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白赚了个店面(2 / 2)

捡宝生涯 吃仙丹 1556 字 2023-11-10

三人一开始都有些迷糊,王梦晗反应最快:“孟哥,你不会是说堆东西里面有漏吧?”

孟子涛嘿嘿一笑,那意思不言而喻。

程启恒有些呆愣,不可思议地说道:“我说小孟,你不会搞错了吧,就赵铁朋那鬼样,会留个漏下来?”

孟子涛耸了耸肩膀:“谁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到底是不是漏,我也不能保证,反正我觉得希望还是挺大的。”

程启恒摇了摇头:“你小子胆子到是挺大的,东西还没确认,居然就敢下手。”

“就赵铁朋的精明模样,我也不敢看得仔细啊。”孟子涛笑道。

王之轩显得有些等不及了:“行了,小孟你就别吊我们胃口了,快把东西拿出来吧。”

孟子涛笑着点了点头,就去把那件长颈瓶拿了出来,看到长颈瓶所在的位置,大家总也明白,刚才孟子涛那么说的意思了。

“走,咱们到隔壁去看吧……”

大家来到隔壁,孟子涛就把东西放到了桌子上,又用布小心的把上面的灰尘打扫了一下。

“绞胎瓷?”虽然刚才已经有所猜测,但等到东西露出了原貌,还是让程启恒有些咋舌。

孟子涛嘻嘻一笑:“对,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件唐代的绞胎瓷。”

绞胎是唐代陶瓷业中的一个新工艺,唐代以前尚未出现。

所谓绞胎,就是利用不同色调的胎土料,分别制成坯泥,并把不同色调的坯泥擀成板块,相互叠合,再进行特定的绞揉、切片、拼接、贴合、挤压,制作成型,器胎上便呈现出不同色调相间,盘旋蹙结的纹理。

由于泥坯绞揉方式不同,纹理变化亦无穷。能绞出木纹、鸟羽纹、云纹、流水纹,有的如老树缠绕盘根错节,有的如层山叠嶂起伏不定,构思奇巧,变化万千。

它以独特的纹理结构和色彩变化在陶瓷产品中独树一帜,成为诸瓷之中的佼佼者,堪称瓷器之中的精品。

趁着王之轩仔细打量期间,程启恒有些好奇地问道:“小孟,我刚才注意到你并没有仔细观察这件器物吧,怎么就知道它是唐代的呢?”

孟子涛笑道:“因为器型啊,你看这件长颈瓶的造型,可是唐代独有的,而且在唐代都相当罕见,所以我一认就认出来了。”

“唐代独有的?你怎么知道?”程启恒又疑惑地问道。

孟子涛说道:“当然是博物馆里看到的,下次你去看一下,有件长劲瓶,器形就跟这件差不多,旁边还有相关介绍。”

“哦……”

过了十多分钟后,王之轩把东西放到了桌上,王梦晗就迫不及待地问道:“爸,东西怎么样啊?”

王之轩笑着说道:“既然是小孟发现的,那还是让小孟看过之后再说吧,没问题吧?”

孟子涛挠了挠头:“当初我看到绞胎瓷的时候,也学习过一段时间,我一会试着说说吧。”

“行,那你先看看……”

孟子涛也像王之轩那样,把东西仔细看了一遍,随后组织了一下语言,这才开口讲述道:“我们知道,每个时期的陶瓷造型都会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及人们审美情趣的影响,所以在器物的形制方面往往有所不同。”

“以前的作伪者,由于条件的限制,往往会凭着自己的想象‘臆造’,所以这样的赝品很容易被辨别。但到了现在,那些作伪者已经知道在网上查找资料,以及去博物馆观察真品了。”

“所以一般情况下,绞胎瓷在器形方面的仿造已经比较过关了。也就是说,从器形上看,仿品现在与真品已经较难区分了,因而我们鉴别时更应当注重胎和釉的方面。咱们先说胎。”

说到这里,孟子涛就把长颈瓶横了过来:“唐代绞胎陶瓷的胎土一般多为藕粉胎与白胎两种,老的绞胎器胎土的烧造温度不是很高,因此质地比较粗松,如藕粉胎的胎土用指甲即能划出痕迹。”

“宋金时期的绞胎陶瓷一般做工比较细致,胎与坯都较薄,底足修胎非常精细,而且胎土较松脆,所以真品的手感会较轻。新仿绞胎胎土由于使用现在的球磨机而更细腻,黏合度更强,器物一般手感较重。另外,仿品的修足一般也不太讲究,粗制滥造的较多。”

“咱们来看这件长颈瓶,就完全符合唐代绞胎瓷的特征。”

等到程启恒和王梦晗看得差不多了,孟子涛又开口道:“接着咱们来说釉,唐代的绞胎陶瓷与唐代的三彩陶瓷工艺性能几乎一样,所以釉面的判别也大同小异。”

“绞胎的釉面与三彩一样,釉面开片细小,且开片边缘多微微上翘,施釉边缘一般无积釉现象。由于绞胎器很多是实用器,釉面边棱处多见磨损现象。釉面温润度、油润度强,釉面亮丽而不昏暗。”

“新仿的一般釉面较干燥,开片大而稀薄,在开片处还多见泛白线的情形;同时,往往釉面昏暗,施釉边缘还多见积釉与垂釉现象。”

说到这,孟子涛又顿了顿,过了片刻,才说道:“所以,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件唐代的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