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8(2 / 2)

gu903();黄长河见林熹欲言又止,笑着说道:“林熹,我们之间也不是外人了,有什么话你就直说”

林熹轻点了一下头,压低声音说道:“黄校,我觉得一味保持沉默也不是明智之举。”

黄长河听后先是一愣,一番思索以后,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不过他还是轻叹一声道:“走一步算一步吧”

华夏日报的影响力确实巨大,一经转发,在校大学老板便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一时间,应天大学和林熹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其他报纸在纷纷进行转发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上了自身的烙印,短短两、三天时间,这事便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论调。一方认为,这样的做法理应赞扬,大学生虽是学生,但他们已是成年人,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另一方则认为,大学生的任务是搞好学习,为将来走上社会做准备,这样的做法是揠苗助长,最终将得不偿失。

就在双方唇枪舌剑、各不相让之际,大家却惊奇的发现作为当事人的林熹和其所在的应天大学却出其的安静,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如此一来,大家的注意力便转向了位于淮江省省会的这所百年名校。

三天前,钟孝昆从黄长河那得到消息,林熹完全接受学校的安排,不会针对这事接受任何采访,也不会发表意见,当时钟校长很是长出了一口气。

尽管钟孝昆当时只是简单的让黄长河通知对方一声,但他对于林熹这样的特殊学生还是很有点不放心的。这样的学生往往有很强个性和独立意识,他们可不是那些乖宝宝,学校说什么,他们便做什么。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完全在钟孝昆的意料之中,华夏日报转发的那篇文章迅速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就在钟校长庆幸他们没有盲目参与其中的时候,风向却越来越不利于应大。钟孝昆这时才想起黄长河找林熹谈过以后,向他汇报时说,林熹虽接受学校的安排,但他却觉得,三缄其口对应大未必是件好事。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钟孝昆不得不承认这小子还是很有预见性的。

这天下午三点半左右,冬日的阳光将应大校长室里照得暖洋洋的,校长钟孝昆和副校长黄长河、管海平对面而坐。三人的心情都很压抑,从阴沉的脸色和袅袅升腾起的淡蓝色的烟雾可以看出。今天,难得抽烟的钟孝昆和黄、管两根老烟枪相比,一点也不逊色,玻璃烟灰缸里躺着十几个烟头。

“你们都说说吧,现在看来,这事一味的避让下去,并不是好办法,现在有人甚至在质疑这事的真实性,那意思好像我们在借此炒作一般,防口甚于防川呀”钟孝昆一脸郁闷的感慨道。

管海平将烟蒂掐灭在烟灰缸里,伸手抚了抚他那圆滚滚的肚子,用眼睛的余光扫了扫黄长河。这段时间,管海平的心里很不爽,本以为车晓儒出事以后,他该成为第一副校长了,谁知却被黄长河捷足先登了,这样的事情放在谁身上也不会痛快。

有了这想法以后,管海平在面对此事时,更多的是抱着一种看戏的姿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算天塌下来,也有个高的顶着。

黄长河把管海平的表现看在眼里,心里虽有些许不快,倒也没太在意,换位思考一下,他也会如此这般去做的。黄长河的心里很清楚,只要能顺利度过眼前这关,那他这个第一副校长的位置就算坐实了,对方不要想再和他竞争了。天下没白吃的午餐,这点黄长河再清楚不过了。

想清楚其中的关节以后,黄长河也把烟蒂用力往烟灰缸里一摁,开口说道:“钟校,我就先来说两句,算是抛砖引玉吧正如你刚才说的,这事我们想躲是躲不过去的,既然如此的话,不如坦然的面对。”

管海平听到这话后,接口问道:“黄校,不知你能否把这句坦然的面对说的更为详细一点,究竟该如何面对呢”

黄长河听后,冲着管海平轻点了一下头,然后说:“管校,这事其实一点也不复杂,事实是什么,我们就怎么说。我们心里都很清楚,严格说来,这只是林熹的私事,和我们学校并无关系,如果硬要说有的话,仅仅只是因为他是应大的学生。”

钟孝昆听到黄长河的话后,下意识的点了点头,这的确是林熹的私事,学校也是在这事被报道出来以后,才知道的。要说责任什么的,还真说不上。

黄长河把林熹的表现看在眼里,知道对方还是认同他的观点的,于是接着说道:“国家并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大学生不得经商,既然如此的话,那我们学校就不存在过错,自然也无需为之承担责任。”

管海平听后,顺着黄长河的话说道:“长河校长,你这话说的虽然不错,但现在大家也不知道在追究应大的责任,只是想知道我们的态度。我们之前确实不知道林熹的所作所为,但现在知道了呀,那该怎么办呢,总该有个明确的态度吧我觉得这才是重点。”

第681章心里有数

钟孝昆听到管海平的话后,思索了一番以后,也微微点了点头。管胖子说得不错,现在重要的是拿出一个态度,而这个态度是不好拿的,搞不好的话,极有可能让应大陷入被动,甚至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两位你们说的都对,现在我们先把第一步统一下来,那就是积极应对,不能再沉默了,这个大家都没有意见吧”钟孝昆问道。

黄长河和管海平对视了一眼,随后都轻点了一下头。

“行,既然我们都觉得要积极应对,那下面就来讨论如何应对的问题,正如海平校长刚才说的,我们总得拿出一个态度来,长河,你说呢”钟孝昆单问黄长河。

钟孝昆能成为百年名校的一校之长,见识什么的自然在黄、管两人之上,他心里很清楚,在这事上,管胖子是指望不上的,主意还得他和黄长河拿。

黄长河此时也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这个态不是随意表,搞得不好的话,就会把自己陷进去。试想一下,如果这事照着他提议的去做,最终出了问题,傻子都知道该由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尽管黄长河不愿当这个出头椽子,但他也知道,这事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这会他必须拿出一个态度来,否则,钟孝昆的心里一定会有想法。

管海平把黄长河进退两难的表现看在眼里,心里暗想道,鲤鱼跳龙门可不只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你要真能过得了这一关,那我跟在你后面混,也就认了。

黄长河先是看了管海平一眼,然后转而对钟孝昆说道:“钟校,我觉得林熹作为应大的一员,在他既没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又没有校规校纪的情况下,学校应该支持他。”

黄长河说出这话来以后,便端起桌上的茶水猛喝了两口,好像说这电话用尽了他全身的气力一般。

钟孝昆听到黄长河的话后,暗暗点了点头。看来他没有看错对方,在关键时刻,还是勇于担当的。除此以外,钟孝昆对于黄长河的这个提议也是很满意的,这和他的想法很有点不谋而合的意思。

尽管心里认同了对方的想法,但钟孝昆的脸上却丝毫也没有表露出来,他不动声色的转过头去,看着管海平说道:“海平校长,你对长河校长的这个提议怎么看”

“长河校长的这个提议还是很不错的,毕竟这个叫林熹的是应大的学生,但这么做的话,也要冒一定的风险,我对这事思考的不多,没什么太好的主意。”管海平说道。

管海平的这番话看上去说的头头是道,实则等于什么也没说,这是他心里想法的真实体现,事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