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5(1 / 2)

逆隋 老茅 2321 字 2023-10-06

一什将会受罚,记住,十人必须都到达才算完成,成绩以每什最后到达的一人计算。”

“是。”众人虽然已经疲惫,但他们不亏是玄龙军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听到命令,还是迅速将圆木背起,分成五组一起往回赶。

一连十几天,杨天隔二三天就有新花样训练这五十人,李渊看得大为惊奇,许多训练方法他闻所未闻,每天这些军士都是累得疲惫欲死,被榨干了每一分精力,不过,他们的进步也是明显,没有一人退出,所有人都咬牙坚持。

这天,杨天正带着亲兵进行训练,李纲匆匆赶到杨天身边:“大将军,有人到军营找你。”

杨天有点惊讶,这些天他一直将精力放在亲兵的训练上,其他事都不太管,李纲怎么会特意找自己,忙问道:“对方是什么人”

李纲道:“是姚僧垣神医,他指明非要公子接待不可。”

杨天更是惊讶,姚僧垣医术惊人,但生性高傲,一向是别人求他,杨天又和他不熟,怎么会眼巴巴的到军营找他。不过,听到姚僧垣求见,杨天还是决定暂时放下训练,见一见这个长安名人,毕竟谁也免不了三病六灾,得罪一个名医并不是好事。

姚僧垣已经满八十岁了,颌下的白须长达一尺有余,在这个五十岁就知命的年代,实在是罕见的高寿,而且还是满面红光,一幅精神奕奕的样子,就是再活上十岁,恐怕也没有人会怀疑。

杨天向他拱了拱手:“小子普六茹勇拜见老神医。”

姚僧垣上下打量了一下杨天:“就是你说银杏叶能治心疾,这种药生长在何处,为何老夫没有听说过”

杨天可不知银杏在这个时代叫公孙树,或者是鸭掌子,公孙之意是指这种树生长慢,从栽种到结果大约要四十年,爷爷栽树,孙子才能吃到,鸭掌子是因为树叶形似鸭掌而得名,银杏这个名字是宋时作为供品,皇帝嫌公孙,鸭掌不好听才改的名。

杨天随口对元清儿说银杏叶能治疗她的心疾,元清儿深信不疑,哪知她派人去找时,却没有一个人听到银杏这个名字,只好向姚僧垣请教。

姚僧垣大吃一惊,天下还有他不知道的药物名称,而且可以治疗心疾,顿时坐不住,不顾高龄,亲自追到军营来询问。

第四十五章突厥上

听到姚僧恒的问话,杨天心中奇怪,银杏这么有名,姚僧恒怎么会不知道,若不是看在姚僧恒年龄一大把的份上,杨天忍不住会怀疑这个姚僧恒是假冒的。

“姚神医,银杏很平常呀,长安应当就有。”

姚僧恒的白须一阵抖动:“平常,老夫怎么没听说过”

这么一说,杨天也纳闷起来,向李纲问道:“文纪,你听过银杏没有”

李纲摇了摇头:“大将军,卑职才疏学浅,没有听过。”

杨天有点不相信,连在军中问了十余人,皆摇头,表示没有听说过,姚僧恒的红脸已渐渐黑了下来:“小子,你莫非是信口雌黄,欺骗老夫”

这么一说,杨天脸上也忍不住冒黑线,身边的军士听了大怒,数人喝道:“大胆,尔敢对大将军不敬”

杨天摆了摆手,示意军士安静,他已经猜到说不定这个时候银杏有其它的名字,否则绝无可能没有人听到的道理,连忙向姚僧恒道:“神医见谅,晚辈确实从古书上看到过银杏对心疾有疗效,不过,或许银杏还有另外的名字。”

“也罢,那你对老夫描述一下银杏的形状”

杨天松了一口气,这倒是不难,他前世参观过一棵有五百多年树龄的银杏树,对这株树木映象深刻。

“嗯,这种树很高大,寿命很长,可以活上一千多年,对了,叶子有点象鸭掌”

“停,你说的是鸭掌树。”姚僧恒经验丰富,一听杨天说出鸭掌两字就知道了,不过,他的面色更加难看:“你这臭小子莫非想害死元家小姐,鸭掌叶虽然有药用,但本身有毒,和菊花更是相冲,幸亏你说错名字,否则照你的方法泡茶,不出一月,元家小姐就要一命呜呼。”

杨天记了起来,银杏确实有个叫鸭掌树的土名,听姚僧恒这么一说,顿时额上冒出了一头冷汗,他记忆中银杏叶对心疾,心血管疾病确有疗效,只是姚僧恒身为这个世代最有名的神医之一,他的话应当没有错。

“难道是我错了。”杨天喃喃自语道。

“小子,你到底是从哪里知道鸭掌树能治疗心疾的,说不上一个所以然来,老夫要到元家告你一个杀人之罪。”

杨天心中懊恼不已,姚僧怛如果去元家乱说一通,固然对杨天有很大的麻烦,这还不是他懊恼的主要原因,姚僧恒的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银杏叶若对元清儿的病无效反而有毒,那以后元清儿岂不是没有好起来的希望。

杨天诚肯的道:“神医,元家小姐是晚辈的未婚妻,断无害她之理,晚辈确在古书上看到过鸭掌树能治心疾,故匆忙没有验证就告诉了元家小姐,如果晚辈要害她,也不会拿一个连老神医都不知道的名字来害人。”

姚僧恒的脸色和缓下来:“那好,你告诉我在什么书中看到的,老夫要验证一下。”

杨天哪里拿得出古书来,只是姚僧恒不依不绕,只得道:“这是晚辈年幼时看到的古书,如今已记不起了,当时只有一页残片,好象叫青囊什么的。”

“华佗的青囊经,这不可能,不是早已被烧掉了吗”姚僧恒失声叫了起来,脸上全是激动之色,一把揪住杨天的手:“快,你带我去,把书给老夫找出来。”

青囊经是华佗一生医术所汇,据说华佗在被曹操杀害前交给一名牢卒,希望牢卒能将他的医术流传下去,却被牢卒的妻子一把火烧掉,只是也有其他说法,烧棹只是牢卒害怕惹祸的说辞,实际上青囊经还是被牢卒流传了下来,此时离华佗死时已有五百多年,青囊经出现过几番伪作,每次都让人半信半疑到最后失望,杨天一时无奈,只得拿出青囊经来当挡箭牌。

只是没有想到姚僧恒反应如此大,华佗的医术被传得神奇无比,其实只要是医师,听到青囊经三字能不失态的根本没有。

杨天可没有真的青囊经给他,只得装作歉然的道:“其实晚辈知道元小姐有心疾之后,记起小时候看过的医书,已将家中的全部书籍翻过数遍,只是全无踪影,只记得银杏之名,才兴冲冲的告诉了元家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