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1(2 / 2)

“可是你们的样子不像啊,说实话,朕实在是看不懂你和皇贵妃到底是怎么了”康熙摇摇头道。

“如果说你和皇贵妃不合的话,这宫里,你对皇贵妃和八格格,却是比对布耶楚克还要好上三分,布耶楚克吃八格格的醋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可要说你对皇贵妃好的话也不尽然,否则你也不会在皇贵妃病重的时候拿过她的宫权,还分给了温贵妃一部分,爱妃,朕怎么越来越看不懂你了呢”康熙盯着顾芳怡的脸问道。

听到康熙这么说,顾芳怡顿了顿,却是没有说话,毕竟顾芳怡总不能告诉康熙,自己和皇贵妃的分歧是在于下一任的皇位身上吧。

而且顾芳怡之所以对皇贵妃和八公主那么好的缘故是因为顾芳怡知道,皇贵妃和八公主之所以会身体不好是因为近亲结婚的缘故,自己可怜八公主年纪小小的就要早夭,所以才对她好一点。

而拿走皇贵妃的宫权是因为皇贵妃从此只能缠绵病榻,直到她死了,都不曾再执掌过宫务,为了避免她死后旁生枝节,还不如自己先拿到手的好。

可是这些话顾芳怡都不能跟康熙说,只能沉默以待了,而这幅模样看在康熙的眼中就是顾芳怡在用沉默抵制自己的回答。

康熙见状微微一叹,“罢了,你们的事朕也懒得管,朕还要去准备南巡的事宜,先走了。”说着康熙拍了拍顾芳怡的肩膀,欲言又止,然后离开了。

第372章南巡事毕

在康熙做完关于南巡的决定之后,满朝皆惊,康熙南巡的风声早就在朝中传遍了,各部大臣也早早的就做好了准备,可谓只等康熙宣旨了。

可是却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一条旨意,康熙对自己,也是对于今后所有的帝王出巡的规格都做了严格的规定。

如果说康熙素来简朴的话,那么这一道旨意传出来的含义,简直就是虐待帝王了,各项规格都简直是低的不能再低了。

而且康熙还说了,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这道圣旨都不允许发生任何的改变,但凡敢改变这条旨意的任何一个丁点儿的,皇族处以大不孝论,宗室处以开除宗籍论,宗室之外,杀无赦。

各大臣在呆愣了一小会儿之后,纷纷上奏,希望康熙都够收回成命,并且上到圣人语录,下到上古之治,无一不是找出了天子规格之类的,劝解康熙收回成命。

可以说,这道圣旨算是康熙下达以来反应最大的一条圣旨了,几乎是满朝反对,而且不仅仅是前朝,就连后宫都闹腾起来了。

外出巡游,一向是一些妃嫔的喜好。

倒不是说这些妃嫔多么喜欢外界,虽然也有这么一部分原因,但是根本原因是康熙南巡能带的妃嫔不多,这么一来,她们受宠的几率就大了不少。

可是康熙的这么一道旨意传出来,那些还指望着能够凭借南巡的机会,借此受宠妇人妃嫔们顿时不乐意了,一个个枕头风都快吹成了龙卷风了,就是希望康熙能改变主意。

可是这一次,康熙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好像是铁了心一样,就是死活不肯松口,这道旨意就这么僵持了两三天。

到最后,风波持续的时间太久,就连一向不问世事的孝惠太后和这段时间精神不是很好的孝庄都知道了,也过问了一下这件事。

也不知道康熙是怎么跟孝庄说的,只知道康熙被孝庄叫到慈宁宫去,祖孙两人商议了好久,最终,阔别朝堂十几年的孝庄太皇太后,重新登上了金銮殿的金台。

看着突然出现的太皇太后,原本还吵闹的和鸡圈一样的朝堂,顿时落针可闻,可谓是鸦雀无声。

不过孝庄的到来也不过只有短短的一小会儿,在表达了自己对于康熙决定的支持之后,孝庄之留下了一句自己只是一个支持孙子的祖母罢了,不涉及朝堂大事,具体怎么办,还是得主位王公大臣决定,便回了慈宁宫。

虽然孝庄之出现了短短的一盏茶的功夫,但是这么点功夫,带给朝堂的却是一场轩然大波。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就连混在人堆里装聋作哑的乌日更都没有想到,孝庄居然会认同康熙这么一条堪称胡闹的旨意。

虽然孝庄说的是自己今天不是大清的太皇太后,只是一个支持孙子的祖母罢了,但是谁要是真的把这句话当真,那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傻子。

如果说这个决定只是康熙一个人决定的话,那么诸位王公大臣还有不少的理由劝康熙收回成命,可是现在康熙和孝庄两个人都同意了,再反对,那就是不要命了。

因此除了礼部和内务府稍稍和康熙犟了几句嘴,然后十分勉为其难的,迫于压力同意了康熙的旨意之后,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然后就被昭告天下。

这件事昭告天下之后,举国欢腾,无数的人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各地关于平民百姓递送到京中的万民书多如牛毛一般。

以往,只要接到万民书的时候,那些大小官员一个个急的头发都白了,千方百计的想要拦着这些万民书。

不过这一次不同,就算百姓们没有想要呈上万民书,当地的父母官都会一个个的派人走街串巷,鼓励大家书写万民书。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区别对待,原因就在于,一般情况下,百姓们递交万民书,是因为各地出来大贪官或是有冤情上奏的事情,而且写的往往是血书,这种东西一旦上达天听,那对于各地的官员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啊。

可是这一次的不同,那些人写的并不是请愿书之类的,而是对于皇帝圣明的感恩,这是什么,这是民愿,是百姓对圣上的拥戴,没有那个帝王不喜欢这一点,这种万民书送上去,那就是赤果果的政绩啊。

不仅如此,这一次的万民书也是难得的统一了格式,不论是何处书写的,都是统一用丹砂书写,虽然和血书一个颜色,可是所代表的含义却是大不相同啊。

看到龙案之上堆成小山一样的万民书,康熙简直乐得眼睛都挣不开,只能看到小小的一道缝了。

若是仅仅只是这些个万民书倒也罢了,值得一说的就是,自从这个消息传遍全国之后,许许多多的士林学子,一个个奋笔疾书,为康熙作书立传,赋诗写词,无数的歌功颂德的文章简直是布满了天下。

还有不少已经封笔了的大儒特地为康熙写文,一些以往隐世不出的有志之士,也因此加入到了朝堂的行列,不知不觉之间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