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2 / 2)

灵宠炫 吴衣 2228 字 2023-10-09

gu903();没自己的思维方式的人哪怕这个人再奇怪他也只是个伪非主流者

盲目追随潮流的人们玩弄的是别人的东西

无法真正找到自己

也许那是他们的个性

我的个性也就是没个性

个性不是外表

个性也就是思想

非主流来源于网络时代,网络上大多有非主流的个性写照。。如:非主流个性字体、非主流签名、非主流颓废图片、qq等

非主流与主流的关系

有主流就有非主流,主流与非主流是共存的。非主流是多种的,而主流在任何时代背景下都只有一个。主流与非主流的关系,就如同执政党和其他在野党的关系一样。主流能成为主流,是因为被大众所接受。一种非主流文化理论上是可以和主流文化转换位置的,就如同执政党下台,某在野党上台一样。而“非主流现象”却不能,因为“非主流现象”是表面上的物质现象,没有文化涵内。但是,诞生“非主流现象”的非主流作为一种文化,却有“执政”的资格。

编辑本段非主流生于80,90年代

非主流,有人称之为文化现象,也有人称之为反文化现象或认为不能和文化联系在一起。

喜欢非主流的大都是生于80,90年代的男生女生。由于以年龄主导的各种差异包括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交流平台等,“fz”很少能被传统媒体的发言者所接触和理解。所以通常传统媒体对“fz”采取温和和观望的态度,但同时对其报道常大篇幅引用教师,家长和专家的观点,将其和火星文、应试教育、青少年心理问题以及早恋等不当性行为联系在一起。虽然这些联系过为严肃,有时被认为偏颇和勉强,但“fz人群”自身对此并不多加关心,也很少公开表示反对。

在网络中曾经一度有人激烈的指控“fz”败坏风气,并将其通过谐音贬为“肥猪油”。这些指控也往往被“fz人群”所漠视,少数的抗辩者也并不活跃。因为指控者来自不明确的阵营,以及“fz”的消极态度,所以没有引发大规模的论战。

一般来说,潮流人士对“fz”采取轻蔑的态度,将其视为低级品味的代表;一部分人认为“fz”人群是贫穷和虚荣心混合的产物。非常自相矛盾地,“fz”认为自己也是潮流人士。但不可否认,二者的界限正在逐步淡化。

现在喜欢非主流的大都是在校的生于80,90年代学生居多,他们年纪都差不多。可以这么说,非主流生于80,90年代

编辑本段现实分析

非主流的尴尬现状

非主流原意本身是一个很小资和小众的圈子代表词,但在中国被严重恶俗化了。现在所谓的非主流,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非主流,而是一种特殊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肤浅的社会现象。

现在网上搜索到的非主流,几乎所有的内容和相关网站都是无非盗用一些163、sohu相册,潮流网站或一些知名博客里的照片,盗版的潮牌服饰,盗用优秀设计师的作品,然后的冠上“非主流”这个被恶炒的关键词,要不就是googeicasa广告,googe已经声明了只是照片管理工具,然后被那些恶意炒作的“非主流”站长为了赚取广告费用,就将它做了一定的宣传,诱导、欺骗那些会员过来下载。googe公司绝对没有想到花这么多钱还被中国的这些没有素质的网站站长把自己的品牌砸了。现在的“非主流”连那些真正的反传统边缘人士都厌恶,甚至有些流行时尚都对它都嗤之以鼻了。本身一个很小资和小众的圈子代表词就被这么恶炒泛滥了。

非主流在中国已经成为了某一群人逃避现实,找寻心灵慰藉的工具。

而非主流也失去了它本来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意义。在中国,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停留在那些隐晦的,颓废的文字中。在年轻的茫然中,非主流成为他们逃避社会责任,逃避自我责任的一种借口,换句话说,他们颓废的一塌糊涂。然而现实生活中,实在找不出能够让他们如此颓废的人或事物。

而非主流所体现的深刻的观念也背曲解为颓废,伤感,痛苦等等一些现在年轻一代十分喜欢的字眼。

正如这位网友所说的,连那些真正的反传统边缘人士都厌恶。

编辑本段网友概述

一种非主流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因为很大一部分人盲目的追风,成为一种主流社会中的社会现象。而导致它被大众所误解,很多人都开始对它的批判,不可否认他们说的很对,即使说它不配为文化,那也不置可否但是有一点,那并不是真正的非主流,最开始的非主流和现在完全不同,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那是被扭曲的非主流那顶多算是非主流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分支,真正的非主流是很少引起大家的注意的,虽然他们也算的上另类,但是他们身上也可以体现和谐

给各位盲目追风的朋友们提个醒,我了解到的非主流是这样的:

1他们是普普通通的人,但很另类。

2他们分不清虚幻与现实,他们是生活在虚幻社会的。

3他们过分的扭曲自己,来给人一种新鲜,有个性,有味道的视觉美观,让人觉得不舒服。

4他们也会打扮得新潮,会复古,会夸张,但要更会注意搭配。

5他们与朋克在一起斯混,是色情暴力分子。

6他们不懂的自尊自爱经常自残。

7他们也很爱美,喜欢shog,他们视钱如纸,肆意的挥霍,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