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突破(1 / 2)

在核聚变中,氘氚反应需求的温度和压力最低,几千万摄氏度足以,压力足够的话千万摄氏度也能聚变。

氦3聚变反应温度需求是1亿度以上,氘氘反应需要5亿度以上,最常见的轻元素氢则需要10亿摄氏度以上才能产生聚变反应。

当然,等离子体湍流的数学模型不需要演变到这么高,数据已经表明,温度越高,两个温度区间的等离子体湍流的差异就越小,当达到某个界限以上温度时,等离子体湍流的将不再有差异。

9天后,精神有些疲倦的林梦和张晴放下手中的笔,终于松了口气。

1298万3679摄氏度!

终于,从1298万3679摄氏度的这个温度区间开始,后面等离子体湍流的数据不再发生变化。

没有发生意外,没有出现波澜,在集合三大运营商IDC机房和数据中心空闲性能资源后,加上之前的超算网络,每一次温度区间的运算时间缩短到2分53秒,不到3分钟的时间。

越到后面,对数学模型应用的越熟练,得到运算数据构建出下一个温度区间的数学模型时间,也由一开始的23分钟,到后面缩短到9分多钟。

“EAST项目的托克马克参数发过来了,我们把数学模型转换成适用于这个托克马克的模型,改良这个装置的控制算法,验证数据是否准确无误。”

可控核聚变温度的等离子体湍流数学模型构建出来了,但这不是终点,数学模型的相关数据还需要经过实际验证后才能算数。

稍稍休息了不到两分钟,张晴拿过一个U盘插进电脑中,和林梦两人快速根据上面的托克马克装置参数转换数学模型数据。

这件事情,在中大那边来了两位数学教授帮忙一起构建数学模型后,林梦和张晴就在抽空做好准备,现在真正做起来很是得心应手。

“喂,张伯伯,我这边搞定了,让EAST项目那边做好准备,等一会儿相关数据和需要改变的控制算法参数会发过去。”

看到林梦和张晴那边在忙,陆毅也拿出手机给张伯那边打了个电话。

1个小时28分钟后,相关数学模型转换成适用于EAST项目的托克马克装置的模型,相应的控制程序算法也一并完成。

数据打包通过高速专线发送出去,早已蓄势待发准备好的EAST项目那边,第一时间根据这些数据,调整托克马克的控制程序,随后启动装置开始进行验证......

“陆陆,你说会成功吗,马普实验室那边怎么样了?”

等待的时间显得很漫长,张晴有些坐立不安的对旁边的陆毅询问道。

“肯定没问题的,要是数据层面验证没错,实际却又错,那肯定是实际的托克马克装置出现了问题,至于马普那一边肯定没那么快,就他们申请的那一点儿运算性能,那比得上咱们超算网络,又有量子计算机,还有背靠13亿人口的IDC机房和数据中心。”

陆毅平静的安慰,放在口袋中的手却是不由悄悄握紧。

对马普实验室的科研实力他根本不敢有丝毫小窥,更别说还有两位菲尔兹奖得主在那边,或许自己这里无法实现程序自动化往复运算,但他们却根本没问题。

原本公开温度区间模型数据时,林梦对演变模型还没有一丝头绪,这样公开除了洗白舆论,还有借其他实验室之手大家共同破掉这个问题的心思。

没想,林教授过年在家宅了半个月,演变模型倒真被她找到头绪了,具备自己单吃的资格,而原先抛出去模型却成为别人截胡的资本。

要是林教授没找到头绪还好,马普那边有突破陆毅认了,怎么说这个实验思路和温度区间的数学模型是自己这一边提出来的,谁完成自己都会有好处分。

但现在自己这边完成了演变模型,那感觉就不一样了。

这就像一个宝箱,费尽心思打不开就扔出去,想要借众人之力打开自己分点羹就好,没想刚扔出去不久,却又突然发现自己找到方法能够打开了......

嘀嘀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