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3(2 / 2)

真实的盗墓 黑山马贼 2366 字 2023-10-05

这个大家还不要不信,就拿北京来说吧,北京丰台大葆台汉墓,就是位于黄土岗郭公庄南,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帝王陵遗址。东侧1号墓墓主初步推测是卒于元帝初元四年前45的广阳顷王刘建,西侧2号墓墓主为其妻。两墓早年被盗,因此无明确的身份印章凭证。从介绍来看,甚至认为燕王的概率更大。

这个古墓为什么引起考古工作者的注意,因为整个古墓完整的发掘出了“黄肠题凑”。这个大家就感到陌生,1号墓保存较好,是最早发现的结构清晰的黄肠题凑墓。2号墓,早年被盗,地下也挖掘“黄肠题凑”烧过的残骸,里面出土文物很少,就子啊原址回填了。

这个两个墓,都不是近代被盗的,考古研究,古墓有可能在下葬不久就被盗了,发掘过程中,墓主人的尸骨都被拖出了棺椁外边,零散的散落的墓室里面。至于为什么2号墓,为什么被烧,人们推测,就是古时候盗墓,一般都是举着松油火把进入墓室,墓室里面也都是木头,有可能盗墓人走的是和,就把火把留在古墓里面了。当然这些都是推测,现在也无法考证了。

所谓的“黄肠题凑”大家可能不是很理解。这个和金缕玉衣一样,都是古史记载的一些陪葬的礼制。“题凑”是一种葬式,始于上古,多见于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黄肠题凑: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根据汉代的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

至迟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一直没有出土实物,盗墓人有的比考古队员都要先见到这个的。

从已有的汉代料可知:“题凑”在结构上的基本特点,一是层层平铺、叠垒,一般不用榫卯;二是“木头皆内向”,即题凑四壁所垒筑的枋木或木条全与同侧椁室壁板呈垂直方向,若从内侧看,四壁都只见枋木的端头,题凑的名称便是由这种特定的方式衍生出来的。“黄肠”则因题凑用的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枋椽,以木色淡黄而得名。

“黄肠题凑”皆发现于竖穴木椁墓中。例如长沙象鼻嘴1号墓和北京的大葆台1号墓等都使用了黄肠题凑。“黄肠题凑”指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所谓“黄肠”,即柏木黄心,即去皮后的柏木。棺椁周围用木头垒起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像一间房子似的,外面还有便房。天子以下的诸侯、大夫、士也可用题凑。但一般不能用柏木,而用松木及杂木等。但经天子特许,诸侯王和重臣死后也可用黄肠题凑,如汉霍光死,汉宣帝“赐给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

我自然也是去过这个古墓,是修建成博物馆去的,也是抱着参观学习的态度,还下到了地宫里面,当然这个是要收费了,和一个给我们带队的讲解员聊的很投机。要是他知道我当时是怎么想的,不知道那个讲解还会那么遇到知音一般的和我们聊天吗。

有北京看书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就是北京大葆台汉墓。现在地铁九号线就可以直达吧,门票也是免费的。看看就知道“黄肠题凑”的震撼了,整个柏木区域因该有一个别墅那么大。里面还是五重棺椁。也符合当时墓主人的身份。

我说这个的意思不是闲聊,那个年底,没有人知道两座不起眼的土山就是一座巨大的坟丘,里面埋着千百年前的一代燕王。当地老乡把萝卜白菜都种到了封土下面,在老百姓的眼里,这个就是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的两座大土堆,要是现在,一般看过我这本书的人都知道这个就是大墓。古墓,上面的巨大的土堆就是封土堆。

这个古墓的发掘还是有戏剧性的,当时那个年代属于备战年代,华北油田,打算修建一个地下储油罐,就看上了这两座土丘。就打算在下面挖一个地下油库。当钻探机打到十几米的时候,钻头带上了木炭,那几年刚刚发掘马王堆,施工的解放军战士,就把这个信息报告了指挥部。

随后,就是考古部门进入、、、、、、。现在那个原址修建了博物馆,基本都是复原了的里面展出的物件一般,大家也理解,很多好玩意,自然是进入了历史博物馆还有故宫博物院了,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要是我们那个年代这个古墓没有被发现,我们还真说不定就给盗了,那可是一片荒郊野外,菜地一片啊,多好的盗墓环境啊

疯狂的开始57开山见宝17

北京下雨了,淅沥的春雨,不一会地皮就湿了,这场雨来的真是时候,昨天山坡转转,地皮都扬尘了。今天高兴就在更一章,细心的朋友或许可以感觉出,我上架收费阅读以后,再也没有过一日万字的更新,不是没有激情了,而是自己只要质量不要数量了,写的本身就不好,在对不起花钱看书的朋友们。

其实这一行挣钱很难,里面的水也很深,甚至不比古墓浅,前几天一个朋友问我,一个月怎么也可以挣一万元吧,我听了就笑了,告诉他,说少了,“二万多呢”。

我不知道什么国家的钱最不值钱,人民币兑换比例最大,好像就是越南盾吧,我一个月指望这个挣钱,要是兑换成越南盾或许还真要好几万,哈哈。大家喜欢就好,我会好好的完本的。这个挣钱,还没有我屋后的一棵核桃树挣的多。大家喜欢就是对我的支持。

前面的那个章节聊北京丰台大葆台汉墓的发掘过程,那个年代信息文化部发达,要是换到现在,看过我的书的朋友,要是看出那两个巨大的土丘就是两座封土堆,我也感觉自己没有白聊。其实,我写的不光光是盗墓的故事,就打算当一本百科全书那样聊,把中国的丧葬文化写到里面。

要是现在朋友们看到身边巨大的土丘会联想到是不是古墓的封土堆,我就感觉很欣慰。不是教唆大家都去盗墓,这个也不是我的初衷。而是,我看了一些盗墓小说,感觉就是胡说,也不争辩人家好坏,最起码人家成功了,我盗墓没有挣到钱,人家写书码字挣到钱,我佩服人家开创盗墓小说这一玄幻小说系列。我只是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古墓。

说到古墓,就和大家聊聊那座古墓的盗洞最多,最厉害,考古发现目前盗洞最多的大墓就是位于陕西省凤翔县的秦公一号大墓。秦公陵园位于雍水之畔,距离战国时期秦国都城雍城六千米。秦公一号大墓是秦公陵园发掘规模最大的墓葬。

整个墓室平面呈现“中”字形,全长三百米,其中墓室六十米,宽四十米,深二十五米,总面积达到五千多平方米。规模之大,竟然超过了殷商时期的帝王陵。这样的大墓,一般的盗墓贼盗墓不了吧,看着下面就知道了。

整个大墓人殉葬184具,也使用了最高规格的“黄肠题凑”就是我前面聊的那个。考古学家发掘这个大墓竟然用了十年,盗墓的呢。从战国时期到近代这座大墓陆陆续续被盗数次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