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臣讲解突厥人具体情况,方能找出应对突厥之法。”
“长孙晟”杨坚不由皱了一下眉头,长孙晟去年被委任为送亲副使。护送千金公主嫁到突厥,在一次狩猎中,长孙晟当着沙钵略的面,一箭射下双雕,顿时整个草原都轰传长孙晟的威名。
要知道突厥人虽然善射,可是要射下一只大雕依然是艰难之事,大雕通常飞得又高又快。普通人长箭连大雕羽毛都难予挨上,若是有人能射下一只大雕,一辈子都可以向别人吹嘘,何况是一箭双雕。
沙钵略立马就将长孙晟强留,不让返回中原,让长孙晟担任突厥人箭术老师,直到杨坚登极之后数月,长孙晟才由长孙家族出钱买通突厥贵族,将长孙晟赎了回来。如今回到长安才七八日。
对于长孙晟的才华,杨坚一方面是欣赏,一方面却是暗自警惕,长孙家族是前魏皇氏。如今长孙的叔父长孙览为东南道行军元帅,长孙的另一个族叔长孙平是寿阳总管,长孙晟哥哥长孙炽正持节巡视东南道三十六州,长孙家的实力已经不小,对于最有才华的长孙晟,杨坚反而不打算重用,听到长孙晟的名字才会露出奇怪之色,周篡魏,隋篡周,杨坚当然要防备魏再篡隋。
只是杨勇的话不无道理。长孙在突厥人盘待了一年多时间,而且刚刚回来,当然对突厥最为熟悉。杨坚勉强道:“传旨,宣长孙。”
接到皇帝旨意,长孙晟以最快的速度进宫,等他到了皇宫时,早朝已经下了,杨坚在侧殿接见了他,身边的大臣除了太子杨勇外,只有太尉于翼、尚书左仆射高颖、兵部尚书元岩廖廖几人。
待长孙晟参拜完毕,杨坚道:“长孙爱卿,突厥狼子野心,已在大隋边境数千里集结兵,爱卿刚从突厥回来,可为朕一解突厥之虚实。”
长孙晟连忙从怀中掏出一份奏章:“回皇上,这是臣在回来之路中赶写奏疏,臣已将突厥人虚实和应对之法尽写于此,请皇上御览。”
内侍张权连忙从长孙晟手上接过奏疏交到杨坚手上,杨坚快速看完,叹道:“长孙郎大才,太子,你也看看。”
杨勇将奏疏接过仔细观看,长孙晟的奏疏很长,里面不但将突厥人虚实写的一清二楚,而且还阐明对付突厥南侵完整思想,长孙晟在最后提出三点:一、眼前敌强我弱,不宜正面交锋;二、突厥虽强,但内部充满矛盾,玷厥、阿波、处罗侯与沙钵略貌合神离,东方属国奚、习不堪突厥的勒索,也有离心叛意,容易分化瓦解;三、如果采用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策略,最终便可孤立沙钵略可汗,一举而空其国。
长孙晟这篇策略比起高颍简单节节抵抗自然要高明许多,杨勇在长孙刚回来时其实已见过他一面,长孙晟的车骑将军只是五品,并不能直接见到皇帝,长孙晟本来想托杨勇将奏疏呈给皇帝,杨勇自然早已知道长孙晟胸中韬略,此次再看一遍,很快就将奏疏看完,又将奏疏递给高颍。
杨坚心里不的回味着长孙晟奏疏所言,越来越觉得精妙无比:“长孙爱卿所说玷厥、阿波、处罗侯与沙钵略貌合神离,可否为朕详细解说”
“禀皇上,突厥帝业多是兄弟相承,从伊利可汗、逸可汗、木杆可汗到佗钵可汗,都是如此。照此沿袭,佗钵理应传位给五弟玷厥,而佗钵可汗在继承汗位之前,曾答应其兄木杆可汗,死后将传位于木杆可汗长子大逻便,只是最后可汗之位却被摄图强势夺去,因此国内多有不服者”
杨坚反而被说得糊涂,打断长孙晟的话:“谁是摄图,谁是大逻便”
“禀皇上,大逻便即为阿波可汗,摄图为沙钵略汗,而处罗侯则是沙钵略汗之弟,如果按突厥风俗兄死弟承,佗钵死后,接位的便是玷厥,如果按中原父死子承,佗钵可汗之位应该还给大逻便,摄图以军力生生压服众人坐上的可汗之位并不稳当。
为了不使突厥分裂,沙钵略只得封玷厥为第二可汗:即达头可汗;封大逻便为第三可汗:即阿波可汗;又封其弟处罗侯为第四可汗:即突利可汗,沙钵略封处罗侯本意是加强自己兄弟力量,只是突厥弟承兄业的习俗,让沙钵略对其弟也存戒心,虽让处罗侯主管东方军事,却并不是完全放心;处罗候却也因此存有奢望,他曾与卑职暗立盟誓,想借我大隋之力,里应外合,以图进取。
突厥之所以现在才进攻大隋,和突厥内部不稳也有很大关系,突厥四汗各统一部兵马,此时四汗统一行动,不过是想从中原多掠得物质,除了沙钵略想提升自己威望,坐稳汗位会力战外,其余三方以观望具多,如果皇上能各派人对其拉笼,突厥三路大军大有可能不战而退,最后单单只剩沙钵略一人,我大隋击之便易矣。”
第二章付之流水
孙晟的话仿若拨云见日,一下子就使大殿上众人沉甸转起来,杨坚脸上全是微笑:“若三路大军真的可退,长孙爱卿此疏可抵数十万大军。”
杨勇在旁附和道:“父皇,长孙卿此前在突厥曾经一箭两雕,正是利用两雕竞食,争夺一只黄羊才能得手,如今突厥可汗之位便是那头黄羊,却是四雕争食,正是长孙卿再展神箭之际。”
“太子所言有理,各位看如何”杨坚略带得意的问道。
高颍和元岩等人连忙回道:“皇上英明,此事于大隋有百利而无一害。”
长孙晟连忙自请:“皇上,达头之事好办,他与沙钵略裂痕最深,只须派一个德高望重大臣西行,赐以狼头大,必滋达头非分之想;待其遣使来朝,再特意引居沙钵略使者之上,争食情景必然出现。东路该去的方多,除分化突厥属国奚、习等外,还得离间沙钵略弟处罗侯。臣曾与他立有盟誓,别人前往,恐非所宜。臣之所议难免不周,还望圣意裁决
杨坚点头微笑:“朕命你为大隋使节,马上出使奚、习两番,而后转至处罗侯牙帐,你刚从突厥回来,又要再往突厥一次,这次就辛苦爱卿,事成之后,朕定会有重赏。”
“多谢皇上”长孙晟连忙跪谢恩。
其实长孙晟先护送千金公主到突厥,被突厥扣压了一年不屈,此番又献上如此计策,若是换了一个人,早就可以连升数级,对于长孙晟。杨坚却是莫明其妙的不放心,只是开空头支票。
长孙晟却是没有多想,反而为刚回来就又能为大隋重立新功而兴奋,他此时急于赶着回家收拾一番,刚出皇宫,长孙晟正要跨上马背,听到后面声音叫道:“长孙卿,请稍等。”
长孙晟连忙停止上马,转身施礼:“见过太子。”
杨勇快步来到长孙晟面前,拉住他的手:“二哥。不用如此多礼,走,我和你同行一段,有话对你说。”
长孙晟退下一步:“太子请勿如此称呼,君臣有别,若是传了出去恐怕对太子声誉有影响。”
见长孙晟如此,杨勇心中有点黯然。他今日特意引长孙晟拜见父亲,就是想让杨坚重用长孙晟,没想到杨坚会如此小气,虽然采讷了长孙的计策,却是毫无封赏,私下不由警觉,莫非正是长孙晟与自己有结拜关系之故。
一名亲兵将杨勇的赤影牵了过来,杨勇先跨上马背,长孙晟才重新上马。故意落后杨勇一个马头,杨勇侍卫只在后面远远跟着,两人同行了一大段距离,杨勇仍然没有说话。长孙晟忍不住道:“太子,不知找微臣何事,微臣明天就要重新出发前往突厥。必须马上回家准备。”
杨勇叹了一口气:“二哥,你难道当真如此和我疏远”
gu903();长孙晟脸上微微抽动一下,周代魏后,对前魏皇室子弟虽然没有进行屠杀,许多人还是高官厚禄,那些前魏皇室却早已养成小心谨慎的家风,杨勇在国公之子时折节下交,长孙晟还能勉强接受。如今杨勇已是太子,他又怎能不知进退,当真与太子称兄道弟。苦笑道:“太子,请不要为难微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