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微臣遵旨。”柳述连忙接过,只是略微看了一下,不由暗暗咋舌,这份名单上的官员至少有百人之多,要知道都是有品级以上的军官才会交到兵部,其他人史万岁可以直接升迁,一次提升上百九品以上军官,没想到这次皇帝如此大方。
“还有,告诉户部一声,此次作战死亡的军士抚恤标准提高一倍,各军士地赏赐也提高一倍,至于史爱卿,赐金百两,银千两,景缎五百匹,升上柱国,赐太平郡公。”
“微臣多谢陛下。
”史万岁又连忙跪下磕头。
卢恺一出来,刚才的众官员就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询问:“大人,怎么样,有没有弹劾史万岁”
卢恺摇了摇头:“没有,皇帝开口让本宫缴旨,如今史万岁还末入宫,也不知这位史大将军去了哪里,本官就等一下又何妨,到时再加上一条蔑视皇命之罪,本宫看他史万岁还怎样骄横。对了,史万岁并没有将羌人首领带进京,你可有把握”
他问的是礼部侍郎慕容,慕容正是在城门口拉卢恺衣袖的那名官员,他和当初死在杨勇手中地慕容询是堂兄弟,一向对东宫的官员都看不惯。
“卢大人可是忘了我慕容家的鬼军,史万岁队伍中有没有羌人,下官一眼就可以看出。”慕容堪傲然的道。
所谓鬼军,是慕容家的一家私军,最多是人数上万,其中多是异族组成,里面有大半羌人,这支鬼军异常残忍,打起仗来,所到之处烧杀抢掠之后当地几乎寸草不生成为死地,外人称之为鬼军,是形容这支军队过后,百姓都变成了冤鬼。
正因为如此,慕容军的私军战斗力也非常强悍,以前曾与太子地玄龙军齐名,不过大隋建立后,皇帝大力裁减私军,将天下兵权集于十二卫大将军手中,各个家族手中的私家都收归中央,鬼家也曾解散。
只是大隋是由高门大阀组成,各地壕强林立,京城没有私军,不等于地方上没有,解散只得表面而已,私下里各家依然蓄养了大批私军,朝庭也知道不可能将私军禁绝,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这些私军也只能私下活动。一旦暴露,朝庭肯定要打击。
听到慕容堪说的如此肯定,卢恺点头微笑:“好,这是史万岁自己找死,怪不得我们。”
第四十四章赤骑回京
等卢恺和慕容堪等人弹劾上去,史万岁的封赏已经下国,太平郡公,史万岁的爵位只差一级就是国公,加上史万岁原先本来就是左武侯大将军,史万岁的地位已是极其稳固。
得知这个消息,卢恺等人在为懊恼,第二天上朝时,卢恺只能指使礼部一名员外郎弹劾史万岁跋扈,只是这名倒霉的员外郎弹劾奏书刚递上去被皇帝以其打压功臣之名痛批了一顿,然后连贬数级,让卢恺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顿时不敢乱动。
“微臣多谢太子相救。”刚一下朝,史万岁重新来到东宫,等周围的仆役下去后,重新给杨勇磕头。
尽管杨勇昨天已经狠骂过他一顿,今天看到史万岁仍然是生气无比,不客气的骂道:“这次算你侥幸过关,不过,若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本宫不但不会救你,还会劝皇上斩下你的狗头,没有朝庭的命令,私放叛首,你这是要反天了。”
“是,微臣记下了,绝不敢再犯此事。”史万岁耸拉着脑袋,不敢相争,他身为大将军,连蜀王的面子也不卖,听到太子对他的喝骂,却是心悦诚服,不由想起两人第一次见面,他还想给当是还是随公国世子的杨勇下马威之事,如今已经过去十几年,当时的情景却历历在目,若没有太子,他纵然再有本事,也到不了如今的地位。
见到史万岁服软,杨勇才放缓了口气:“起来吧,本宫还要恭喜你此次又升了一级。”
史万岁这才起身。嘿嘿一笑道:“这都是殿下的功劳。”
“胡说八道,你打了胜仗,立功受赏也是应该。”杨勇笑骂了一句,厅中气氛顿时融洽起来,两人又聊起了这次南宁之战。
昨天史万岁虽然先来到东宫,却没有没有时间详细讲起这次南宁之战的详细经过,今天杨勇重新问起,史万岁难得有时间卖弄,将南宁之战经过说得经心动魄,他如何带兵穿跃天险。又如何从后方突然对敌人发起进攻,讲了个清清楚楚。
听完史万岁地讲述,杨勇仿佛亲自经历过南宁之战,这次隋军虽然在史万岁的带领下速战速决,可是隋军依然死伤惨重,伤亡达三千之巨。其中三分之一的人马都是在行军途中跌落悬崖摔死。尸骨无存。
杨勇郑重的问道:“你说说,经过此次教训。那个羌人首领翫是否会真正心服,以后会不会再次叛乱”
“这个”史万岁为难起来。羌人表面上虽然向大隋诚服,还勒石相记。只是谁也不能保证羌人不会反复,史万岁期哎了一下才道:“殿下放心,不管羌人是否会再反叛。末将既然可以征服他们一次,就可以征服他们第二次,若是下次再犯,末将一定会斩草除根,不会再糊涂。”
杨勇叹了一口气:“也只能如此了。
”
对于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眼下朝庭也没有太好的政策,现在朝庭重心仍然是在北方,南方许多地方都是不毛之地,属于原始状态,没有开发,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都异族骠悍,朝庭有效统治无法达到,只能以抚为主,严格来说,史万岁的做法其实也没有多大错误,杨勇才会替他遮掩一下。
历史上,要等到南宋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才转到了南方,随之南方的开发进度也大大加快,许多原先地不毛之地成了鱼米之乡,原先的土著除了往更偏远的地方迁移就只能被同化,那时南方才能算得上真正大治,如今离南宋还有六七百年时间,纵驶发展再快,也无法一下子超越数百年夏
马上就要到冬至了,天气也随之越来越寒冷,京城街头人流却越来越旺,与去年的大旱不同,今年整个关中都风调雨顺,到了年底,农民手中多少有一些积蓄,加上各个织厂已停工,发下了工资,织工手中的银钱比农民又多了许多,他们都多少要准备一些年货,以便过一个好年。
农也好,工也好,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无非就是图过年时能够轻松一点,手头宽余一头,能过一个肥年,一年到头也就值了。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汉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地福气。以
“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
后汉书中有这样地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不过,大隋冬至这一天却是祭天祭祖之日,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在隋朝,有“冬至大如年。”地说法,因此越是靠近冬至,百官越是忙碌,朝庭上下都要为祭天之事作好准备,皇帝也会召许多地方官进京,在冬至这天陪同皇帝一起祭天。
这些天,京城各个大门都趟开着,各地的太守,县令,大将,甚至几位王爷都会在这几天入京,礼部地官员全天都没有休息,守在城门口迎接着一个个地方大员。
当然,也不是什么官员进京都会有人迎接,能让礼部派出官员迎接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