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姑娘说笑了,你是个大活人,不是什么物件,哪能由得我送来送去。再说了,范某也从没想过,把你送给谁。”范进笑道:“这个事确实采茵跟我提过,我恩师确实也是自己在京,身边没人照顾。如果给他找个女人侍奉他,是一件好事。但是前提一定是要两相情愿,不能勉强。以郑姑娘的品貌,恩师自不会拒绝,但是我没问过郑姑娘你的意思,又怎么会做出这种安排其实我自己也想过,你多半未必有这方面的念头,你们两人也未必相得。我恩师那个人虽然不是迂腐的古板君子,但也不算个有趣之人,长年做地方官的,人有点威严。最好是个寒门书生之女,自己识得文墨,也懂得那些读书人的规矩,与他过日子才能相得。郑姑娘风风火火的性子,大家其实都很别扭,不合适。现在看郑姑娘如此态度,自知对我那师长没什么好感,这件事就更不必提了。”
“你是说,你拿人参给我补身,又对我这么关心,不是因为你恩师的缘故”郑婵那双哭红的眼睛紧盯着范进不放,生怕错过一丝细节。范进也直视着她的眼睛,与其对视道:
“你想到哪里去了。我当初也曾拿了一根参出来救了郑兄,难道也是有所图么郑姑娘受此惨祸,归根到底,都是我们这些做官的人,没有把差当好。地面上的坏人不能抓住,反倒与其狼狈为奸,才害良民受害。再者,这件事里那个最大的恶人,我非但不能把他揪出来以国法论罪,反倒还要保护他,不让他的名字出现在案卷上,这也是我一件有负于姑娘之处。两下合一,我做这事的目的,就只是为了赎罪,而没有其他的想法。这是我的心里话,如果不是被逼急了,也不会说出来。”
他叹口气道:“郑姑娘不管是冲我发脾气也好,还是恨我怪我也好,范某都没什么话说。为官者理应为民做主,我百姓申冤。一个合格的官吏,应该不管涉及到谁都一查到底,按律治罪。百姓期待的是这样的官,戏文里也都是这么个演法。可是范某真的做不到。我不是戏台上那些无所不能的青天大老爷,没有能力按你们的想法,把坏人都抓出来杀掉。所能做的,就只是力之所及范围内,尽量做一些补偿,说起来,我与严清,翁大立他们其实也没什么区别。最多是他们没做补偿,而我做了一些,可是比起你们所受的痛苦,这所谓的补偿,又实在太微不足道了。我现在想办法弥补郑姑娘都来不及,又怎么会还想着违背你的意愿,替你做什么安排,那不是越伤姑娘越深么我这么说,郑姑娘总该相信了吧”
郑婵原本被钱采茵气得心里发堵,又想着自己不得不嫁一个半大老头子做填房,心里更觉委屈,不管不顾地闹起了脾性。可此时听范进如此说,内疚之余,又有些愧疚。自己的身份和对方差了十万八千里,即使对方真的做了什么对不起自己的事,也没有必要如此道歉。更何况,范进所做的事,也不算对不起自己。
她此时已知,给朱国臣做靠山的男子是冯邦宁,其叔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冯保冯公公。那人在百姓心中,便是如同前朝刘瑾般立皇帝一样的角色,哪是升斗小民能招惹得起的。被冯邦宁占了便宜除了认倒霉,又能怎么样呢可着京师被他祸害的女子不在少数,又有谁能讨回个公道来因此范进这番道歉加上坦白心迹,反倒让郑婵很不好意思,支撑着坐起来,拉住范进的手道:
“大老爷,妾身是个小老百姓,字认的不多,没有什么学问。说话办事都很粗鲁,你不要跟妾身一般见识就好。方才是听了钱姑娘的话,以为以为范老爷要把妾身送给你老师做填房,心里憋的慌,闹了一通。你不要怪我,更不必说什么对不住的话。没有范大老爷,妾身这条性命早晚送掉,不管从哪里说,你都是我的恩人,就算要我用性命报答你也是应该之事。哪里还用的着说什么对不住。戏台上的青天是假的,在这世上,哪有那等人,即便是当年那位海青天,也不可能治的了那等恶人。妾身是自己命不好,不能怪别人,您可千万别再想什么对不住的事。等妾身身子好了,还要当牛做马,报答大老爷对妾身的救命之恩,要是您也觉得对不住我,我又觉得对不住您,这日子可就没法过了。”
范进笑道:“郑姑娘能如此想,我就放心了。是啊,要是大家都这么客气,那日子就没法过了。所以你别生采茵的气,她也是一番好心,只是没问你而已。今后你有什么不高兴的,就直接找我来问,大家有话说个清楚,比自己窝在床上生闷气好。如果再不开心,就闹出来,闹过了也就无事。”
郑婵点着头,丝毫不觉得被男子握着手有何不妥,又问道:“那范公子的老师来,可是说朝廷的事范老爷这次可是赢了”
“算是吧。基本想做的事,都已经做成。不过从我个人来说,倒是难说输赢二字。刑部估计不会让我再去,接下来,还不知道要去哪个衙门。”
“不去刑部就不去了。范老爷这么大本事,连东厂和锦衣卫都给您面子,刑部有什么了不起的说不定回头就让大老爷去锦衣卫办差,到时候比刑部威风多了,油水也大,不是更好”
她搞不清楚这些衙门之间文武区别,也搞不明白人事流转的规矩,只觉得锦衣卫权重,就随口说出来。范进看她这幅爽利中又带着天真的劲头也觉得可爱,微笑道:“那就借你吉言了,若是真到那时候,我好生请你一桌酒席谢你好话。你躺一会,我去给你端碗汤来,先把身子补好。”
郑婵听话的躺回床上,心里则想着:必须快把身子养好,再把那孽种拿掉。否则的话,就什么都做不成了。钱采茵这个女人敢阴我,早晚让你知道我的厉害,你个清楼出来的表子还想骑到我头上做梦看将来,咱们谁赢谁输
正文卷第三百一十三章高拱出局
河南新郑,阁老村。
这里原本名叫高老庄,在嘉靖朝西游记故事开始于民间传播的时候,这个村名很是被人取笑过。直到村子里出了高拱这么一位当朝首辅,原本那个莫名其妙躺枪的村名也就改成了现在的名字。随着高拱为相,村子的改变,也就不止是名字那么简单。
原本毫不起眼的小村庄,如今已变得气派非凡,虽然以村为名,实际规模已经堪比一个小型县城。村庄四周修有高大坚固的护墙,还有望楼一类的建筑用以自卫。村子里住户的数量,大抵是普通村庄的五倍以上,大多数人家的房屋都用上了瓦,即使草房,也比当下大多数草房来的气派。
村口通向新郑县的道路,全是用宽敞结实的青石板铺就,比当下河南的官道建筑质量更好。大车压在上头,发出阵阵嘎吱做响的声音,却难以损坏路面分毫。村中百姓大多满面红光,衣服上的补丁,也比别处的人少一些,说话的嗓门,则比其他人都大,尤其是姓高的尤其如是。
当下的河南,一方面是中原大地,物华天宝,另一方面,由于黄河的连年泛滥,水旱蝗虫的轮番肆虐,民生并不算好。大多数河南百姓的生计还是较为艰难,阁老村这种地方,便可以算是世界外桃源般的存在。
并不是说村子里出现一个阁老,就可以免疫天灾,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当一个村庄诞生阁老之后,人祸便不会上门。相比于天灾,人祸的杀伤力其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