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5(1 / 2)

官场是hun不下去的。若是不能保全自身,谈何为百姓谋福祉”

说到这里,纪云意气消沉,满脸落寞。

刘政道一拍桌子,大声说道:“愤青好一个愤青本官也愿意做一个愤青纪大人但请放心,回皇城之后,本官就把这篇仙人台计呈给皇上,何须怕那些小人之言”

纪云连忙摆手说道:“万万不可,如此一来,倒像是下官为了表白自己,才故意写下这篇仙人台计似的。”

刘政道差异地看了纪云一眼,忽然间恍然大悟,哈哈大笑道:“本官明白了,谁说纪大人不懂明哲保身之道哈哈,如此本官就放心了。嗯,明天我就回皇城,把这里的一切如实禀报给皇上,本官告辞”

纪云把刘政道送出茶楼,殷殷作别。回到雅间之后,端木水华好奇地问道:“师弟,刚才你们打什么哑谜”

纪云笑道:“若是由刘政道呈报仙人台计,反倒落入了下乘。如此佳作,自会有文人争相传播,不愁传不到皇上的耳朵里去。刘政道显然也是想到了这点。”

端木水华咯咯笑道:“师弟,没想到你还有这么多huhu肠子,原来也不是个好人。”

纪云正sè说道:“师姐此言差矣,师弟要做一个好的坏人,而不做一个老实好人。如果不够坏,不够jin,怎么对付的了那些坏人自身都保不住,又谈何为百姓做事”

端木水华不再说话,默默地看着纪云,不知想些什么。

之后几天,纪云并没有到州衙内应付公事,而是每天和端木水华去茶楼喝茶听曲。这几天,也没在听到另一位监察使的动静。

这天,又是朝会时间。

众位大臣齐聚金銮殿,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张国基伸手虚扶道:“众爱卿平身”众位大臣纷纷起身,各就各位。

处理完日常事务,张国基忽然问道:“不知去南诏的两位监察使回来没有,监察结果如何”

刑部尚书使了个眼sè,刑部的一个官员tg身而出,沉声说道:

“启奏皇上,纪云身为南诏一州长官,荒废政务,玩忽职守,置朝廷法度于不顾。臣要弹劾纪云。”

张国基猛然tg直了身子,又惊又怒地问道:“竟有此事你可有证据”

刑部官员一板一眼地说道:“臣有证据。臣赶到南诏之后,直接去了州衙,但是在州衙之内,并没有看到纪云。臣问起州衙的大小官吏,虽然他们极力遮掩,但臣还是打探到,纪云平常根本就不去州衙公干。

一个月能去上一两次,就算是多的了。臣要弹劾纪云玩忽职守,恳请皇上下旨严惩纪云,以儆效尤。”

张国基不由勃然大怒,刚要说话,却见刘政道tg身而出,站在刑部官员身旁,大声说道:“皇上,臣有话说。”

张国基冷冷地看着刘政道,冷笑道:“朕倒是给忘了,派往南诏的监察使有两人,你说,纪云为官如何”

刘政道从容地说道:“启禀皇上,臣以为纪云是一位难得的干吏”

张国基的眉毛不由拧了起来,强压怒气问道:“为何到了你这里,他又成了干吏了”

刘政道侃侃而谈道:“刚才陈大人说纪云不理政务,玩忽职守,但南诏知州衙门内可有积压的文案”

刑部陈姓官员迟疑地说道:“这个倒是没有,不过这个都是下面的官吏能干,把纪云的那份工作给帮忙做了。”

刘政道冷笑道:“那好,本官道想问问陈大人,天下各州县府衙,除了南诏之外,可有不积压文案的所在如果主官旬月不理政事,府衙之内可否能保持正常运转”

刘政道此言一出,满朝文武无不诧异起来。原来这个纪云虽然不去州衙,但是州衙仍旧可以正常运转,更为难得的是竟然完全没有积压的文案。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时迁和阁老赵大人更是暗暗出了口气。

刑部陈姓官员迟疑地说道:“这个,本官不晓得。但是这不能成为他不去州衙公务的理由,他这是恃才傲物”

第四卷:西南烟云第四十一章:文渊阁大学士刘政道忽然话头一转,淡淡地说道:“本官初到南诏的时候,曾经见过纪云一面。纪云曾对本官言道:南诏这个地方,连耗子都养不起。外地的耗子来到南诏,都是含着眼泪走的。”

朝堂之上,本是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气氛绝对是严肃认真,甚至还有几分呆板压抑。朝堂上这些官员,何曾在朝堂上听过这个就算是茶余饭后,也是极少能听到这种俏皮话。

刘政道的话音未落,朝堂之上已经是抑制不住地爆发出哄堂大笑声,就连高高在上的皇上都被逗乐了。

武将这边笑的前仰后合,乱成一团。文官这边情况稍好一点,不过大都捂着肚子,笑到喘不过气来。

年龄最大的首辅赵大人,伸着脖子撕心裂肺地咳嗽起来,咳上一声,喘上半天,似乎马上就要断气。时迁连忙一边笑着,一边过来扶着赵大人,帮他拍打着后背。

皇上坐在龙椅上,双手紧抓两边的扶手,放声大笑,直震得龙椅一阵阵抽搐。

笑了半晌,文武百官总算是反应过来。

咱这是干啥竟然在朝堂上笑成了这样朝堂上可是个严肃的地,惨了惨了,恐怕又要被铁面无si的御史记录下来了。

不过偷偷观察了一下御史,发现他笑的放肆模样,简直比自己还过分。这才悄悄放下心来。

直到朝堂上笑声渐渐消失,虽然不时有官员一想起来就偷着乐,但是都调成了震动式。

刘政道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可是再看看如今的南诏,百姓都解决了温饱问题,现在更是增加了副业收入,日子只会一天比一天好。

如果下官整天坐在州衙之内,事必亲躬,当个规规矩矩的官老爷,百姓的日子会过好吗下官以为,地方官应该做的,不是事必亲躬,而是着眼全局,宏观调控。”

朝堂上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刘政道朗朗的声音缭绕。文武百官都在默默思索着刘政道的话。

微作停顿,刘政道继续说道:“刚才这些,差不多就是纪云的原话。若说纪云玩忽职守,臣第一个不服。一个玩忽职守的官员,如何能把一州之地治理的歌舞升平,路不拾遗这就是臣对纪云的评价,请皇上定夺。”

阁老赵大人上前说道:“皇上,以刘大人的描述看来,这个纪云非但不是玩忽职守的昏官,反倒是个了不起的好官。南诏一州之地,实在是委屈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