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借船未遂(2 / 2)

窃隋好驸马 浙东匹夫 1817 字 2023-10-25

腊八节这日,萧铣提着礼物去了同城的杭州刺史府邸,拜见刺史大人。他今天虽然不算是来提着礼物打秋风的,却也是希望上官放权的。

刺史名叫谢远,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也是颇有江东望族特点的一个姓氏——毕竟“旧时王谢堂前燕”摆在那里,虽然谢氏的辉煌主要在两晋和刘宋这些朝代;从老萧家的祖宗当上南朝皇帝开始,谢家就逐步衰落,但有道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经过六十年前侯景之乱的屠杀洗牌,如今的江东只能说是各个世家都还有机会。

“萧县令好手段啊,上任不过两个月,居然便解决了杭州城的饮水、淤沼两大困扰百姓数百年的难题。倒可算得上是国朝能吏,兰陵萧氏家学渊源,果然非同凡响。”

抚摩着还散发着墨香的、以欧阳询字体刻印的全套蝴蝶装四书五经,谢远也免不了客气一番。不得不说,萧铣发明的雕版印刷技艺实在是很好用,尤其在官场结交上,更是又贵重又风雅。自古窃书尚不算偷,送书便更不算贿了;哪怕送的书足足有好几百本(五经中的礼记、春秋都很长,需要上百册),价值好几百贯钱,收的人也只是觉得风雅,丝毫不会有违和感。

“在谢刺史面前,能吏之赞如何敢当。下官年少,此前也只是在将作监内,专管工巧,或许在营造之事上果然有些天赋吧,这不过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但是为官之道博大,只懂营造那不过是一点微末皮毛而已,自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下官于官场调处一无经验,哪里便算是做得好官了呢。”

谢远听了,不禁拈须微笑,这晚辈,果然是知进退,有了成绩,也不少年骄狂,更不倚仗姑母是太子妃便跋扈,当下更多了几分好感,说道:“好一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萧县令不愧是清平干济科真金白银考出来的学问,扎实得很。不过今日来找本官,可是这些日子有了新的难处,要本官协调?”

萧铣一愕,微不可查地苦笑了一瞬,他倒纯是熟极而流,压根没想到又“发明”了一句心灵鸡汤,剽窃了一把韩愈。

“谢刺史,下官倒是着实遇到了一些难题——如今城北打井诸事,再有十几日定能完工,西溪河那头,除了水通西湖这一点要延后,别的也都是年内可成。只是西湖疏浚施工,至今依然只做到距堤左右各三百余步而已。此湖东西阔八里,南北长六里有余,按照这个速度,只怕是挖不完了,需要求助于刺史。”

“湖阔八里?听说萧县令在湖中筑了纵堤,高出湖面半丈之多,如此疏浚时便是把湖分成四段修葺,每一侧只要修离岸边两里便够了——如今既然说已经修了三百余步,便是完成了超过一半,如此算日子,当可以在除夕之前完工,又有什么困难呢?”

谢远并不像后世读死书的书呆子,算学也是颇有基础的。前科举时代,也就这一点还算开明利好吧。当下谢远粗粗一算,便对萧铣的求援提出了质疑。

“刺史大人有所不知,从面积来看,如今已经疏浚深挖了一半多的湖面面积。但是正是如此,导致其他尚未疏浚的湖区离开岸边的距离便更远了。土方挖掘上来之后,运输工作量大增——此前疏浚的湖区,挖上来的淤泥只要折返运送一百五十步。而剩下尚未开挖的湖区,可能平均要运五百步。如今湖中作业还多是用竹木筏子,载量甚轻,挖三五石便要运一次,着实浪费人力。故而下官此次来,是向大人借船的——下官此番来杭州,也兼有将作监、河监职务,也带了将作监的修河工匠。如今已经让工匠作了一些疏浚的器械,只要配合了船,便能事半功倍。”

“原来却是借船的……不对!你钱塘县不是本就有乡间民船可以调度,如何又来找本官借船?本官虽然是刺史,可是并不掌水师,又何来的船予你?”

“嗯?本官当年进京赶考时,却闻开皇十八年春正月辛丑,朝廷不是有‘吴越之人,往承弊俗,所在之处,私造大船。因相聚结,致有侵害。其江南诸州,人间有船长三丈已上,悉括入官’之诏令的么?怎得刺史大人竟说……”

“哦,原来萧县令说的是去年正月里那道诏书啊——这个么,却是萧县令有所不知了,在某些州,朝廷是规定各州刺史掌管调度征收上来的民船的。可是杭州的情况却有些特殊,因三吴之地曾在开皇十年时……嗯,那个你也知道的。所以朝廷规定杭、苏、湖、常四州搜缴的民船超标者,集中调度到太湖,由扬州总管下属水曹参军统一管辖。本官可以帮萧县令协调,却不能直接越权调度。”

谢远没说出来的那个省略号,萧铣心知肚明,开皇十年那件事,当然是指原本陈亡后的吴中起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