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事,各位爱卿莫要忘了新罗、百济两国早与和大隋定下共灭高句丽的盟约,这场大战若是没有他们地参予又怎么能行大家地仗都有的打,或许全军出动才行。”
让新罗,百济两国参予,船上各人都是眼睛一亮,看来这次皇帝就要对新罗,百济两国一起动手了,只是两国地军队不是阻于虎飞岭山脉南面吗,他们又如何能达到这里,参与对渊太祚军队的进攻
“陛下莫非忘了,新罗,百济的军队一直在虎飞岭山脉南面,纵使他们愿意出力,又怎能到达这里”纳言杨达忍不住询问道,也只有他才会问得如此直接。
“只要他们愿意,当然可以过来,各位爱卿不妨想想看,他们如何过来”杨勇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抛出了一个问题。
吕沐霖,房玄龄等人都露出一丝微笑,显然对这个问题早就胸有成竹,周法尚、于仲文、杜浑等人皱眉沉思不已,虎飞岭山脉纵横千里,要想绕过至少要多走数千里,新罗,百济两国除非能短时间攻破虎飞岭上的关隘,否则又怎能让他们过来,除非
于仲文,杜浑等人将目光转到周法尚,周罗喉两人身上时才灵机一动,除非是用水军,只是若用水军,虽然高句丽水军已片板不存,两国不用担心敌袭,可是他们就能完全信任大隋吗,无论是乘坐他们自己的小渔船,还是借用大隋的船只运兵,只要入得大海,他们的死活就完全撑握在隋军手中,只要隋军乐意,完全可以让两国的大军沉入大海喂鱼。
“皇上,微臣想到了。”
“皇上,微臣也想到了,只是”
“只是什么担心两国联军不敢下海”杨勇脸上露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众臣心中都打了一个冷颤,新罗,百济两国肯定要倒霉了。
果然,皇帝接下来的话证实了大家的猜想:“朕不是让他们一次就将人运送过来,完全可答应他们分三次运送,他们可以动用自己的船队,若是运力不够,大隋可以提供船只给他们,事后不必归还,如果还推三阻四,连这点险也不愿意冒的话,朕又何必许他们鸭绿江南面之地,大隋击败高句丽后,只要留少量兵力在虎飞岭驻守,他们照样不得寸进,若是得罪了大隋,大隋能灭高句丽,自然也能灭百济,新罗。”
这番话说得杀气腾腾,其中有威胁,有利诱,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单单高句丽鸭绿江南边土地面积就比两国面积相加还要多一点,两国国君又如何能摆脱这个诱饵的诱惑
虽然大隋有意将新罗,百济两国一起消灭,只是完全没有必要在他们乘船来时袭击他们,不过,等到他们全部到达贝水两岸的平原后,无论是粮草还有是后路都捏在隋军手中,即使他们想不出全力也不行了,隋军完全可以作壁上观,等到三国斗得差不多后再一举出动,将三国军队全部消灭,没有了这支大军,新罗也好,百济也好,只能成为大隋嘴中的肥肉。
“皇上英明”这个方案无疑是最省力的办法,虽然不如直接真刀真枪来得光明正大,只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胜利又有何不可众臣顿时心服口服。
这个方案早在辽东,杨勇就同房玄龄,吕沐霖等身边一干亲近之人讨论了数次,不过,他们当然不会站出来抢皇帝的功劳。
“禀皇上,微臣愿意出使新罗,百济两国,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两国国君。”鸿胪寺员外郎刘康站了出来道。
“好,朕准了,不过,为避免耽搁时间,刘爱卿可任前往百济的使者,新罗使者就由房爱卿走一趟好了。”
刘康和房玄龄连忙一起回道:“臣遵旨。”
第四十六章登陆
贝水南岸,就在平壤城的对面,高句丽大军驻扎的营帐连绵十余里,这里刁斗森严,近十万大军驻扎在这里已经有二个多月了,营帐中间的主帅帐内,高句丽莫离支渊太祚、荣留王高建武、大将军高延寿、高惠真等人坐在一起,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他们一水之隔的都城平壤被隋军重重包围,而他们却只能隔岸看着,这两个多月,尽管渊太祚试探了无数的办法过河,只是面对隋军强大的水军都无可奈何,只能一等再等,这种情况,既然是精神再坚韧之人也难免生出气妥之心。
“莫离支大人,不能再等下去了,否则大军一旦断粮,后果不堪设想。”高惠真打破了帐内的沉默,说出了众人心中最担心之事。
说起来好笑,渊太祚的大军明明是在自家领土作战,而贝水南岸就是朝鲜半岛上少的几个大规模产粮地区,如今他们竟然面临着缺粮的威胁。
隋军来时刚好是夏粮快要收割的季节,高句丽水军被击败后,面对着贝水上隋军杀气腾腾的战舰,沿岸的高句丽百姓纷纷逃亡,南岸平原上除了少部分粮食外被隋军收割外,等到渊太祚离军到来后,大部分粮食已经白白烂在地里,失去了贝水南岸平原上的粮食,渊太祚现在控制的其他地区虽然有数百里,大部分都是山区,又如何能满足十多万人的消耗
“不等又如何,难道高将军能找到方法过河”渊太祚淡淡的道。
高惠真嘴皮张了张,还是没有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隋军的水师监视,过河根本不可能,如今眼见过不了十余日就要断粮,退军是最好的选择,只是对岸就是都城,大王和文武百官都在城中。谁敢轻易将退军的话说出来。
见高惠真说不出话,高建武道:“莫离支大人一向睿智无比,既然大人都想不出过河的办法,小王相信其他人也想不出办法,与其大军驻在此地无用,不如绕道大峰山脉,总胜似等在此地要强。”
“对,末将就是这个意思,绕道大峰山脉。”见高建武支持自己,高惠真精神一震。连忙补充道。
渊太祚默不作声,想绕道大峰山脉到平壤,刚到这里时还有可能,那时军粮充足。物资充盈,即使山路难行,花上数月时间也未必不能到达平壤,如今军中剩余粮草不过十余日。再想走这条路到平壤只是找死。
高建武和高惠真等人自然另有用意,大军穿过大峰山脉,要想活命。必须先占据北部的产粮区。到时大军根本没有机会再替平壤解围,平壤若是被攻破,只有另立大王,而高建武无疑是最好地人选。对于高建武的这个野心,渊太祚心中充满了厌恶,渊氏家族数代任高句丽莫离支之职,除非他想再进一步。否则权势实在是到了顶点。渊太祚没有必要背叛现在的大王,只是他也不愿意得罪高建武。毕竟高建武没有赤裸裸的谋反行为,而且若平壤被攻陷,另立高建武为大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渊太祚疲惫的叹了一口气:“王爷,几位将军,绕道是迫不得以之举,还是再等五天,若是再想不出过河的办法,大军再绕道不迟。”
帐中各人脸色顿时丰富起来,二个月都没有找到办法,再等五天又有何用,知道渊太祚还是选择了妥协,几名忠贞一点的将领想劝又不知如何劝起,其他人却是兴高采烈,他们可不愿等到军粮用尽后再遭到隋军的追杀。
“既然莫离支大人如此说,那我们就再等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