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省总督熊文灿与监军王永吉率领的十余万大军,本是要彻底剿灭张献忠的,不过熊文灿发现大军的士气异常的低下,无心与流寇面对面的厮杀,就连监军王永吉,对于彻底剿灭张献忠及其麾下的流寇,都没有丝毫的信心,这让熊文灿不敢轻举妄动,当年他率领大军驰援京城,被后金鞑子包围,麾下的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这样惨痛的教训,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故而在大军没有做好充足准备之前,熊文灿不打算出兵。
四川出现危局的消息传到襄阳府城之后,熊文灿发觉了情况的严重,夔州一带山大人稀,一旦流寇进入到四川,朝廷大军围剿的任务就变得极其艰难,真正等到流寇攻打了四川成都一带了,说不定能够占山称王了。
熊文称终于做出了决定,大军前往夔州剿灭流寇。
不过熊文灿的这个命令,未能快速的执行,包括王永吉在内的军官,提出了粮草方面存在的问题,毕竟湖广一地支撑十余万大军的粮草,难度太大了,几个月的时间过去,朝廷拨付的银两,如水一般的花销出去,已经进入冬季,漕运的粮食也无法运输,必须等到开春之后才会继续运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熊文灿发脾气也没有用。
偏偏这个时候,熊文称收到了兵部的敕书,要求他调遣五万大军驰援辽西。
这让熊文灿如同泄气的皮球,率领十余万的大军,都不敢保证能够彻底的剿灭张献忠及其麾下的流寇,抽点近一半的兵力到辽西,剩余的军士,怕是更不敢深入到夔州征伐了。
兵部的敕书,其实就是皇上的意思,熊文灿不敢违背,只能够咬牙抽调军士,不过如此一来,熊文灿没有进入四川征伐的想法了,他想到的就是巩固湖广的襄阳以及武昌等地,至于说进入四川的张献忠,重点就靠四川总兵秦良玉应对了。
京城,紫禁城,文渊阁。
不过几天的时间,陈新甲的头发就白了很多,他的年纪本不是很大,尚未到白头的年纪,可接到了蓟辽总督洪承畴、五省总督熊文灿以及山西巡抚、湖广巡抚方孔炤、河南巡抚张溥以及潞州知州等的奏折之后,强装镇定的陈新甲绷不住了,不久之前他还想着能够暂时稳住后金鞑子或者是流寇,让兵部的主要精力集中到一处,想不到正月尚未过去,三处地方同时出现了大问题。
在禀报皇上之后,陈新甲咬牙给熊文灿发去了敕书,要求其抽调五万军士驰援辽西。
这道敕书的发出,意味着朝廷在剿灭流寇的战斗之中,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了,说白了就是期盼流寇动作能够慢一些,不要直接进攻山西的太原和湖广的襄阳府和武昌府等地方,其余的地方暂时顾不到那么多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如此焦头烂额的局面,陈新甲是神仙也没有办法应对。
一直冷眼看着陈新甲的内阁首辅钱士升,此刻抓住了机会,他向皇上建议,值此危急时刻,内阁次辅、兵部尚书陈新甲应该要统筹协调指挥,目前朝廷的重点在于辽西,陈新甲可代表皇上和朝廷前往辽西督战,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打败后金鞑子,等到后金鞑子撤兵之时,朝廷可集中经历对付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流寇。
钱士升说的是不错的,可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没有谁能够保证辽西的战斗取得胜利,若是与后金鞑子形成了相持的局面,则河南、山西、湖广以及四川等地就会出现重大的危险,流寇要是开始进攻山西太原、湖广的襄阳、武昌以及四川的成都等地,中原就会完全陷入到混乱之治。
若是辽西的决战失败,那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皇上几乎没有过多的思考,就同意了钱士升的建议,决定派遣陈新甲前往辽西,全权协调和指挥辽西的决战。
陈新甲没有办法,只能够是硬着头皮前往辽西,他计划驻扎在山海关,至于说是不是到宁远去看看,那是下一步的事情。
不过在离开京城之前,陈新甲是必须要面圣的,他有些话必须要说出来了,大明可以算是到了四面楚歌的局面,此刻必须分清楚主次,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到某一处,其他的地方则是暂时采取忽略的方式。
陈新甲很是忐忑,他已经坐在了火山口上面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