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光,随时准备覆盖到陈军军营。
陈军阵地上一片肃杀,这已是双方交战第十五天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隋军巨大的人力优势越来越体现出来,面对着隋军每日不停的进攻,就是铁人也会累坏,开始陈军还能保持反击,如今陈军已基本失去反击能力,他们甚至不愿意多消耗一点体力,因为若是战场反应稍慢,下一次敌人进攻时,死的可能就是自己,只能静静
着敌人的进攻。
随着隋军一步步的移动,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所有人都下意识的紧握手中的兵器,默默的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撕杀。
“放箭”
“嗡,嗡。”弓弦颤动声响起,无数的羽箭从陈军阵营内飞出,将整个阳光都遮挡了一大半。
面对着天空中密密麻麻飞来的箭支,正在前进的隋军丝毫不予理会,他们身上都穿着厚厚的铁甲,除非射中了眼睛或者是铁甲微小的接合处,否则这样的羽箭难予对他们构成威胁,当然,如果换成攻城,面对着床弩的攻击时,再厚的铁甲也没有用。
“铮,铮。”箭支落在了前进的隋军铁甲步兵当中,发现金属相撞的交鸣声,顿时火花四溅,落下的箭支弹到了一边,偶尔发现卟,卟入肉之声,这样的箭支入肉不深,只能摇摇晃晃的挂在隋军身上,稍一用力就能拨出来。
“放箭”眼看第一波箭雨无用,陈军却丝毫没有停止放箭的意思,他们的目的并不是隋军的重甲步兵,而是跟在重甲步兵身后的隋军弓箭手,这场战争是在陈军的家门口进行,陈军的装备虽然不比隋军弱,可是唯独在重甲步兵方面却不能和隋军相比,南方水网密布,军士无法穿着沉重的盔甲作战,面对北方的进攻,也多是依靠长江天险进行防御,铁甲步兵不但价格昂贵,而且无用,陈军自然不会配备,如今双方在城外决战,昨天陈军已在隋军的铁甲步兵上吃了一个大苦头。
“咻咻”这一次,无数的利箭越过隋军的铁甲步兵,落到了铁甲步兵身后的隋军弓手当中。
“卟,卟,卟。”箭羽入肉声的传来,跟在铁甲步兵后面的隋军弓手终于受到了重大损失,近百弓手倒了下来,他们的鲜血汨汨流出,渗到了这片早已用鲜血喂饱了的土地。
“退止”
后面跟着的弓手陡然停了下来,后退数步才重新立住,前面的铁甲铁兵依然在缓步前进,双方渐渐的拉开了距离。陈军的箭手再一次发射,不过,这次他们的箭羽只能飞到隋军铁甲步兵与弓手的空隙。
“杀”
双方越来越近,隋军的铁甲步兵总算推进到陈军阵前,数千人齐声大吼,整个战场清晰可闻。
“杀”陈军毫无示弱,前面弓手一分,迅速退下,换上来的是长枪兵和厚重的大刀手,隋军的铁甲虽然结实,却没有到刀枪不入的地步,若是用大力,总能刺穿,而大刀重数十斤,砍在身上即使无法砍开,也能将人震个半死。
铁甲步兵行动不便,用来抵挡铁甲步兵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深沟壁垒,只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攻击,陈军营前的沟壑早已填平,开始陈军还每晚派人重新挖沟,只是现在他们已经没有这么多精力做这一项工作,在明知对方出动铁甲步兵的情况下,也只能靠人命来填补窟窿。
“铮铮铮”无数兵器相交声传来,同样的兵器刺在人身上,隋军随便一扎就能在陈军身上扎一个大洞,而陈军却要用尽全身力气才能刺入隋军身体中,一具具尸体倒了下来,双方的伤亡不成比例,不过,陈军还是死死的抵住隋军铁甲步兵的突进。
“射”不知不觉,隋军刚才停下来的弓箭手又跟了上来,刹那间,无数的羽箭飞往陈军营地。
“咻咻”箭羽落在陈军密聚的阵形中,带来的伤亡难予估计,刚才还密密麻麻的陈军前阵人头顿时稀疏起来。
“杀”隋军的铁甲步兵随即突进,将陈军稀薄的防线冲得七零八落,打开了一个大缺口。
“杀”两侧的隋军轻骑看到便宜,象闻到鲜血的鲨鱼一样,马上向这个缺口发起了冲击。
“稳住,稳住。”战阵上全是陈军军官沙哑的声音。一队队陈军迅速填补上来,双方又形成了新一轮的绞杀。
第九十七章故人
离陈军阵地二里处,竖起着一个高高的木台,站在木战场的形式一目了然,除了正在参战的将领,其余隋军高官此时正簇涌着杨广对着前方指指点点,眼看着隋军节节推进陈军阵地,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笑容。
杨广看得热血沸腾,心中大感快意,他不是第一次参加战争,和突厥人,吐谷浑人都打过仗,只是突厥人,吐谷浑人都是骑兵,讲究一击不中,马上退走,隋军在与他们作战时,多半是在茫茫的草原上甚至沙漠中寻找人影,哪有这样两军对垒的痛快场面。
何况这场战事虽然全部是由贺若弼指挥,只是他究竟是行军元帅,一旦击败了陈军,史书在记载灭陈之功时,必定会有他晋王浓浓的一笔。见隋军占了上风,杨广忍不住道:“贺若总管,敌人的阵地已经被突破了,何不马上发起更大的攻击”
贺若弼双手搭在双眼前,正在仔细的观察战场形式,闻言忙道:“回晋王殿下,陈军还没乱,再等等看。”
老实说,对于杜彦、薛道衡、王韶等人给他的支援,贺若弼只有高兴,只是晋王也来到北门,贺若弼则多少有点担心,万一晋王年轻气盛,执意要亲自指挥,贺若弼生怕到时让到手的肥肉给飞了。
不过,好在晋王并没有给他过多的干涉,就是有想法也会先征求他的意见,只要他反对。晋王多半不会坚持,这让贺若弼对晋王大起好感。
杨广果然只是随口一提而已,见贺若弼反对,顿时不再言语,远处地隋军在冲破第一道防线之后,仿佛受到极大的阻碍,战局又陷入僵持之中。
在建康北面交战激烈时,南面新林的数万隋军也没有闲着。不过。他们更多的应对陈军的援军。城中的陈军也有自知之明,龟缩在城中不动,除了北面的八万陈军外,城中只有二万真正的精锐军队,这二万人要防守三面城墙,自然没有胆子出城与隋军交战。
得知建康城被围,各路陈军都想法救援。荆州刺史陈慧纪亲率三万将士,楼船千余艘,沿江顺流而下,想要救援建康,却被秦王杨俊所阻,并趁陈慧纪抽调入马之际,将江中三条铁链破坏,杨素。杨俊两人得以合兵。隋军顿时声势大振,陈慧纪也只能勉强自保。
除了陈慧纪,其余各路援军则不成气候。多则三五千人,少则甚至只有数百人,还没有到建康就被隋军击溃,加起来也有数万人之多,这些击溃地陈军大多数被俘虏,不过,许多人只是收缴兵器后关了一天就放回,甚至有些人还进入了建康城。
徐德言满脸无奈地从皇宫中返回驸马府,外面战鼓喧天,连城中地百姓也能听到,皇帝依然故我,日夜召集文人墨客写诗填词,将其中描写艳丽的句子挑出来,交给宫女演唱,徐德言身负江南才子之名,内心虽然忧心如焚,却也不得不强作欢颜,在皇帝身边陪侍。
今天徐德言写下了“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两句,本意是提醒皇帝再这样下去,陈国已经时日不多,本以为皇帝会生气,没想到还被陈叔宝大大夸赞了一番,皇帝甚至亲自动手写下了一首和诗,直接命名为玉树后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