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5(1 / 2)

老兵不死 玗石页 2073 字 2023-10-12

说出来的,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低年级的孩子急急忙忙地跑了过来:“爷爷,有几个解放军叔叔找您”

“哦解放军叔叔”王亮想了想,可能是驻扎在这附近的部队听到了消息赶过来的。

毕竟一直在直播,自己的行程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在学校的门口,王亮见到了两个穿着迷彩的军人,两个上尉。

“首长好”

“你们好。”

互相敬完军礼后,王亮了解到他们是附近登山部队的军官,条件艰苦的基层部队,这让王亮好感倍增,同他们两个个聊了起来。

两名军官分别是连长段海峰和指导员罗宁。

军人之间,总是很容易就能找到话题。

对于基层军官来讲,从2016年开始进行的军队改革是他们最为关注的,也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

谈到军队改革的时候,连长段海峰不又得感慨道:“转身离开做那三十万中的一个,自由自在,生活安逸。做留下的那二百万,继续金戈铁马、报国从容。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

裁军三十万,三十万人离开。

留下的那二百万,要担负起那原来三十万军人的职责,这也意味着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

是走,还是留。

当有了爱人和孩子,当父母年迈,当种种生活压力接踵而至的开始后,基层军官的选择不仅仅要为自己考虑还要为家人们想想。

“最后,你们两个还是留下来了,做了那二百万分之一。”王亮和蔼地笑了笑,说道。

从少尉排长开始,规划着两年副连,两年正连,三年副营,三年正营。

十年的时间,时光荏苒,从二十二岁到三十二岁。

正文0270基层军官为什么在坚持

0270基层军官为什么在坚持

可是理想同现实之间总是有着不小的差距,计划,永远比不上变化来的快。

在军队,尤其是基层部队,年轻的军官们时时刻刻都要紧绷着一根弦。

军官,听上去看上去光鲜亮丽,肩膀上的那一颗颗五角星金光闪闪,但它的分量,格外的重。

三十二岁干到少校正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战争年代,可以火线入党、火线提干,二十几岁的团长师长并不罕见。

但在这个准备战争的年代里,考量军官的细则就变得复杂多了。

“是,首长,我们都舍不得这身军装。有些岗位,总得有人坚守着。”指导员罗宁回应道。

王亮点了点头,从口袋里掏出烟,分别递给段海峰和罗宁两人。

这烟,不是一般人能够抽得上的。

并不因为它的价格有多么昂贵,而是因为这是麻栗坡的烈士们抽过的。

只有最好的军人才有资格点上。

段海峰和罗宁没有客气,把烟点上深深地咂巴了一口,惬意。

每当完成一天的训练,疲惫的身躯躺在山顶。

望着天,望着云,望着鸟。

再点上一支烟,对于基层官兵来讲,这是最舒服的时候。

王亮道:“你们这一代人啊,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上面有老人需要照顾,下面还有孩子,夹在中间的是妻子。繁重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压抑人性的传统习俗,令人窒息的竞争环境,对于身体和精神都是极大的挑战和考验。”

王亮的这番话算是说到段海峰和罗宁的心坎里去了,他们这些基层军人,最头疼的就是这些问题。

已经不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了,三十岁,已然是而立之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家的渴望就愈加地强烈。

尤其是孩子呱呱坠地之后,回家的想法更是难以抑制。

这是和平时期啊,没有仗要打,我干嘛还要干耗在这里,消磨大好的时光

当孩子对着摄像头不停地喊爸爸的时候,而我却不能给她一个拥抱。

我想陪伴着孩子,看着她从一岁到七岁,直到上学。

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父母的陪伴。

这个愿望并不奢侈,但对于身在偏远地区的基层官兵就那么难以实现呢

“孩子还小,父母已老,正连同正营之间的那条鸿沟又令人望而却步。老婆在家里要照应着一切,撑起这个家。这个社会,鱼龙混杂,生活不易多艰辛。”王亮感慨着。

这些年,他见的基层军官实在是太多了,对于他们的生活状态也是了解到不能再了解了。

苦,想象不到的苦。

压力,天大的压力。

一旦犯错,晋升便无望了。

月月考核,三十多岁的人了,白天搞训练拉体能,晚上还要加班加点工作。

朋友圈里,昔日的同学都已经混成了白领金领,开着二三十万甚至更贵的车,每天过得都很精彩。

能不心动吗

能不萌生退意吗

这已经不是那个消息闭塞的年代了,地球上角落里发生了什么,仅仅相隔几秒,大洋彼岸就会知道。

诱惑越来越多,如何坚守

当兵就要奉献,但是部队离开了谁都能转。

孙为民就在一旁直播着,整个对话网友们都听到了,同时也炸出了不少曾经的基层军官。

日复一日重复而又机械的工作,连续五六年都得不到提拔,在条件艰苦的基层,过着那一眼就能够望到头的日子。

看着这俩个军官,当着十几万网友,王亮抛出了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为什么还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