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3(2 / 2)

gu903();纪云盯着鲁晨曦,嘴角出暧昧的笑容,鲁晨曦很快被纪云看得满脸娇羞,低下头去。纪云悠闲地说道:“以鲁家的实力,当然可以很容易地打听到水泥的配方,既然如此,鲁小姐何必再来找本公子合作

水泥乃是本公子发明出来的,规格当然不会只有一种。外人只能得到最简易的水泥配方,至于更有效的配方,本公子可以保证绝对不会外泄出去。

合作方式,就按照本公子所言,如果鲁小姐不同意,合作就此作罢,本公子会找其他世家合作。”

鲁晨曦沉思片刻,同意了纪云的条件,然后就价格等各项事宜展开拉锯战式地争论。

论做生意的天赋与头脑,纪云远非鲁晨曦可比。经过一个时辰的讨价还价,纪云做出了最大的让步。鲁晨曦笑意盈盈,很满意地和纪云签订了书面合同。当然,合作的当事人乃是方策,而非纪少爷。

之后,纪云又和鲁晨曦谈起了编织草篮的工艺品生意。鲁晨曦从纪云手里接过草蓝,仔细端详了一番,不由喜上眉梢,点头赞叹道:“不错不错,很灵巧,若是运到皇城乃至塞外去,肯定能卖个好价钱。纪公子,这桩生意,你准备如何合作”

纪云神sè忽然正经起来,叹息道:“百姓的日子苦啊,本公子不过修了条路,帮他们把水果卖了出去,他们无不感恩戴德。可是卖水果的钱,除去税收,百姓手头根本剩不了多少。

这个草蓝,是我在下面视察的时候发现的。这里的百姓几乎人人都会编这种草蓝,原料遍山都是。这草蓝生意,就交由官府来做吧。由州衙出面置办一个收购点,统一从百姓手里收取草蓝,然后再卖给鲁家,你看如何”

鲁晨曦脸上出八分敬佩崇拜之情,感慨道:“纪公子爱民如子,实在是少有的好官,晨曦佩服。纪公子请放心,价格上,晨曦绝对不会亏待百姓。”

又和鲁晨曦谈论了一些细节,等一切谈论完毕,鲁晨曦便告辞而去。纪云起身送了出去。

把鲁晨曦送出州衙,刚回到知州办公室,便见端木水华曼妙地坐在藤椅上,咬着嘴chun笑道:“美人来访,师弟怎么不留饭啊”

纪云一拍脑袋,做恍然大悟状,急忙转身说道:“哎呀,你看我这脑袋,竟然把这茬给忘了我这就去把她给追回来”

端木水华冷哼了一声,起身便走。纪云在后面出得意地笑容。

又过了两天,朝廷的圣旨传达下来。圣旨里面,大大褒奖了纪云一番。纪云所列举的功臣名单,俱都得到升迁奖赏等各种福利,其中最大的功臣之一周正太更是官升一级,赏金千两。赏赐李良的官职和周正太一般,也是赏金千两。

李良再三拜谢纪云,和纪云依依惜别上任去了。

送走了李良,纪云郁闷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为啥人人都有封赏,我这个主官什么都没有难道皇上把我给忘了还是我奏折上没提我自己的名字,这群hun蛋就没想起来

纪云郁闷到差点想上疏问问皇上,你丫的是不是把老子给忘了别人都升官发财了,俺这个最大的功臣啥事没有

不过纪云心里还存了一丝侥幸,或许自己是压轴大戏,自己的封赏放在后面也未可知。

又等了两天,也没有等到圣旨,不过却等来了一封万人请命信。

信由南诏最有名望的大儒执笔,纪云打开看了看,书法不错,文笔也很优美,就是有点让人看不懂。

请命信的开头,大大褒奖了纪云一番,把纪云的功绩无限放大。纪云从未料到自己竟然如此伟大,百姓对自己的爱戴简直无与伦比看着感情真挚,热情洋溢的请命信,纪云不由感动的眼泪哗哗的。

信得末尾,话题一转,说如今南诏经济有了起sè,仙人台乃是南诏的标志。若是再不修缮翻新,只怕仙人台很快就会垮掉了。并且,还恳请纪云为仙人台做一篇仙人台计。

原来这丫的就是想让政府出资修缮仙人台,再让我免费给仙人台写一篇计,害老子白费了这么多感情。现在州衙虽然有所改善,但是远远没到富裕的地步。修缮仙人台,还是很吃力的。

但是这是百姓的请愿,如果不修,未免对不起百姓。得,趁着鲁晨曦在这,还是勒索一下大款吧

下午,纪云找到鲁晨曦。鲁晨曦听说是修缮仙人台,没怎么考虑就答应了下来。当然是有条件的,要为鲁家做宣传。

第四卷:西南烟云第三十八章:按察使仙人台的修缮工作开始了。刚开始的时候,纪云曾想过用水泥进行修缮,这样一来,短时间内就不用进行维护了。但是用水泥的话,就会玩去哪破坏掉古建筑风格。几百年后,自己估计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吧

修缮仙人台的工人,都是从附近村落中选出的乡邻,工作很卖力。没用几天时间,仙人台便修筑完毕。而一篇仙人台记,纪云也早就写好了,几个石匠把仙人台记刻在了台前的石碑上。

仙人台记内容如下:

永历二十三年,纪云镇守南诏州。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chuáng,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三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

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

到凌晨五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

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

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比之现代朝九晚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