。三个人各自的衣服,鞋子,更重要的是,周南的两箱书,还有一把小提琴,几根竹箫。

至于其他的必需品,也只能等在瑞士安顿下来再购买,从德国运过来,运费都要高于实际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