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6(2 / 2)

逆隋 老茅 2337 字 2023-10-06

被这老和尚一阻,杨勇已没有了游兴,偏偏老和尚还一直陪在杨勇身边,对杨勇介绍各个佛像来历和事迹,杨勇不置可否,即不反对,也不同意,让老和尚空有一肚子话只得烂在肚子里。

不出杨勇所料,里面的释迦牟尼佛像更是外面佛像数倍,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像,整个大兴寺铜像有五六十尊之多,许多都是新铸之像,看来寺中的铜像一直在增加,说不定过个几年,这大兴寺院有数百尊铜像杨勇也不会奇怪。

这里的佛像越多,香火越旺盛,杨勇就看得越气闷,在大兴寺匆匆转了一圈,再也没理老和尚的哆嗦就带着侍卫扬长而去,老和尚本想留杨勇等人吃一顿素斋都没有机会开口。

一直目送杨勇离开,老和尚才转身朝后院走去,大兴寺占广阔,后院竟然是一片数十亩大小的森林,显得分外幽静,数人合抱大树随处可见,这些树木至少有数百年树龄,显然是建寺时保留下来,在大兴城中,这样树木在每个坊都可以见到,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设计大兴城的宇文恺确实考虑周到,不过这么多大树集中在一起末被破坏却是少有。

此时林中道路上,两棵高大松树下正摆放着一幅棋盘,一边是一个中年僧人,另一边却是一个脸上已长满络腮胡子的少年,若是杨勇看到的话马上就会认出来,那少年正是李渊。难怪老和尚虽然没有见过杨勇,却能一眼认出。

老和尚走路几乎是悄无声音,直到身边两人才听到脚步声,抬头见到老和尚,两人连忙起身,单掌合什,同时叫道:“师叔,大师”

老和尚摆了摆手:“唐公,方丈,不用多礼。”

“大师,太子一行可是走了。”李渊忍不住发问。

老和尚点了点头,慧远还是在李渊小时就和李家来往密切,李渊父亲死后,李渊还借住在当时慧远主持的寺庙数月时间,为自己父亲念佛送经,新城建好之后,大兴寺由慧远主持,李渊经常来到此寺与慧远交往,今天突然发现太子出现在寺中,李渊吓了一大跳,还以为太子是想再找他训一通,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可能,才告诉了慧远。

慧远一听太子到来,马上就想摆开阵式迎接,却被他的师叔智炫所止,太子妃虽然来过寺庙不少,太子却是第一次来,太子不喜佛事,他们自然也有耳闻,既然太子这次微服前往,智炫就要利用这次机会给太子留下一个佛门高深的映像,没准能让太子改变想法也未可知,才有智炫突然莫测高深的出现在佛像前。

听到杨勇走了,慧远不由跌坐叹道:“师叔,你何不留太子在本寺用一顿素斋”吃人嘴短,慧远也深知此理,听到智炫就这么将太子放走,即使是他师叔,也忍不住埋怨。

智炫苦笑一声:“老僧又何尝不想留,只是太子根本没有给老僧开口的机会。”

听到此话,慧远脸然顿时大变:“莫非太子真有厌佛之意,若是日后登极,再行灭佛之举,岂不又是我佛的一场浩劫”

智炫摇了摇头:“方丈不必惊慌,太子厌佛或许有之,不过,要行灭佛之举却是不会,老僧观太子只是对佛门颇有微辞而已。”

慧远听了心中稍安,却还是感觉象一块大石一样压在心中,当年武帝灭佛时,他正是三十多岁,连武帝也敢直言恐吓,如今重新得到皇帝优待,成为大兴寺住持,他绝不想再面对一次朝庭的禁佛。

杨勇从大兴寺出来就一直沉默,让杨石,刘虎等人也都跟着象闷胡芦,不敢多言。

数天过后,杨勇刚下朝东宫不久,家令邹家腾来报,云定兴带着一个怪模怪样的东西求见,杨勇心中一阵狂喜,莫非自己让云定兴改进纺织技术有进展,连忙道:“快,让他进来。”

第二十一章敬献

一会儿,云定兴已经跟在邹文腾身后进来,后面还有具怪模怪样的大木架,云定兴手上还拿着一根铁棍,满脸都是兴奋,进入大厅后,连忙命令两人将木架放下:“拜见太子殿下。”

“唔,云卿今日脸上如此高兴,可是有好消息告诉本宫”

“正是,太子请看,有了这具东西,日后纺布至少可以快上二三倍。”云定兴献宝一样将木架拿到杨勇跟前。

杨勇大喜:“是吗,我看看。”杨勇将这个木架拿起来仔细观看,木架上方有三个并排的轮子,下面还有一个踏板,杨勇前世是农村出身,对于那种家用缝机还有映像,这具木架显然是吸收了杨勇对云定兴所讲的脚踏设计,踏脚与三个轮子用滑绳相连,只有用脚踩上去,轮子就会飞快旋转,杨勇一看就是明白,这正是自己要的织机。

杨勇到过织场参观过现在的纺织,都是女子使用手摇的单锭纺车,有了这个木架,不止可以同时形成三锭同纺,而且脚踩的速度大大快于手摇,还将人双手解放出来,这一优势和以前相比又何止快上三倍。

这个纺车其实已经相当于数百年后黄道婆创造出的三锭脚纺车,此纺车一出,一百余年后,大明凭此成为吸纳世界财富的海洋,黄道婆家乡江一带一跃成为全国纺织中心,历几百年而不衰。十六世纪初,当农民织出的布,一天就有上万匹,淞江布远销世界各,直到十九世纪英国的珍妮纺织机和蒸汽机出来,才打破东方在纺织方面的优势。

“好好”杨勇看得连赞不已:“云爱卿,仅此一项足可以留名清史。”

虽然看似简单的改变。但若没有人去研究,就是数百年后也不一定有人能做出来,有了这个纺车,很快北方就会超过南陈,成为新的纺织中心。到时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南方都无法抗衡,何况有了这个利器,对付草场各个民族也有大用。

云定兴被说的有点受宠若惊,讷讷道:“卑职不敢居功,这都是太子指点之功。”

“该你那份功劳还会是你的功劳,你放心,我会如实向朝庭汇报。到时少不了你一官半职,对了,你手上拿一根铁棍干什么”。

云定兴脸上兴奋的通红,听杨勇问起,连忙道:“殿下,对了。这铁棍是用来脱棉籽使用,有了他。可以加快脱籽七八倍,以后棉布可以大大降低价格了。”

所有布中,以棉布工序最多,种植,采摘。去籽。弹棉,纺纱,最后才是织布。每一项都要耗费大量劳动力,因此棉布现在还没有普及,杨勇第一次问价时才发现棉布价格竟然是丝绸价格三四倍,听到这根铁棍就可以将脱籽效率提高七八倍,杨勇不免怀疑:“怎么使用”

云定兴早有准备,直接从身上拿出十来个还没有脱籽的棉球放在上,用铁棒上下一碾,里面的棉籽顿时被碾了出来。云定兴将已脱籽棉球递到杨勇手上,得意的道:“殿下,你看,如此岂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