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第264章 贾诩建言(2 / 2)

三国之兵临天下 高月 1650 字 2023-10-10

刘璟虽然在后世饱读三国演义,曾一度对此书深信不疑,但当他融入这个时代后,他才发现很多人才干都是由作者喜好而定,和实际并不太符合。

比如廖化,明明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大才,在三国演义中却写成一个普通之辈,再比如李孚,更是一个胆识过人的奇才,在三国演义中也只是一笔带过。

而诸葛亮一出山便火烧新野、火烧博望,赤壁之战中更是把他写成了神,可事实上,一个从未打过仗的书生,不管他再有才华,若没有实战经验,是很难打赢胜仗。

这就像后世的大公司招聘主管,文凭固然重要,但实践经验也同样重要。

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刘璟对诸葛亮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渴望,而且诸葛亮迟迟不肯来江夏,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委婉的拒绝,让刘璟也不愿再去找他。

倒是有着几十年谋攻经验的贾诩,他极为看重,甚至是不惜一切代价要把他挖到自己手中。

不过如果诸葛亮愿意跟随自己,刘璟也同样会重视他,把他任命为侍中,主管政务,而军师一职,他已经意属于贾诩。

这时,张泉从院子里走了出来,对刘璟施礼道:“贾世伯有请太守。”

刘璟对庞德公笑了笑,起身向院子里走去,房间里贾诩正在看母亲的信,他这才知道,原来母亲和妻儿已经安全离开邺城,到了蒲县。

刘璟的心意已经很明显了,这让贾诩不由叹了口气,其实贾诩并不是愚忠之人,比较随遇而安,他最初效忠董卓,后跟李催,又跟段煨,段煨不敢收他,又放他去张绣处,最后跟随曹操,先后历任五主。

如果让他再投降刘璟,也不是不可以,曹丕逼死张绣,迟早也容不了自己,而曹操对自己不冷不热,始终不让自己进入他的心腹谋士全,骨子里还是对自己不信任。

从这次南征情况来看,刘璟已渐渐表现了一方诸侯的气质,无论实力还是名望都在当年张绣之上,确实能有所作为,而且在他麾下,也能得到重用,至少能当个鸡首。

但贾诩还是有犹豫,就在于曹洪诬陷他勾结刘璟,曹仁态度****,致使他被逼离开军营北归,倘若他就这么投降了刘璟,岂不是让曹洪的诬告坐实?

但更重要是,曹军大军即将南下,跟刘璟算是立于危墙吗?

这时刘璟走了进来,拱手笑道:“先生之家人已安全离开邺城,准备从汉中过来,有陶氏商行掩护,万无一失,请公放心。“

贾诩心中暗暗苦笑,他压根就不希望家人离开邺城,刘璟把自己家人连哄带骗弄出来,自己还得表示感谢,这叫什么事?

但表面上,他还是得表示感激,“感谢使君为诩分忧,此番恩德,诩铭刻于心。”

刘璟又坐下,沉思片刻问道:“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能否请教先生。”

贾诩呵呵一笑,“只要不是太让我为难,我很乐意和使君探讨。”

从刘璟和态度变化,贾诩便敏锐地感觉,他们要开始谈正事了,当然,刘璟要他效忠,不会是一躬到地,‘先生请助我一臂之力。’

那种表白方式未免太浅薄了,刘璟必然会有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他不知不觉入局。

贾诩心知肚明,但他并没有表现出排斥之意,而是笑眯眯地等待着刘璟继续说下去。

刘璟也意识到自己太紧张了一点,他也笑了笑道:“其实也只是一种想法,因为不止一人劝我不要以江夏为基业,江夏是四战之地,易攻难守,不适合谋取天下,我也深有此感....”

贾诩点点头,“坦率地说,不止江夏,整个荆州都是四战之地,可以在乱世据守,可一旦中原统一,大军南下必然是首取荆州,巴蜀东进,江东西扩,都是荆州首当其冲,使君想要以荆州为根基取天下,几乎不可能。”

“那先生以为,何处更适合?”

贾诩一笑,“这个要看是否能实现,比如河北地广人稠,物产丰富,又背靠草原,有战马来源,若能得河北,可以问鼎天下,但对使君显然不现实。”

刘璟没有说话,等他继续说下去,贾诩又淡淡道:“其实当年张绣也问过我同样的问题,如果使君想听,我不妨再重复一遍。”

刘璟大喜,连忙道:“先生请讲,我洗耳恭听!”

贾诩注视着刘璟的眼睛缓缓道:“取汉中为跳板,谋关中为根基。”

“为什么是关中,而不是蜀中?关中意味着我有可能会放弃荆州,而蜀中则可以和荆州连为一片。”

贾诩摇了摇头,“蜀中格局太小,是困龙之地,只适合为粮仓,而不宜为争鼎之根基,不过使君若一心去巴蜀,我也无话可说。”

刘璟沉思良久,对贾诩的建议并没有表态,他又拱拱手笑道:“在说说近一点的事情吧!先生以为,怎么才能击败南阳曹仁?”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贾诩一开始就问刘璟,但刘璟没有回答,没有想到,刘璟又绕回来反问他了,贾诩知道,刘璟这就是要他表态了,可是现在,还远远不到表态的时候。

半晌,贾诩苦笑一声道:“这个问题,我不太方便回答。”

刘璟点点头,起身笑道:“那就不打扰先生休息了,先生若想去看火油,尽管前去,我已经吩咐过了,不会有人阻拦。”

“呵呵!使君这样一说,让我心痒难耐,看来明天就得动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