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想要他们什么好处,何以对这等事如此上心依他家所说情形,人只怕已经落到那转房子里,做了最下等的野鸡。救回来,只怕也没脸活在世上,多半要一死了之,救不救又有什么关系呢庆云侯那边,会不会见老爷的情也很难说,再说眼下周家衰败的厉害,就算感谢老爷,又能拿出什么报答”
“确实,郑家是拿不出什么东西报答的,从利益上看,我也是该像夏梦海说的那样,安心等着馆选,入玉堂为翰林来得清闲自在。不过人与人之间除了利益,还有个缘分的。没钱的时候讲究不起,有钱有身份之后,多少就能讲究一下。我总觉得我和郑家有缘,这种感觉很微妙,说不清楚但确实感受的到,为他们帮点忙,也算是顺手为之。再者,就算不考虑郑家,也要考虑恩师那边的态度。他老人家也是摆明了想让我参与这件事,否则不会这么热心牵线。”
“这又是为什么”
“我也没想明白,但是恩师的态度我能猜到,应该就是这个意思。不管是为恩师,还是为了郑家,这个忙我都得帮了。采茵,这次就要你帮我一些忙了。”
“你我之间还用的着那么客气么我整个人都是你的,何况这点小事,老爷放心,妾身一定会办好的。妾身明天就让人去扫听一下,京师里开转房子的多是泼皮和那些私昌合作,石妈妈跟那些人很熟,用不了多久,一定能扫听出消息来。”
“你自己小心点啊,拿我的片子请人过来,自己不要乱跑,很危险的。那帮混蛋连锦衣卫都敢杀,你自己要小心。”
钱采茵一笑,“为了老爷,妾身什么都不怕。再说京师这么大,他们哪那么容易就听到消息放心吧,石妈妈也是老江湖,不会这么不小心的。如果不是遇到老爷,妾身现在说不定也落到那转房子去了,只为报答老爷大恩大德,妾身也情愿赴汤蹈火”
正文卷第二百八十七章千疮百孔的卷宗
次日清晨,范进一到了衙门里,就见到自己的公案上,果然已经放了几份卷宗。全都是刑部里积年旧档,无一例外,全都是杀人案。
来刑部观政的进士总共有四十几个,对于这种老档案有兴趣的,可以说一个没有。观政进士虽然属于实习生,但是自身又是进士这个阶层,在观政期满之后就可以授官,与刑部现在的官员位属同僚,是以在身份地位上,又和后世的实习学生不一样。即便是这些刑部大员,也不好随便就支派其去干这干那,更多时候还是看当事人自觉。
万历时期的进士,已经不大喜欢干实事,他们的理想是考进翰林院当庶吉士,几年以后任检讨,对于实际工作兴趣不大。各种庶务性工作被看成胥吏才干的勾当,读书人不屑为之。加上各部里,都有些不能为外人所知的私密,很多事也不是他们能参与得了的。是以这些进士在刑部多是找个地方坐下,随便拿点什么东西看,再不就是想方设法去找人套交情拉关系,借观政的契机扩展人脉,最多是把时下的案卷拿过来看看,于地方的判决进行一番感慨。闷下头看卷宗的,就只有范进一个。
根据范进观察,发现刑部在审核卷宗时,也就是那么回事,一般不会推翻地方已有判决。毕竟他们不在第一现场,拿到的只是二手证据,靠这种证据推翻已有判决对地方上工作不利,也并不客观,是以只要下面的结论不太离谱,刑部就会确认不会找麻烦。
惟一的例外,就是在杀人案上。
在当下大明的刑部,虽然提不到废死,但是已经强调慎杀。地方上斩立决的案子没办法,刑部干涉不到,但是所有秋决的判决,都会严格审查,发现问题就会向地方提出质询,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就不会批准死刑。即使批准,也会把行刑日期尽量后拖,以求让待决犯多活一段时间。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荷花等人才从万历元年一直拖到万历三年才杀。而这还是有高拱批示的结果,否则这一案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判下来。
原本的范进对于这种慎杀态度也颇多腹诽,认为其效率太低,耽误时间。可此时看来,却开始支持这种态度。人死不能复生,人命关天,以大明现在的冤假错案率,再加上屈服于各方面压力不得不做出的妥协,连荷花这样的卷宗都能被称为铁证如山。如果再不搞慎杀,每年不知道要出多少倒霉蛋。
由于有侯守用的支持,范进的调查也就变的更顺遂。他也不是大张旗鼓的去查旧案,只是找一两个胥吏,以闲聊的方式,旁敲侧击问起当初旧事。那些胥吏对他不敢得罪,自然有一句说一句,于消息了解的也就更为全面。
当日周世臣被杀之后,是由五城兵马司先抓住人过了一堂,送来的人犯已经被拷打得遍体鳞伤。由于明朝承认刑讯的正当性,这种情况并不算异常。那些人的认罪口供也没因此受到质疑,相反倒成了主审官翁大立最为认可的证据之一。
周家这种外戚都是在当世威风,换个新皇帝就大不如前,周家也不例外。到了周世臣这一代,周家已经衰败的厉害,不复当日皇亲国戚的威风。但也正因为此,他们把体面看的格外重要,总恨不得借一些事情发难,找回曾经的体面。是以周世臣被杀之后,周家的族老带头出来闹事,很想要把这事闹大,借以向官府多要赔偿,甚至震动天听。
彼时正好穆宗驾崩,朝廷一片混乱,没有人有时间应酬周家的事,高拱当时给的意见就是尽快完案,息事宁人。有了前面的口供,又有首辅的批示,翁大立随后的态度其实也就不难想象。
几个人每次上堂,都会被打的半死不活,当时都会招认,但反手就会后悔喊冤。翁大立因为几人多次推翻既有口供,更认定这是三个刁钻之徒,肯定有问题,反倒坚定了杀心。因此在递交的本章中,将三人定性为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万历当时刚登基,万事不懂,也不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斩首的批示来自于高拱代天子做出,只是借了皇帝的名义而已。
根据刑部大牢那边打探的消息,几个人进了牢房后一直叫冤,但却不肯拿钱来打点。由于之前确认,周世臣刚刚发了笔财,家中有一百五十两现银。在案发现场找不到银子,在王家也只找到几两碎银,大数肯定在这三人手里。监狱的狱卒为了搞到银子,少不了用些手段拷掠,但是无论怎么搞,那三人就是拿不出钱。
gu903();等到晚上散了衙,范进并没回郑家铺,而是到了侯守用的住处。师徒刚刚坐定,花正芳就让自己的妾室送了锅面汤来,三人围坐一团,每人碗里都是一碗面条,外加一碟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