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6(1 / 2)

逆隋 老茅 2375 字 2023-10-06

诈大军汇合之前,他们并不安全,昨天隋军只顾着收押俘虏,或许顾不得上岸追击,若是从俘虏口中得到高建武的身份,追兵肯定会追踪而来,象这样一路掉队的士兵,等于给追兵指明方向,怕不需要多少时间就能将他们追上。

一名副将建议道:“王爷,这样下去不行,小臣怕隋狗们会追过来,为了王爷地安全,不如将队伍分成两路,王爷带着精锐人马先走,剩下走不动地士兵不妨稍为歇息一下再行在后面出发。”

另外几名副将听得眼睛一亮,这样既可以保护高建武的行踪,又不会有人再掉队,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只是若隋军追过来,后面的那一队人马就危险了,几乎无法走脱。

高建武扫了一眼走得疲惫不堪的部下,自然知道这样下去万一隋军追击,他很难有机会与渊太诈的大军汇合,只是眼下五百多人是他仅存的嫡系,如果他要舍弃一半人,恐怕另一半人也会寒心,那名副将的提议正中他下怀,连忙怕了怕副将地肩膀,脸上一片真诚之色:“既然如此,本王就拜托李将军了,这些人都是我高句丽地忠良之士,李将军一定要将他们安全的带回。”

李姓将军狠不得在自己嘴上抽一巴掌,本想着趁高建武落难时讨好一下他,日后有机会飞黄腾达,没想到这个差事却落到自己手里,难怪其余几人听得自己地提议脸上都露出喜色,自己自以为聪明,原来却是最笨之人。

只是此时容不得他犹豫,只好一脸苦笑的道:“小臣谢王爷信任。”

分成两队后,高建武只带着二百多精壮之士出发,余人的人都交给那名李姓副将,队伍的速度果然加快了许多,半个时辰后,两队人马已经彼此不见,他们每天都拼命赶路,遇到了村庄才停下来吃饭打尖,数天之后,高建武一行人已经远走二百里,将另一队人远远甩下,也不知另一队人马究竟有没有遭到隋军的追击。

数天的强行军,让这队人马有如叫花子一般,高建武虽然有一匹毛驴,只是多数时候还是要下驴步行,只觉得这样的日子苦不堪言。

“王爷,歇一歇,我们已经走出二百里了,依末将判断,隋狗们一定不会再追了。”

高建武打量着前面的一座高耸入云,横旦近千里长的一座山脉,这座山脉就是虎飞岭山脉,翻过这座山脉就是半岛上最大的平原:汉江平原,自从五十多年前高句丽将汉江平原这块产粮重地丢失后,无时无刻不想重新将之攻占,一年前,高句丽莫离支渊太诈的大军死伤惨重才攻克虎飞岭山脉新罗人所设的关隘,重新进入汉江平原。

如今大军一旦撤离,一年前花费数万人命夺下的关隘就要拱手相送,高建武可以理解渊太诈的感情,难怪渊太诈迟迟不愿撤军,想必这些天渊太诈一直在督修虎飞岭山脉的关隘,至少也要留出一个让高句丽重新进入汉江平原的通道。

只要到了虎飞岭,他们肯定就安全了,只是望山跑死马,以他们现在的体力至少还需要两天时间,才有可能到达虎飞岭。

高建武确实也感到自己体力难支了,正在点头休息一下时,一阵咴律律的马叫声传来,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一些人马上惊慌起来:“隋军追来了,快跑,快跑。”

与隋军两次水上交战的大败,这些人可以说已经成了惊弓之鸟,还没有见到隋军人影就把情况往最坏的方向想,高建武也慌了,跨上驴背,就要向前面冲去,一名副将连忙将缰绳拉住,高建武大怒,正要用鞭子将副将的手抽开,那名副将忙道:“王爷,好象马叫声是从前面传来。”

高建武仔细听了一下,马叫声果然是从前面传来,马蹄声也清晰可闻,他脸色顿时苍白起来,颤声问道:“难道隋军跑到前面去了”

“王爷,不一定,说不定是我们的人马。”那名副将冷静的道。

刚才要走的士兵也听清了声音是从前方传来,顿时停下脚步,惊疑的向前方望去,不知如何是好,高建武只得发布命令:“藏起来,都藏起来。”

所有人都恍然大悟,向旁边的树林里钻去,不一会儿所有人都已经藏好,他们伸长着脑袋向前面望去,等不了多久,一队士兵从前面现了出来,这些士兵身上都这穿着单薄的麻衣,脚上穿着的也是草鞋,手中兵刀却是精良,在阳光中发出一阵阵寒光,队伍行进有度,让人远远就感到一股杀气冲来,他们头上高高的飘着高句丽王所赐予的军旗,只有长期与百济,新罗两国交战的高句丽精兵才能有这样的气势。

“是我们的人,是我们的人。”连续逃了数天的高句丽水军残余差点要大哭起来。

嗯,前面一章的标题分赃写成分脏了,多谢书友1958861提醒,只是标题不好修改,只能如此了。

第四十三章围城

渊太祚骑在一匹白色的高头大马上,看着这十万大军滚滚前行,整个队伍发出一股萧杀之气,眼前的这支队伍,仿佛无人能够阻挡,连山川河流也能一并推毁般。

他此时刚刚三十余岁,正是精力充沛之时,如此年轻手握重兵,权势滔天,正该豪情满志才对,只是现在他的脸上却充满了忧虑,高句丽此番短短时间被隋军攻到都城,大隋到底有多强

渊太祚虽然没有亲自去过大隋境内,不过,渊太祚早有耳闻,中原无论人力物力皆是高句丽十倍之多,若不是中原一直大乱,高句丽这些年又如何能独善其身。

自周统一中原北方以来,高句丽上下就担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无论君臣心中都是压力重重,一直和时间赛跑,如果能赶在中原一统之前消灭百济,新罗两国,完成整个半岛的统一还好,否则高句丽就说不定就有灭国之危。

如今果然来了,大隋先于高句丽完成了中原的统一,而百济,新罗两国仍然存在,接到平壤被围的消息时,渊太祚就大惊失色,自己最担心的事果然成真,他顿时陷入进退两难之中,若是马上退军,百济,新罗两国纵使没有和大隋勾结在一起,恐怕也不会放过如此好的机会,若是不退军,一旦平壤被攻破,他纵使有十多万大军在手也成为了无根之源,何况大王还在都城,又岂能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