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刷刷一下站了起来。
等到跟点名似的一个个介绍完了,淑兰道:“你们先聊着,过一刻钟去拜见太后。”说完这话,她站起身一绕,从座椅后面的小门绕进去了。
坤宁宫的正殿里一片安静,大家相互看看,沉默片刻之后,吴妃第一个出来了,虽然这才是她第一次站在台前,不过宫里除了皇后就是她位分最高了,无所谓出不出头,本来就比别人高。
吴妃笑了一笑,道:“今儿见了几位妹妹,觉得很亲切呢。”
这就能看出正儿八经的古代人跟半路出家的抱琴的区别了,抱琴就会想着叫姐姐不太自然,但是按照人家的规矩,还就得这么叫。
“娘娘客气了,我们见了娘娘,也觉得很和蔼呢。”第一个搭话的是周嫔,她跟吴妃住的近,又是一拨进宫的,早在选秀的时候就认得了,进宫五天,关系更加紧密了。
总得有个同盟不是,吴妃笑了笑。
不过周嫔这话真的是客气,她反应比较快,所以才能第一个抢答成功,就算要结盟,也至少等侍寝之后,正式成为宫中一员才行。而且还得等观察个两三个月,摸清宫中形势之后才能行动。
“听说和嫔很是受太后娘娘宠爱呢。”吴妃笑着说。
抱琴抬眼看了一眼元春,只能是她戳的了,不过正当她不紧不慢的打算冷处理一下的时候,吴妃又说话了。
“我想着也是,和嫔惯会伺候人的,元春妹妹想必深有体会。”吴妃笑得眼睛都亮了,一看就是没安好心。
抱琴轻柔柔放下茶杯,及其缓慢而且飘洒的擦了擦嘴角,道:“那你的元春妹妹有没有告诉她的吴妃姐姐,和嫔还兼着二品内司呢而且这内司还是太后宫里的。”
这是个大杀器,虚职不虚职暂且不提,二品可是个不能忽视的职位了。
吴妃笑得有点僵硬,克制住扭头看元春的冲动。
元春突然有点心虚,她没说的可不止这一点,这也算是她的小算盘了,先拿半真半假的消息唬住吴妃,等她跟抱琴有了冲突,哪怕只是一两句话不对付,你来我往间,早晚会对上。
扒上高位嫔妃还是次要的,主要的是成立一个斗倒抱琴的联盟。
所以元春没说的消息除了二品内司之外,还有她能掌管六局宫女,每月至少侍寝三到五次,比她多二到四次,比董青梅也多了二到四次。
抱琴幽幽叹了口气,道:“马上就要小选了”
这话是说给元春听的,看到元春脸色不太好,抱琴知道她收到了自己的恶意。
元春宫里有两个过了年就二十三的姑姑,因为在宫里待得久了,消息灵通,关系也多,元春很是器重她们。宫女是二十五岁出宫不假,不过有时候主子恩典,能多留两年,或者还是主子恩典,能早两年放出去,不过太后一句话的事儿,反正又不是她宫里的人,太后平白得一个体恤宫女,宽厚待人的名声,何乐不为呢。
“二十三岁也差不多了。”抱琴早在去年小选的时候,就把宫里几千宫女的名单搞到手了,特别是那些年纪上了二十的,在元春处当差的,背的滚瓜烂熟。
又没人说话了,都在喝茶,不过就茶喝下去的东西不一样,有些人是胜利的喜悦,有些人是尴尬,还有些人是看戏。
淑兰出来看见大殿里安安静静的一人捧着一杯茶,小口抿着,她眉毛一挑,坤宁宫的茶水什么时候这么受欢迎了,明明除了抱琴那盅,剩下的抓的都是沫子的,要么下回试试泡过的茶
、第057章
这次去太后宫里的人可以用浩浩汤汤来形容了,加皇后一共九个主子,每人两个丫鬟,皇后带了四个,一共二十九个人。
皇后休养了一年,身子好的差不多了,走在最前面健步如飞。可苦了那些刚进宫的妃子了,大家小姐,谁家在家里都是两个丫鬟扶着,长裙盖到脚面,步速最快也没到皇后的三分之二,才走到永寿宫门口,就气喘吁吁了。
于是到太后宫里之后,勉强请完安,众人特别是新来的那五个,就摊在椅子上喘气了,但是在太后面前又不能出声,憋的脸都红了。
不过太后没明白怎么回事,只当这几个人害羞,心里重重叹口气,她倒是知道瑞诚喜欢柔弱一点的,但是这几个
甚至因为怕话一说多就喘气喘出声来,加上在坤宁宫里的挑衅未遂事件,在慈宁宫里面对据说是抱琴的大靠山的太后的时候,大家都很克制。
问了两句太后也没兴致了,道:“行了,你们都回去吧。皇后和和嫔留下。”
现在宫务大体上是三个人管的,马上就有两件大事了,一个是大皇子的满周岁宴,另一个就是二月初二的小选了。小选还是打算让抱琴主导管着,没什么可说的。
大皇子的周岁宴,一来要分别在保和殿和交泰殿设宴,二来皇帝要给大皇子赐名,有了名字,他才算是正儿八经的嫡子。
太后拿出张折好的纸来,有点好笑道:“瑞诚早上送来的,说是大皇子的名字。”太后想到瑞诚当时的表情,还笑了两声道:“说是没找任何大臣,自己起的。”
太后乐呵呵的,“我还没看呢,等你们来了一起。”
三人都很是好奇,脑袋凑在一起,那张纸叠了两叠,打开一看。
抱琴顿时郁闷了,我读书少,这两个字是繁体字么不认识。
翀虓
抱琴控制住脖子跟头都没动,眼睛左右摇摆,太后跟淑兰的表情都还算镇静。
太后:“是个好名字,想必瑞诚是用了心的。”
尼玛,不认识大孙子的名字肿么办
淑兰点头,露出八颗牙齿的标准微笑浮现在脸上,“大皇子终于有名字了。”
不会读陛下这是欺负我出身于武将之家么
抱琴笑着用力点了点头,“太好了。”
果然还是读书少的关系。
要说起这么个名字,瑞诚也是煞费苦心的,他们兄弟几个都是瑞字辈,名字托已经死去的先帝的福,都是些常用字,比如永、安、定、明、乐、清什么的,很好记是不是。
就是因为是常用字才难过,因为是要避尊者讳的,上述诸字出现在公共场合是要少写一两笔的,更有甚者,当初当了太子的瑞永,和现在当了皇帝的瑞诚,这三个字在严格的时候是要划一个圈圈的,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当错别字处理的。
你知道奏折上一页出现十个以上的别字和圈圈有多么糟心么
分分钟就对处理国家大事暴躁了。
比如:请罪的折子上会出现o惶o恐
去年的恩科上,安邦o国
幸亏六哥死的早,“安”字能用了。
就为了这个原因,皇帝不想今后的日子越来越糟心,提前三个月就开始翻字典查典籍,总算是在大皇子周岁之前给起了个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