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4(1 / 2)

逆隋 老茅 2297 字 2023-10-06

:“随公若主政,我等当极力赞同,倘若随公观望不前,译虽不才,也只好勉为其难。”

郑译这话确是说的勉强,他知道自己无才无德,没有天元皇帝的庇护,群雄必定四面讨伐,恐怕两个月也挨不下去,可是让其他人主政,也是立马就死,他何不过把瘾再死。

郑译话逼得杨坚没有退路,当真如此,尉迟迥、李穆、司马消难以及赵王等藩王一拥而上,杨坚在长安优势也就不复存在。

刘昉见杨坚还在迟疑,跌脚道:“随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若不挺身而出,一旦群雄割据,这天下就得四分五裂,再想收拾就难了。”

两人不停的催促杨坚下决断,杨坚叹了一口气,罢了,取天下向来没有十拿九稳之事,本来就是一分希望九分赌:“两位如此厚爱,坚如再畏缩不前,便对不起大家了;但今为多事之秋,往后还望两位鼎力支持。”

“那是当然。”

“自该如此。”

郑译,刘昉两人都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三人刚刚决断远毕,一名太监匆匆赶来:“三位大人,皇上要立遗诏了。”

三人急忙赶到天元皇帝身边,此时天元皇帝御榻前,只有一个御正中大夫颜之仪,颜之仪掌管着天子印玺,郑译,刘昉两人无法拦阻颜之仪入宫。

天元皇帝已经奄奄一息,还能勉强发出声音,为了能让皇帝将遗言顺利说出,颜之仪命宫人给皇帝端来参茶,但参茶一喝,皇帝非但没有了声音,连摇头的力气也没有了。

郑译大声的道:“天尊,皇上只有八岁,需一大臣辅政,如今天尊无法言语,臣只好将人名念出,若天尊属意谁,念到时还请点头。”

郑译念出一串长长的人名:尉迟迥、李穆、司马消难、赵王招最后才念到普六茹坚。

皇帝此时根本毫无反应,只是郑译一念出普六茹坚,刘昉马上道:“皇上笑了,那是属意随国公。”

郑译停止不念:“我也看到了,刚才皇上对其他人不笑,单对随国公微笑,那就是属意随国公,托孤于外公,再稳妥不过。”

杨坚在旁边一直不言不语,颜之仪看了看杨坚一眼,忍不住大声说出来:“我没有看到。”

郑译和刘昉两人对颜之仪的话视而不见:“事不宜迟,赶紧按先帝的意思起草遗诏”

刘昉连忙点头:“是。”

马上展开圣旨,将遗诏一挥而就。杨坚任大丞相,总领知中外兵马事,京师诸卫并受指挥。

写完,颜之仪却不肯用玺,大声道:“天元皇帝升天,幼主嗣位,当以宗室辅之,今赵王招最为年长,又正好在京中,论亲疏和德行,理应肩付重任,尔等受先皇重恩,当尽忠报国,何以将神器援予外人,仪决不诬罔皇上。”

若是让赵王招辅政,郑译,刘昉两人恐怕马上就要死于非命,见颜之仪死脑筋,也不顾是多年朋友,郑刘两人将颜之仪死死按住,从他身上抢得玺印,盖在遗诏之上,将遗诏交给了杨坚。

杨坚望着遗诏上鲜红的大印,怔怔失神,踏出这一步再无退路,他仿佛看到了遗诏上全是鲜血,那是敌人,还是他自己的,现在一切都还难说。

第四十五章六百里加急

高郡此时已成为一座巨大的工,这座城池太重要了退,大周马上集中全力抢修此城,只是城中原先的居民都被突厥人的弯刀化成了皑皑白骨,剩下的人口只有十之一二,只能从后面调聚大量军队来修建,并慢慢迁移百姓充塞。

李崇仍然是平高郡的郡守,有申国公李穆的关系在,杨坚自然不会轻易得罪,平高郡丢了,李家的祖坟都有可能要被突厥人刨掉,李穆听到时差点气得吐血,若是他自己的儿子,说不定一怒之下会把李崇拘回京中,只是对于这个死去的兄长儿子,李穆多少有几分怜惜,没有穷追。

“闪开,闪开。六百里加急。”一名信使插着标旗,激起滚滚烟尘,朝平高郡快速奔来。

听到喊声,平高郡的守城士兵连忙将临时修建大门前面的拒马搬开,驶过来的骑士对正在重修的平高郡连多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换过马匹又重新朝前滚滚而去。

许多人停下手中的活计,疑惑的望着远去的信使:“出什么大事了,竟然要用上六百里加急传递”

“看什么看,赶快干活,国家大事,岂是你们能管的。”监工小头目吆喝起来。

众人想想也是,叮叮当当的声音重新响起,只是没等他们干多久,又传来了马蹄声,同样喊道:“闪开,闪开,六百里加急。”

众人愕然,短短半个时辰,竟然连过了两位传递六百里加急的信使,六百里加急是大周目前最快的消息传递速度,京城定然是有大事发出。

第二骑在平高郡换马过去后,众人再也忍不住议论起来。纷纷猜测是不是大周哪儿又起烽火了,如今突厥人被挡住,剩下的就是南,梁两国,要不就是那个王公大臣造反。

这次连李崇心中都突突直跳,监工们也忘记催促大家干活,都伸长脖子望着远处正在消失的烟尘出神。

杨天正在指挥五原郡的居民捕鱼,五原郡以前居民除了农耕,大部分就是放牧。没有捕鱼的习惯,有也只是用在溪水里的小网,杨天只得组织人连夜织网,花了三天时间才织好了两面大网,可以用小船直接拖着下水。

这里的鱼儿比想象中的还有多,往往一网下去就能捞起数百斤鱼来,看到那些活蹦乱跳的肥鱼,岸上的人都高兴裂开了嘴,他们又有了一项新的食物补充。不必担心挨饿。

远处一骑急速而来,到了杨天身边,还没来的及下马,便大声道:“报,大将军,京城送来六百里加急,请大将军赶快回府。”

杨天二话不说,将赤影招了过来,翻身上马,顿时“泼刺。泼刺”马蹄声响起,后面的十余名亲兵连忙跟上。

到了五原郡临时的大将军府,杨天一勒缰绳,赤影轻嘶一声,已停了下来,杨天跳下马背。快步朝里面走去,边走边问门口的亲兵:“谁送来的六百里加急,信使现在在哪里”

亲兵刚要回答,远处一阵马蹄声传来,人还未到,声音先到:“闪开,闪开,六百里加急。”

杨天愕然,难道刚才报信的亲兵未卜先知,稍一呆。信使已来到杨天跟前急停,他跨下的战马腿一软,已是口吐白沫,倒在上差点将信使摔倒,信使顾不得倒的马,将一个大大的信封交到杨天身上:“大公子,老爷六百里加急。”

杨天认出这名信使正是父亲身边的亲卫之一,大吃一惊,正要将信封拆开。刚才被问话的亲兵提醒道:“大将军,里面还有一封六百里加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