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去的消息在书院内传开,在书院中也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首先是岳麓书院的高层们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自院长王星宇以下,书院的高层领导都是心生不舍,尤其是王星宇。
自从顾炎文老先生来岳麓书院讲会的那日他知道寒晓就是那个提出三大方略让京国十多年来经济日上、国势日强的少年之后,实是十分想留住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少年。
这寒晓在岳麓书院之中,不谛为一块活招牌,比之岳麓书院中出十个状元还要来得响亮,对于岳麓书院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
因此寒晓的离去,对他王星宇,对于岳麓书院而言,都是一极大损失。
所以他自是想尽办法挽留,无奈寒晓去意已决,最后他不得不失望而止。
但是寒晓离去之前与他的一番细谈,却重新让他看到了岳麓书院未来的希望。
详谈之后,寒晓递给他一份详细的改革计划书,这是寒晓针对岳麓书院目前拥有的资师力量,花了近二十天的时间整理编写出来的书院改革计划。
并向他承诺,在不久的将来,迟则两年,快则一年,定会带给他一份意外的惊喜。
寒晓心中其实对岳麓书院的改革计划早有打算,只是由于先前到岳麓书院的时日尚短,而且还缺少一个时机,因此在他心中之想法只能暂时压制。
而此时身份泄漏之后,自己实难再能安心在岳麓书院平静呆下去。
他对岳麓书院的感情本自不深,然经过西域魔教伏击事件之役后,看到同学们的赤子之情,更有四位同学竟为了他而牺牲,长埋于地下的四人之言容尤留于他脑海之中,也许这一辈子都已挥之不去。
此次之事,所受打击,他是承受过来了,然心中那份歉疚却令他翟翟难安,总想做些什么事来补偿,让之少留遗憾。
此次他提出岳麓书院改革计划,从小处言之,是为让为他牺牲的同学做一件有意义之事,聊表其歉疚之心;从中处言之,则是为岳麓书院有更好的发展;从大处言之,是为京国的教育事业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机制,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当时的岳麓书院还不属于高等学府,尚徘徊于中等学府与高等学府之间。
而国子监作为京国的最高学府,培养的仅仅是面对朝廷需要的人才,所招之人那是千中取一,要求极高。对于社会各阶层需求的人才,在京国尚未有一个完善的培训机制和机构。
而十多年来随着京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教育机制已越来越跟不上人才需求的增长。
寒晓正是针对这种现状,结合岳麓书院的资师力量情况,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改革计划,他要把岳麓书院改革成为京国第一个民办官助的高等学府。
这样既可以为朝廷输送优秀人才,又能为社会培养经过系统学习培训、拥有一技之长的优秀人才。可以说在当时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为此他参照前世知名大学的教学模式以及记忆中了解的古代高等学府的办学模式,结合岳麓书院的实际,用了近二十天的时间挥笔洋洋洒洒地撰写了一个长达近十万字的书院改革计划。将之交给王星宇,并承诺在朝廷方面由他出面疏通。而王星宇要做的就是按照计划书的内容去着手准备。
如若成功,岳麓书院将成为京国民办官助高等学府的第一个试点。这于岳麓书院未来的发展不可谓不重要,改变之大可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这让王星宇怎能不惊喜若狂
接过寒晓那一叠厚厚的计划书,王星宇不禁老泪纵横。
这事他不是没有想过,但要实施起来难度之大、涉及之广,并不是他一个王星宇及书院中这些人能够完成得了的。
如今就不同了,不但有了这位京国传奇少年的帮助、承诺,更为他做出了详细的计划,对他而言,不异于天上掉下了个馅饼。
王星宇惊喜之下,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寒晓道:“这计划书中涉及极广,你要准备也需一些时日,学生返京之后即找机会奏明圣上求施此事。
“此事关系到京国未来的发展大计,学生相信圣上英明,成功当属不难。你就放心去准备吧。”说罢转身而去,只留下王星宇一人呆在那里还未从兴奋中清醒过来。
寒晓要走了,同学们更是依依不舍,大家相聚时日虽短,但一起同过生死,共过患难,那一份情感自是不同。
而上个月又刚经历了魔教伏击之事,书院也有规定不得让学生再聚集出玩,再说少了四个,众人也兴不起为寒晓浅行之心,都怕寒晓触景伤情。
寒晓这一走,这一帮同学能与之再见面的也不知会有几人,即使再见,又要到何时方可
一想至此,同学们更是不禁依唏,有十数个男同学都不禁落下泪来。女同学更不用说,无不泪流满腮,一时间离别之愁绪渲染了所有人。
“一霄春雨润柳柔,万缕湖岸荡轻愁。无端春怨千言赋,长吟谁立载酒舟”
寒晓看着众人的情状,不禁想起以前大学毕业时不记得是谁写的这首诗来,此时用来,倒也甚合此时之景。想着不禁轻轻地吟将出来。
“一霄春雨润柳柔,万缕湖岸荡轻愁。无端春怨千言赋,长吟谁立载酒舟”众同学轻轻的回味着这诗中的意境,不禁尽皆痴了。
是啊,这同学之间深深的离愁,又岂是数言轻语,几杯离酒就能道得尽的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众同学相聚于学堂之中,感受着这揪人愁思的离别场面,不知是谁轻轻带头唱起了这首李商隐的诗来。一时之间,全班四十八名同学一齐跟唱,离别的愁绪于此时而达到了极点。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寒晓轻轻吟唱着这两句,亦不禁潸然泪下。
寒晓长叹一声,一抹眼角泪水,大声道:“同学们切勿伤愁,我寒晓在此保证,在大家毕业之前定会再来与大家相聚,到时我希望岳麓书院是别有一番天地,同学们也已各有一技在身,经伦满腹,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更愿你们能够努力向上,数年之后我们能在国子监再相聚。”
一番话又说得大家的心儿又活起来,“努力向上,再会国子监”不知是谁带头喊起口号来,“努力向上,再会国子监”,一时间,大家都喊将起来,离愁之意稍得冲淡,学子士气空前高涨。
走前,寒晓将“青云直上”四人找来,细细吩咐一番,约好相会之期,这才依依与众人惜别。
走时,岳麓书院主事众人自是皆来相送,其中别前拖沓沉长之言,在此不再一一言表。
寒晓醒来之后第三天,寒老爷子已先行返回京都。行前自是交待寒晓到江芷若、秋若盈家中之时要守礼知尊,莫要话人予柄,早日回返家中等等之话,寒晓一一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