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远处的莫斯科红场上,克里姆林宫已经倒塌了一半,到处都是黑烟,仿佛是世界末日一样。
随着德军的铁道炮开始加入到轰击莫斯科的序列之中,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物克里姆林宫,就成了重点被关照的对象。
德军几乎每天都要炮击几枚炮弹,所以克里姆林宫的现状非常的糟糕。赫鲁晓夫几乎不敢看那些倒塌的部分,就好像他不敢看战报一样。
“德军又再炮击了这里不是斯摩棱斯克,这里也不是明斯克这里是莫斯科你们怎么能让敌人炮击我们伟大的克里姆林宫啊”赫鲁晓夫感受着头顶传来的震动,对自己手下的将军们吼叫道。
反击,把德国人赶出莫斯科的战斗失败了,即便是成功,也无法阻止德军用部署在郊区靠后的列车炮轰击红场这件事情。
“我现在每天只能出去1个小时的时间,为了安全我只能待在地下室内”因为极少看见阳光,赫鲁晓夫脸上有些病态的惨白。
他敲打着桌子,大声的呵斥,震动造成的电力不稳,让他头顶上的电灯忽明忽暗。
大部分市区因为德军的轰炸还有无休无止的炮击,已经停电停水了,只有少部分地方还有电力可以使用。
比如说,克里姆林宫地下的防空指挥部,使用的电力就是来自独立的发电机。所以这里依旧有电,储备的燃油也足够发电。
“想办法阻止他们啊如果任由他们这么打下去,莫斯科就成一片废墟了”说完这一句之后,赫鲁晓夫就脸色不快的看着面前的科涅夫。
科涅夫也很无奈,他总不能指挥部队反击,将德国人打退到50公里之外去。
如果他能做到这个,那他现在早就是俄罗斯的民族英雄了,还用站在这里听赫鲁晓夫的指手画脚么
现在的战况已经只剩下死守这一条路可以走了,所以回答赫鲁晓夫的吼叫的,就只剩下无尽的沉没。
赫鲁晓夫也知道自己除了发泄之外,也没有什么解决办法。所以他只能任由头顶上传来爆炸的震动,颓然的坐回到自己的椅子上。
又一枚炮弹飞过了数十公里的距离,撞在了莫斯科红场附近的建筑物上。这里的建筑物实在太密集了,所以炮弹想要落空都很难。
“轰”巨大的爆炸在继续,赫鲁晓夫的绝望也在继续
正文882暗流涌动
莫洛托夫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窗外宁静祥和的阳光,放下了手中批改文件的钢笔。
他看了看坐在他面前的男人,开口小声的说道:“德国人不会轻易的撤退的,相信我。”
“早在我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时候,我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只不过我想的是,我们才是侵略者。”莫洛托夫叹息道。
那个时候双方都要为自己争取时间,所以一个苏联和德国互相不敌视的条约,是双方都需要的。
而且苏联有单方面撕毁条约的光荣传统,这光荣传统让苏联还有其前身沙皇俄国,在过去的许多年时间里,都占尽了邻国的便宜。
根据统计,丝毫没有污蔑的成分苏联是单方面撕毁条约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
所以,在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那一刹那,苏联高层就没有把它当成是一种束缚。
“欧洲普遍的说法,是我们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可我们自己知道,那只是一个要命的巧合。”坐在莫洛托夫对面的男人开口说道。
他的名字叫做马林科夫,也就是在斯大林死后,继承了斯大林位置的那个男人。
只不过,真实的历史上,这位马林科夫同志,在斯大林死后只干了短暂的一段时间,就被赫鲁晓夫给阴下台了。
但是,虽然这个人没什么能耐,可是他的地位确实是很高的,即便是在赫鲁晓夫把他搞下台之后,也没有杀他,而是把他降级到了一个电厂里做厂长
马林科夫现在正在车里雅宾斯克主持工作,这位斯大林同志信任的高级官员,现在想的却不是斯大林坚持的事情。
莫洛托夫是一个外交官,他能够想到的解决现在状态的办法,就是通过外交途径来让德国退兵。
在他看来,事情其实很容易解决,只要和德国递交一份新的协议,承认战败并且割让一部分领土给德国,就可以实现暂时的和平。
至于之后还要不要战争,还要不要反击回去,那都是之后大家要考虑的事情了。
反正割让领土对于苏联来说并不是第一次了,也没有什么心理压力。
列宁同志还在的时候,就同意了割让乌克兰等地区给德国的条件。虽然后来德国放弃了这些领土,可确实苏联政府曾经放弃了自己的权益。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前提,所以莫洛托夫觉得,现在的情况,是应该和德国人媾和的时候了。
可惜的是,斯大林不允许失败,也不打算和德国人讲和。他想要继续战争,一直到苏联胜利为止。
但是,胜利究竟会不会属于苏联,现在谁心里也没有结论。如果胜利属于德国呢到时候怎么办
马林科夫也是因为如此,才找上了莫洛托夫的,他也不知道德国会不会赢得战争,所以心里满是担忧。
“我知道我们在准备进攻,可为什么我们的进攻反而失败了这至少说明德国人当时也在准备进攻”马林科夫痛苦的说道。
现在说什么都有些晚了,谁对还是谁错,都已经不再重要了。反正欧洲舆论普遍认为是苏联人背信弃义,先入侵的德国。
而且,一旦德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那究竟是谁先开的第一枪,就更不重要了。
“我们此时此刻最好的选择,就是和德国人递交和平条约。”莫洛托夫想了想,说出了自己的建议来。
听到了莫洛托夫的说法,马林科夫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才开口说道:“现在,已经和列宁同志当年不一样了。”
确实不一样了,因为当时乌克兰还有其他一些割让的地方的态度,与现在完全不同
那个时候的乌克兰还有其他地方的人,都盼着苏联红军解放自己,所以根本就和德国不在一条心上。
列宁当时敢于割让这些地区,看到的是这些地区的动荡与反抗。他们迟早会回到苏联的怀抱的,这就是列宁割让领土的时候的有恃无恐。
而经过了斯大林时代的摧残,白俄罗斯还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