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1 / 2)

古代种田奋斗史 方瑜 2775 字 2023-08-15

回来的第二日,陈如松就去拜访陈通判,来得巧,刚好碰见陈通判出门,于是两人约好了傍晚一叙,白日陈通判是没有闲的。

傍晚,陈如松在府城一家较好的酒楼定了个小包间,这也是早上约好的地方。

这次约见不仅是问那个希望渺茫的亲事,他是想跟这位族兄拉近拉近关系,府城族人考不上,跟另一支的族人交好也好。

酉时,陈通判来到包间,两人一直聊到天色暗下来,才各自归家。

“同知大人的小女儿竟然还没定亲。”回到家,陈如松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

第109章议亲

“还未定?”杨稔挺惊讶,同知大人这个小女儿,去年说已满了十五,今年就是十六岁,这个年纪,女子少有还未定下的。

“是,这次文谨族兄和我细说了,是因为同知大人的后院中,只有他夫人的子女出生,且出嫁的大女儿也不容丈夫纳妾,说亲的人家觉得太善妒了,怕同知大人的小女儿亦是如此。”

时人重视子嗣,同知大人只有独子是极为危险的,一个不小心儿子没长成,被吃绝户也不是没可能,同知夫人竟然一直没让丈夫有别的孩子出世,若是娶来的媳妇也是如此,不顾大局,只顾着自己的地位,着实令人担忧。

“那族兄想必也解释了同知夫人的缘由?”既然文谨族兄当初选择来试探亲事,又夸过,说明他身为一个男子,还能接受同知大人后院之事。

虽然就算这会同知大人的小女儿还未定亲,自家儿子也未必轮得到,但她还是好奇这个事情的。

“是说了,后院只有同知夫人的孩子,是同知大人他的意思,当初同知夫人两次生产,都有妾室暗害,第二次发生这事后,他处理了有孕的妾室,就将剩余的两个妾室都灌了药,不能有孕,后院也安宁了。”

如果这是真事,陈如松佩服同知大人的果断,是个真男人,只是这姨娘再遣散了就更好了,否则两个姨娘万一怀恨在心又藏在心里日后做出什么事可就麻烦了。

“原是如此,同知大人做得很对。”正妻生的孩子,才是最该重视的。

“只是这事,有些人信,有些人不信,加之同知大人的长女出嫁后,她的丈夫一直没纳妾,旁人便觉得这话是同知大人给同知夫人找的补,他小女儿想找门当户对的,不太好找。”毕竟都是以往的事,怎么说都行。

“五品官员,咱这就他一个,要从别的府城或是省城说亲,远得很,难说,可从府城来找,除了高嫁到知府的府上,或是凭着认识的人来介绍,就只有低嫁。”

而同知大人要低嫁,文谨族兄的儿子还小,至于别的,府衙没有人选,就只能往读书的学子找。

“难怪找到小景头上,他们早就仔细盘算好了,只是,咱们与同知大人说亲,于小景可有益处?”不是杨稔势力,而是如今自家势弱,她想给儿子找个有助益的岳家,是人之常情。

杨稔虽也出门,可到底不比常年在外的自家男人懂得多,是以想听听他的说法。

“要说益处,如今是大的,只是日后却没有多少,咱们与同知大人结亲,他儿子不成器,这会自然是要全力培养小景,争取让小景早日考上进士。

可这考上进士之后,就帮不了小景多少忙,毕竟同知大人自己当初得罪人被发配到穷乡僻壤好些时候,等着那人去世,这才能往上走一走,也就在这有些地位,京城是有心无力,文谨族兄说同知大人已经走到底,是上不去了的,四品与五品隔着很深,至多只是给小景一点为官的经验。”

“能培养儿子考上进士,这个忙就很大了。”杨稔原先最深的期望是儿子能中举,如今的期望就是考上进士,日后即便当个六七品的官,那也是十分威风的。

“很是,并且文谨族兄与我说了,若是小景考上进士,日后的升迁,族中的官员都会帮忙运作,给小景一些扶持,有义门陈氏这个大族的支持,岳家倒也不必帮太多,否则日后携恩求报,咱们就总是低岳家一头。”

义门陈氏嫡支,如今虽弱了不少,可听说是有正三品的官员,从三品也有几位,又有许多四五品的官员,给一个族人一点扶持是能给到的。

是以即便对于考中进士之后无甚帮助,文谨族兄还是觉得结这门亲事好,同知大人考中进士年纪不到三十,是个底子深厚的,如今正好能帮到自己儿子,对于女婿,想必同知大人会尽心的。

“那倒挺好的,只是不知咱们还有没有这个机会。”朝廷正五品的官员,定然有自己的傲气,这会就算同知大人的女儿还未定亲,只怕也不会考虑自家这个当初婉拒的人家。

“族兄说未定亲事,若是咱们有意,可以请他代为传话,若是同知大人不想结亲,直接会透露意思,只是媳妇你不介意同知大人后院的事了?”他之前觉得媳妇好似有些在意的。

“原本也没怎么介意,只是打听不到同知大人他那小女儿的消息,我心里没底,这才先不谈。”毕竟是高门,又只是递个话,她也不好提见面相看。

接着又解释道:“是前些时日,我去金山寺上香,见到了同知夫人带着女儿来求签,听说是同知夫人带着小女儿来,我便多注意了些,那姑娘看着文文静静、大大方方,并不怯懦,与她娘说话也是有主意,看面相也不是恶人。”

相由心生,杨稔相信面相好的人,不会太狠毒,何况她并不打算给儿媳添堵,要给儿子纳妾,那不是自己能干出的事,那么也就不必担心儿媳会害了妾室肚子里的孩子。

小景是长子,长子媳妇还是要强势一些的,毕竟日后要管家,只要拎得清,不是胆小怕事的,杨稔就觉得算好的。

“那我明日就去与文谨族兄说,让他帮忙问问同知大人的意思,若是不成,咱们就得赶紧为小景议亲了,可拖不得。”小景从十六岁拖到如今二十一岁,这可真不能再拖,否则老二都要到成亲的年纪了。

“要与小景说么?他自个都这样大了,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说的是十六七岁的少年,小景如今到底大了。”杨稔有些拿不准。

“说吧,他也确实大了,当初不想早成亲的是他,咱们依了他,如今议亲就也告诉他吧。”总得儿子也满意,他自己当初就是看了媳妇,才同意他娘给定亲的,到了儿子这,他当然也不会不顾及儿子的意愿。

得知爹娘询问自己对于亲事的想法,小景只道:“一切全凭爹娘的意思。”

对于自己今年要议亲小景接受良好,当初说好中举就议亲,若非他还要参加会试,只怕如今早就成亲了,至于同知大人的女儿,他见过几次同知大人,也听说过同知大人的一些事迹,有些敬意,同知大人的女儿,想必不会差。

何况爹娘都是聪明的人,他相信爹娘会给他找一个贤内助。

儿子没有反对的意思,第二日陈如松就去与陈通判说了自家的意思,然后夫妻俩就在等待消息。

三日后,陈通判就回话,说同知大人还是看中小景,既然两家都有意向,就相看一番。

杨稔感叹道:“看来同知大人还是很有气量的。”

“小景去京城参加会试,并不是咱们不愿意议亲,同知大人不会介意的,科举这是正事,又不是看不上找个理由婉拒。”陈如松之前也不敢保证同知大人会不会恼怒,如今答应议亲,那就是不会介意。

这个相看,要是没有意外,之后两家就要正式定亲了,夫妻俩很郑重,穿的衣裳都是最体面的一套,也给小景挑了一套好衣裳。

年轻时,杨稔在村子里算是一枝花,陈如松也是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两人的孩子小景自然也不会差,高挑俊秀,看着就一表人才,眉目间又有着十几岁少年没有的沉稳,这让原本觉得陈家家世太差的同知夫人改了观。

原以为就是个弱不禁风的文人,或许脸白些,有些斯文的样子,但父母都是普通的平民老百姓,就算中举的年纪不大,也不值当高看,没想到这气度还不凡。

这嫁人,除了家世就要看人,家世,自家丈夫身后的家族如今靠着他帮扶,她娘家也并不是多好,给女儿定亲,娘家夫家都没有助力,只能靠自己给女儿物色。

自家没有家世,原先,同知夫人是打算给女儿找个家世好的,可一个五品官能找到的家世好的,最多也就官大一级,许的还是最不出息的儿子,只要一分家,女儿过得还不如在家的日子,疼爱女儿的李夫人并不能答应。

至于书香门第,自家这样没根基的是攀不上的,人家只肯许出没考出功名的子弟的庶子,那样的她更瞧不上,而陈家好歹是义门陈氏的旁支,不管怎么说,日后考中进士,在朝有同族帮衬,不管怎么说,总比自己丈夫走得远,这才是同知夫人一开始答应的原因。

如今瞧着这孩子人不错,家世李夫人也算满意,这夫妻瞧着是和善人,她给女儿亲事操的心也总算能放下些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