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皇二年的元月,就在突厥人退出大隋边境时,陈宣帝病缠绵良久,自知不久于人世,他头脑一发昏,不但将太子陈叔宝召入宫中,又把外的始兴王陈叔陵、四子长沙王陈叔坚也一并召入宫中服侍医药。
始兴王陈叔陵一直对皇位垂涎三尺,得此良机哪会放过,不过此人算是愚蠢透顶,他以为杀了太子陈叔宝自己就能当皇帝,打算趁着陈宣帝病死时混乱的时机,自己亲自动手杀太子。
只是宫中不准带兵器,陈叔陵找到了办法,命令掌管药材的官吏将切药刀磨快,甲寅日,陈宣帝病死,宫中一片忙乱,陈叔陵又重新命令亲信到宫外取剑,令人发笑的是亲信并没有明白他的意思,给他送来的是上朝作装饰用的木剑,陈叔陵无奈,只得重新取了一把切药用药刀备用。
陈叔陵的动作引起了长沙王陈叔坚的注意,顿时留心观察着二哥的一举一动,第二日晚,陈宣帝尸体入敛,太子陈叔宝抚棺痛哭,陈叔陵冷不防从衣袖中抽出切药刀向陈叔宝脖子上砍去,一刀正当陈叔宝脖子,陈叔宝当即倒昏迷。
陈叔陵正要再补刀时,太子生母柳皇后急忙跑过来救儿子,被陈叔陵连砍数刀,太子母也正在殿上,见此情景,从后面抱住了陈叔陵的胳膊,太子得以醒转,急忙逃离,陈叔陵又去抓太子衣服,被太子奋力挣脱,陈叔坚见此情景,才上前将已发疯陈叔陵顶到柱子上,把他手上的切药刀抢去,并用丝带将陈叔陵绑在柱子上。
陈叔陵和陈叔坚同为亲王,陈叔陵虽然今日大逆不道谋杀太子,没有太子的命令,陈叔坚却是无法外置陈叔陵,此时太子被他的乳母扶出了大殿,陈叔坚只得出去寻找太子下命令,绑住柱子上的陈叔陵趁机挣脱,逃出殿外。
陈叔陵逃出去后,还没有死心,在城中聚集了一千名左右士兵,企图攻打皇城,太子舍人司马申马上向柳皇后禀报,柳皇后以太子名义征召右卫大将军萧摩诃平乱,陈叔陵的大军不堪一击,被萧摩诃带着数百人击破。
眼见大事不能成功,陈叔陵回内室将自己的妃子和宠妾全部杀死,带着数百名部下想乘船过长江,投奔隋庭,只是一行人很快被官军拦下,陈叔陵也死于乱军之中,他的皇帝梦只作了几天就死于非命。
此番叛乱,对南陈来说虽然没有引起大的动乱,太子也保住了性命,只得脖子上受了重伤,无法处理朝政,陈叔宝登极之后,只得尊奉生母柳皇后为皇太后,暂时由皇太后处理朝政,陈叔宝自己在承香殿养伤,长沙王在此次叛乱中救过皇帝,被封为司空,并兼任骠骑将军,扬州刺史。
南朝的这一变故在开皇二年二月底就传到了长安,隋庭上下都是大喜,眼下南陈新皇刚立,而且不能亲自理事,无疑是南陈最虚弱的时刻,此时若对南朝进攻,当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是隋庭自己也刚刚与突厥大战一场,眼下伤口还没有愈合,许多边境遭遇兵灾的百姓需要朝庭救济,开皇元年积累的一点财富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俗话说皇帝不差饿兵,此时再与南陈交战,未免太过穷兵黩武,即使赢了,对国力也是无补。
杨坚举棋不定,召集群臣商议,朝堂上各大臣吵成一团,武将们都嗷嗷叫着一统南方,许多文官却纷纷反对,眼下隋庭犹如大病一场的病人,如何能再承受一场战争,礼部的官员更是从礼不伐丧说起,要求撤回大隋边境人马,并派人去南朝吊。
对于礼部官员的说法,武将们斥之以鼻,打仗又不是儿戏,哪管对方有没有丧事,不过度支尚书杨尚希的发言却让那些头脑发热的武将们宛如从头浇了一盆冷水,大隋国库至多可以勉强支撑官员的俸禄到夏收,如果战事一起,所有官员的俸禄停发,也不过支撑一支数万大军一月的用度,一月过后,要么士兵自己从战场上抢,要么饿着肚子打仗。
第八章卜卦之说
大家不拿俸禄,带着士兵空着肚子打仗,即使是最狂没有了声音,到最后还是礼部官员的提议占了上风,大隋遵询不伐丧的古礼,派人对南朝吊。
这次吊的人选很重要,此人的身份起码不能太低,让南陈觉得隋庭没有诚意,而且能力出众,最好能借此机会尽窥南陈虚实,最后选来选去,选中邓国公窦炽为正使。
窦炽身为太傅,身份无比尊庞,在魏时就显示出非凡才能,战功赫赫,只是年龄已过七旬,杨坚担心其年老不能胜任,有意为他选一个副使,向众臣问道:“谁人可为副”
众臣第一个就想到长孙晟,不过一提出来,杨坚马上摇头否决,接着众臣又提出多人,杨坚都不满意,杨勇倒是想自己到江南走上一场,只是知道没有可能,向杨坚推荐道:“父皇,儿臣以为唐公李叔德可胜任。”
李渊自从杨勇带玄龙军回京后,就一直留在京城,最近刚刚娶了上柱国窦毅的女儿窦诗雅为妻,也算成家立业,独孤氏本有意与窦毅联姻,让杨广娶窦毅女,没想到碰了一个软钉子,窦毅借口女儿窦诗雅刚强,要求自选女婿。
窦毅说女儿自选女婿之言倒非虚语,窦毅妻子为襄阳公主,是周武帝的妹妹,窦诗雅从小在宫中长大,很得周武帝宠爱,从小聪明过人,周武帝为了得到突厥帮助,废掉自己的皇后,迎娶突厥可汗之女为后。不过。将阿史那皇后娶回来后,周武帝对皇后并无什么好感,夫妻常处于失和状态。
窦诗雅对舅舅周武帝与皇后夫妻失和的状态非常担心。劝周武帝说:“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时窦诗雅不满十岁,能有如此见解。顿时语惊四座。周武帝正色以对,立即接纳小甥女进谏,对阿史那皇后态度大为转变。
窦家女儿聪明从此传遍了各个王公世家,求亲人络绎不绝,却都遭到窦毅回绝,用的便是女儿自选婿之言,独孤氏碰了一鼻子灰,只得打消念头。她当然不会让儿子自降身价,去参加窦诗雅的挑选。
窦诗雅从小在宫中长大,对大周政权当然鼎立支持,杨坚接受周静帝阐让时。窦诗雅在家中捶胸顿足道:“恨我不是男儿,不能解救舅氏祸患。”以窦诗雅态度。当然不愿意嫁给夺去宇文家江山的杨家。
不过,拒绝当朝皇后的亲自求亲,窦家也怕日久事情有变,马上给女儿进行比武召亲,窦诗雅的母亲襄阳公主容貌已是不凡,窦诗雅更胜一筹,又加上她的聪明数年前就传遍长安,顿时引得长安权贵子弟纷纷参与,经过重重选拨,最后李渊以箭射中屏风上画着的孔雀双眼而中选,雀屏中选即由此而来。
若是其他人娶了窦氏,独孤皇后心中肯定会大大不满,偏偏李渊是独孤皇后姨侄,杨勇没有观看过李渊是否果真如传说中的击败所有竞争者入选,如此巧合,心中不免怀疑窦诗雅恐怕早已看上李渊才故意放出的风声。
只是如此一来,李渊和杨广算是有了介隙,虽然此时杨广年龄小,暂时不会介意,不过,只要杨广以后想起本来原定是他的妻子却嫁给了李渊,心中总会不舒服,杨勇不用担心李渊会和杨广走得太近,才放心推荐李渊。
对于李渊,杨坚倒是没有多少想法,李渊父亲早死,他对这个姨侄多少有些怜悯,让他到陈国走一走也好,杨勇一提李渊,杨坚就点头答应,出使陈国的正副使就此确定下来。
下朝之后,回到东宫没多久,杨勇正在向章仇太翼请教陈国之事的见解,家令邹文腾来向杨勇报告:“禀太子,唐公李渊求见。”
gu903();家令相当于总管之职,邹文腾是独孤皇后为东宫所选,是随国公府的老人,以前在随国公府时,仗着独孤氏的信任,对杨勇及其兄弟有时也敢阴奉阳违,杨勇看在独孤氏面上,本来想用一段时间就换掉,没想到邹文腾自进东宫以来,颇能察颜观色,又讨得了太子妃的欢心,杨勇一时找不到他的错误,只得继续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