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 / 2)

超级搜索引擎 天丛 2290 字 2023-10-01

眼了别以为你这么一撒娇,老妈就会心软”

乔凯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笑道:“我可没动什么鬼心眼,就是见到了老妈你心情激动。老妈,祝你新年快乐,永远身体健康”

看到乔凯这么乖巧的模样,李华梅一时之间也没办法将脸板起来,最后轻轻的摸了摸乔凯的头,道:“你这傻孩子,天天都能见到妈,有什么好激动的你今年都高三了,马上就要高考,怎么还这么不稳重你的新年假期就只有今天一天,明天还要回学校补习呢,能休息一下就好好休息一下,以后的半年有得你辛苦。”

说到这里,李华梅弯腰将地上的被子捡了起来,道:“这么大一个人,也不知道照顾自己,怎么还在蹬被子现在是大冬天,屋里也不暖和,你穿着睡衣在屋里蹦来蹿去,就不怕着凉赶快穿好衣服,到外面来吃早点”

说着,李华梅摇了摇头,一副拿乔凯这个儿子没办法的模样,离开了乔凯的房间。

乔凯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够穿越回十三年前,暂时也没有想到发家致富的办法,但能够见到身体健康的年轻妈妈,也就算是值回票值了。

匆匆穿好衣服,乔凯推开房门走进了客厅。

说是一个客厅,其实也只不过是十余平方米大小,除了沙发和电视柜之外,就只能摆放一张餐桌了。

李华梅在厨房里忙活早餐,乔正国正端坐在餐桌前看报纸,见到乔凯出来后,他微微的点了点头。

1998年的乔正国,刚满42岁,正是一个成熟男人的黄金年龄。从外表来看,乔正国的身形有些削瘦,但五官方正,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颇有几分学者风范。

在外人看来,乔正国是典型的妻管严,但实际上他为人正派,在家里颇有家长的权威,虽然平时家里大小事务都是李华梅在风风火火的办,但真要有什么涉及到全家的大事,还是要由乔正国拍板决定。

在乔凯的眼中,眼前的这个爸爸,和妈妈一样的年轻,还是那么的“风华正茂”。要知道乔正国一直从事的都是脑力工作,2011年的时候虽然只有55岁,但已经是满头银发,即使精、气、神还不错,面容看上去却很是苍老。

乔正国一直是乔凯心目中的慈父,现在见到这个“年轻”的父亲,乔凯自然十分激动,忍不住向着父亲道:“老爸,新年快乐,祝你永远身体健康”

乔正国一向不怎么多话,只是看着乔凯微微一笑,示意他坐下。

片刻之后,李华梅从厨房里端出早餐,一家三口就围坐在餐桌前吃了起来。

乔正国有着食不言、寝不语的君子风度,但李华梅却是一个风风火火的性格,嘴里一边喝着稀饭,一边向乔正国问道:“老乔,你说厂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年前大家都在风传,进入新年后,厂里就要改制,所有职工全部买断下岗,是不是真的你好歹也是一个副总工程师,就没听到什么准信”

s:兄弟姐妹们,新书期间期待你们的点击、推荐、收藏支持特别是推荐票,多多益善

在此拜谢

第三章棉纺厂改制

听到母亲提到下岗这个词,乔凯的注意力立刻集中了起来。

乔凯的家乡江北省,是华夏纺织业大省,省会城市江城市光国棉纺织厂就有六家,而且在江城市还有一座江北纺织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以纺织为名的大学。由此可见,纺织业在江北省的地位。

乔正国是江城国棉一厂的副总工程师,如果搁在八十年代,这个身份也算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但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国家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再加上出口受限,纺织业就渐渐日薄西山了。

拿江城市的六间国棉厂来说,在1998年,国棉三、四、五、六厂早就停厂,总共万余名职工只能领取百分之三十的工资做为生活费。现在只剩下国棉一厂和国棉二厂还能够勉强开工,但大多数时间也只是开开停停。

江城国棉一厂是六间国棉厂中规模最大的一间,全厂职工近两万人,是其余几个国棉厂的总和。但正因为国棉一厂规模庞大,一旦停产之后,近两万名职工将成为江城市财政的巨大负担。

国企改制,一直是华夏经济改革中让人觉得头痛的问题,诸多的历史遗留问题让改革者千头万绪,不知从何抓起。就拿国棉一厂来说,一但真的停产,近两万名职工就要靠政府拨款来养活,即使只发百分之三十的生活费,累积起来也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现在的江城国棉一厂年年亏损,仅靠企业自身的造血机能,肯定无法长期坚持。因此近一段时间,关于工厂改制,全体职工下岗的谣言,传的到处都是。

在乔凯的记忆中,江城国棉一厂确实是98年开始改制,父母也是在这一年双双下岗。但十三年前的乔凯,主要的心思都放在高考上,对于国棉一厂改制的具体情况并不是很了解,到现在也只记得一些模模糊糊的大概。

印象中,国棉一厂的全体职工确实是全部买断下岗,然后就有外资收购了破产的一棉、三棉、六棉,并在1999年成立了江城一棉集团。而一棉集团在十余年后,已经成为江城市最大的棉纺集团,年利税过亿元,撑起了江北这个棉纺大省的半边天。

至于二棉、四棉、五棉,则是在房地产热兴起之后,政府出售了原来的厂房用地,才彻底的解决了那些老棉纺工人的生活问题。

乔凯在后来曾听乔正国说过,当年的国棉一厂虽然年年亏损,但底蕴雄厚,并非不可救药。不然的话,后来的江城一棉集团,也不可能取得事业上的辉煌。

按乔正国的说法,国棉一厂在改制时,有一些掌权者损公肥私,贱买了国有资产,才使得国棉一厂走向了破产。在这一事件中,真正蒙受巨大损失的,是全体被买断下岗的职工,包括乔正国与李华梅两口子。

可惜乔凯对当年棉纺厂改制的事情不怎么上心,已经记不清父亲所说的那些具体细节。如果在改制事件中,真的存在一些猫腻,那么乔凯有没有办法提醒自己的父亲,让国棉一厂避免破产,从而不被外资收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