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罗艺手中马鞭已经挥了出去:“瞎了你们的狗眼,连前线总管的使者也敢阻拦,你们的刺史府在哪里”
城口几名兵丁见对方如此骄狂,顿时懵了,一人指了指前面宽阔的大道:“一直走,看到中间最大的府第就是。”
罗艺不再答话,一催坐骑,和杨石。杨啸天三人在大街上呼啸而过,路上的行人顿时纷纷走避,对着三人的背
大骂。
三人走后,一名士兵才反应过来:“他们说是前线总管派来的使者”
众人大惊,暗道不好,前几天刺史大人好象通知过,凡有人冒充前线总管派人使者,一例先拿下再说,见三人去远。众人顿时面面相觑。
一人向自己小队长问道:“大人,要不要追击”
“追个屁,没见到人家一人三马,怎么追,你们跟我口风严点,有人问起,就说没有见到什么前线总管派来的使者。”小队长喝斥道,他心中却想,有谁胆敢冒充前线总管使者。没准是大人和人家闹了别扭,咱们犯不着掺合。
三人很快来到刺史府,刺史衙门果然气势非凡,光那高高的台阶,门前威武的石狮就让人生出敬畏之心,在大门口,更是有两排共八名大汉腰佩长刀,虎视眈眈的盯着过往的行人,好象每人对刺史府都心存歹意。虽然是最热闹大街,可是靠近刺史府的半边愣是没有人经过。
这刺史府不可能硬闯。否则三人有三头六臂也没有本事硬杀进去,罗艺等人甩镫落马,快步向大门走去:“尉迟大人有军令传达,快带我们去见郭剌史。”
一听是尉迟大人派人,几个看门的军士不敢怠慢,他们跟随郭子胜日久。自然知道郭大人是蜀国公的老部下,也没来得及问是哪一位尉迟大人,匆匆道:“你们等着,我马上去通报。”
若是他们知道这三人是从北门入城,肯定就知道三人和尉迟家一点关系也没有,此时郭子胜在衙门中也正在烦扰着,他是尉迟迥的心腹,知道尉迟迥对杨坚抢了大前疑的位置很不满,所以听到天元皇帝去世,杨坚又做了大丞相。自己的老上司蜀国公肯定会气得暴跳如雷,有心替自己的上司出一口恶气,所以非但不执行杨天的调兵令,反而扣压了杨天亲兵。
不过,郭子胜做事也只是一时冲动,做过之后又害怕起来,无论是杨坚还是杨天,都不是他现在所能对抗,一不小心。自己的性命就得搭上,只是如今已骑虎难下。就是放了杨天的亲兵也难保无事,如果亲兵回去添油加醋一说,恐怕马上就要面对杨天的数万大军。
他此时正是六神无主之际,对杨天的亲兵杀又不能杀,放又不能放,等下去也不是办法,不管杨天有没有等到他的亲兵,恐怕过不了几日就会率大军经过宁州,到时开不开城门,要不要迎接都是一个难题。
听到门卫来报有尉迟家的军士过来传令,郭子胜顿时大喜,顾不得辨别真假,起身就往门外跑,边跑边问:“蜀公的使者在哪里”
郭子胜幕僚连忙大喊:“大人,你的官服。”
郭子胜现在哪还管什么官服,理也不理身后幕僚叫声,肥胖的身躯迅速在前方消失。
罗艺稍等了片刻,就看到一个四十多岁,身体肥胖的中年人身穿便服出来,搞不清他到底是不是刺史,不敢乱动,傲然道:“我是蜀国公使者,宁州剌史呢,他好大的胆子,为何还不出来迎接”
郭子胜连忙叫道:“我就是宁州刺史,蜀国公大人有何言,还请使者入内详谈。”
罗艺看了看胖的象一个圆球的郭子胜:“你就是宁州刺史”
郭子胜点着头:“正是下官。”
罗艺悄悄向郭子胜靠近:“大人,蜀国公有机密之事告之大人,他要”罗艺话越说越小声,郭子胜虽然觉得在衙门外谈事情不妥,但见到使者已说出来,却不得不侧耳细听,脚步不知不觉向前迈动,脱离了几名随众的保护。
“请使者说清楚一点,郭某没有听清。”
罗艺反手掏出一把匕首,架在郭子胜的脖子上,大声道:“郭大人没有听清是吧,那我再说一遍,奉前线总管大人之命,郭子胜欺君罔上,不尊上命,现押回京城受审,其他人不得阻拦,否则视同造反。”
这一下情况突变,刺史府的众人都是呆若木鸡,罗艺迅速拖着郭子胜来到杨石,杨啸天两人身边,将匕首力道一压,郭子胜的脖子上顿时渗出丝丝鲜血,他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别杀我,别杀我。”
郭子胜的幕僚正好出来,看到这一幕顿时面色大变,知道若让这几人当真将郭子胜提到京城,郭子胜十有八九也是性命不保,向门口的士兵喝道:“上,救回刺史大人。”
数人顿时跃跃于试,杨石和杨啸天两人已执弓在手上,见到一个文士模样的人想指挥士兵抢人,杨石想也不想,一箭射出,顿时洞穿了郭子胜幕僚的咽喉,那名幕僚嘴里呼嗬数声,倒在上,再也动弹也得。
杨啸天的弓还留在箭上,趁机喝道:“谁也不准动,否则不但本人死于非命,就是全家也要诛灭。”
众人再也不敢乱动,或许有人不怕死,但没有人不怕祸及全家,等杨天大军赶到时,只见宁州府城门大开,罗艺三人还有原先传令的两名士兵押着宁州刺史郭子胜站在门口等候。
杨天望着两腿筛康一样抖动的郭子胜,真搞不懂这样的人为何竟有胆子扣押自己的亲兵,真是螳臂当车,不知死活,他没有兴趣理会郭子胜,一挥手让人将他押了下去,全军开进城中,此时天色已快黑,大军刚好在宁州城休息一晚,明天再行赶路。
第四十七章刀尖上跳舞
坚的心情十分凝重,他受命辅政的第二天就受到了连本来他以为三弟杨慧到底与他有兄弟之亲,便派次子杨英前去唤他议事,没想到杨慧竟然拒绝前来,反而抛下了一句冷冰冰的话:“随国公恐怕都保不住,还想干灭族之事。”
杨坚顿时对这个三弟死了这条心,至于二弟,与尉迟家撕破脸后,杨二郎在妻子的串通下,视杨坚为仇,而且前几天刚刚病逝,好在还有一个侄儿杨雄已经成人,而且杨雄与他父亲相反,对他这个大伯一向尊重,反而愿意帮他,失去这个二弟,杨坚都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除了杨雄,杨家还有一个五郎对他这个大哥忠心耿耿,他回宫后,马上下了三道指令:一、秘不发丧;二、戒严,内宫有进无出,外城无路引不许通行;三、升五弟杨爽为司马上大夫,协助窦荣定卫戍京师,侄儿杨雄为禁军副统领,与于智共同掌管禁军。
只是第二个打击又很快到来,元冑回报,自己的三弟媳顺阳公主已经发出五匹快马,出了京城,分向前方的各个实权人物和在京外的四位皇叔报信,如今已经无法追回,秘不发丧顿时成了一句空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