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见太子如此重视,徐德言和乐昌公主心中又多了几分感动:“多谢太子”
“好了。你们下去吧。”
“是。”
其实让徐德言两人去仁寿宫,杨勇也有意让他们避辟风头之意,随着两人故事的传开。来东宫拜访两人的官员越来越多,徐德言夫妻两人固然是烦不胜烦,杨勇也是头痛,许多官员拜访徐德言夫妻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多是想和东宫拉上关系。倚为靠山。
若是确实有才能的官员,杨勇倒是不在意适当时候提拨一下,只是多数却是毫无才能之辈。这样的官员,只能锦上添花,根本就不能作为倚靠,杨勇自然是懒得答理。
杨约得到宣华夫人地吩咐,却并没有马上派人到东宫联系,依他之意,必定要拖延数日,以显得办事的难度,才显是他对宣华夫人忠心,还可以再在宣华夫人耳边嘀咕几句,东宫故意调难他派出的人,他费尽心力才勉强让东宫同意。
只是这番心思杨约却是白费了,第二天,他就接得报告,乐昌公主携夫婿求见,杨约大为懊恼,只得引乐昌公主,徐德言两人入宫,不过,他对昨天及时将乐昌公主的情况报告上去庆幸不已,否则就失去一个与宣华夫人拉近关系的机会。
不说乐昌公主姐妹见面有什么情景,数天后,乐昌公主留在了仁寿宫,只有徐德言单独一人回来,向杨勇禀报。
“什么,你想去边关”杨勇对徐德言的提议大为惊诧,没想到这个徐德言去了一场仁寿宫,回来就向他提出想去边关。
“是,微臣受太子厚恩,无予报答,听说边关地高句丽人,吐番人近年蠢蠢于动,正是用武之地,微臣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只是抄抄写写不在话下,边关文书,计室溃泛,正需人要有人填补,若能到边关略尽绵薄之力,也算能报答太子的大恩。”徐德言平静的道。
大隋兵精将广,只是读书人却少,许多将领尚且目无识丁,正因为如此,大
天下后,大力提倡教育,在各郡都兴办了官学,取得步,只是终究时间太短,学成之人太少,何况边关艰苦,即使每年有人学成,官员尚且不足,又有谁愿意到边关,除非是发配,否则根本没有读书人愿意主动提出到边关去。
徐德言才思敏捷,到了边关,又何止做一些抄抄写写的工作,只是杨勇却看不清徐德言的用意,一时之间也不好冒然答应。
其实徐德意提出去边关是夫妻商量的结果,乐昌公主与宣华夫人见面后,宣华夫人大为惊喜,姐妹两人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自然不会轻易放乐昌公主回去,而徐德言是男子,即使是在仁寿宫外围也不可久留,徐德言不想打扰妻子与妹妹地别后之情,只能独自回京。只是他实在怕了回京之后没完没了的应酬,与妻子相商,干脆离京一段时间。
乐昌公主想起丈夫每日醉惺惺的回家,也点头同意,只是夫妻两人受太子大恩却不能不报,若是就这么离去就是太子同意,他们夫妻也会愧疚不安,徐德言提出干脆到边关三年,三年之后,报答完太子大恩,他回京就向太子辞官,从此夫妻两人归隐田园,有空时再与宣华夫人见面,也胜似现在这样地京城生活。
乐昌公主虽然舍不得丈夫到边关受苦,只是想起三年之后二人就可以过随心所欲的逍遥生活,乐昌公主还是点头同意。
“徐爱卿,边关不但艰苦,而且要随时面对敌人,虽然你是文官,可以不用上战场,只是军情变化万端,到了边关,谁也不知道文官会不会有碰到敌人的时候,到时刀剑无眼,还有可能付出生命,你确定要去边关”
“回殿下,微臣也听过边关的一些事情,中原地大物博,南北迥异,微臣生于南方,长于南方,早就想到北方看看,也不枉人生一场,只是以前微臣在南方没有机会,如今微臣到边关即可以满足以前的殊愿,又可以为殿下做些小事,一举两得,还望殿下成全”
“这本宫倒是忘了,徐爱卿是一名诗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倒也相符,不过,不是本宫不愿答应你,只是你们夫妻刚刚久别重逢,如果本宫就将你派到边关,恐怕许多人都会骂本宫不通人情。”
“殿下,此仍是微臣自己所求,若无殿下成全,莫说三年,就是再过十年微臣说不定也找不到拙荆,殿下大恩,微臣无以为报,才自愿到边关为朝庭报效三年,三年后若微臣归来,还望殿下同意微臣辞官。”见太子不同意,徐德言终于说出来意。
“原来如此,你要辞官”杨勇顿了顿,心中暗叹,看来自己想将徐德言和乐昌公主牢牢拴在东宫地打算落空。
“是,微臣微沫之光,蒙殿下重用,本该兢兢业业,直至效死,只是微臣才华有限,难予帮上殿下大忙,而且微臣胸无大志,一心只想与妻子过两人逍遥生活,还望殿下恕罪。”
杨勇用心轻轻的敲着桌子,心中分析着得失,徐德言已生去意,若是强行留在东宫,心中难免有怨恨,反倒不美,若是放徐德言到边关,边关倒是多了一个人才,而且徐德言也还在东宫的掌握之中,三年之后,谁知道会发生何事。
“你若去边关,那你妻子如何办”
见太子口中有松动之意,徐德言顿时大喜:“回太子,微臣知道没有带家眷之理,微臣妻子会留在京城与宣华夫人作伴。”
“好吧,若要去边关,本宫给你二个选择,一是去领护东夷校尉罗艺罗将军帐下效力,一是去上柱国史万岁处效力,这两人,一个在辽东对着高句丽人,一个在益州对着吐蕃人,无论辽东也好,益州也好,都是真正地前线,你愿意去哪里”
徐德言知道无论是罗艺还是史万岁都是太子心腹大将,他想了想,道:“回殿下,微臣愿意去辽东。”
现在吐蕃人还没有高句丽人强大,而且益州虽然没有中原繁华,只是归华已久,要比辽东好的多,见徐德言愿意去辽东受苦,杨勇点了点头:“好,本宫同意了,过几天,本宫会向吏部发文,到时有正式任命,你就可以启程了。”“多谢殿下。”徐德言行礼告退。
第三十五章软硬兼施
徐德言只是东宫的官员,杨勇自然可以自行任命,不德言要到边关赴任,那就必须通过吏部,以前韦世康做吏部尚书时,与东宫关系良好,杨勇只需派人传一个口信,重要之事手书一下,韦世康无不办得妥妥帖帖。
如今韦世康已调任荆州总管,吏部尚书成了牛弘,牛弘此人与东宫关系平常,虽然有人主动去边关任职,牛弘应当乐见其成,不会设制什么障碍,杨勇却不能如此随便,还是决定亲自与牛弘交待一下为好。
这天早朝一结束,牛弘刚刚出了皇宫,就听到旁边有人喊道:“牛大人,等一等。
牛弘转过头,见叫住自己的正是东宫护卫头领杨石,连忙停下脚步:“杨大人,不知找本宫何事”
杨石微露笑意,道:“牛大人,太子有请。”
听到太子有请,牛弘顿时不再言语,安心的跟在杨石后面向东宫走去,心中暗猜,太子找自己究竟有何事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