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7(2 / 2)

红旗 浪子刀 2392 字 2023-10-01

gu903();杨少宗显然也不会落到好处,首先是被周长安、王中泉打电话过来骂了一顿,随后又被容副总理不点名的批评了两句,他反正只推说是不知道,当时只是和郑裕彤等人私下感叹,希望大家帮帮忙,帮中旗集团度过眼前的难关,没有想到别人会爆料。

总之,自损八百,伤敌一千,杨少宗是没有落得好处,但也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处罚,可季昌玉就不一样了,即便谈不上政治前途毁于一旦,但也不那么光明了,以后的路未必好走肯定不会好走,中旗集团现在就和他卯上了,好戏还多着呢,不死不散。

旗山人谈不上富可敌国,可至少是人人都有一个共同富裕线,人均资产十万元是最低的,差点被季昌玉拔个精光,全部归地方所有,大家能不恨他吗

总之就这样了。

整完季昌玉,确定省委书记一换人,而且是在首都打过交道的发改委主任常冠林,杨少宗就松了口气,立刻带着礼单去见新上任的省委书记,一口气谈了很多大计划,要将神州集团立足江东省做大做强,要在江东省发展出一家长江电气集团。

总之就这样了。

省委常书记很高兴,觉得原来的老韩真是老了,适应不了新时代的变化,放着中旗集团这么好的新生力量不利用,非要搞什么丢人现眼的国有化、保守化,结果把自己的政治退路都搞丢了。

总之就这样了。

同样的话,杨少宗也没有少对其他省委书记、市委书记说过,中旗集团开始继续原有的扩张历程。

1993年是中旗公司最混乱的时期,实力不涨反跌,最困难的时期,各省的银行都在逼债,如果不是杨少宗正好在国务院秘书办工作,恳请央行方面松一松,中旗公司的下场会是很惨淡的。

1994年,在被迫进行重组的中旗集团开始重生,继续恢复了杨少宗时代的那种爆发力和执行力,为了整顿公司,杨少宗首先摆脱了管委会的束缚,同时在集团内部再次提出旗的精神,并将这一精神灌输到整个中旗系。

当然,他最主要的工作是将季昌玉驱逐出境,恢复了自己、管靳生、萧薇、华康盛、胡祖铭为首的五巨头身份,华康盛继续担任副总,负责集团文化、职员培训、责任管理和质量体系的整合重塑工作,胡祖铭则回到集团担任财务总监,又将危难时期继续苦苦支撑着公司的92一派提拔起来,将田源等人拽出来挑大粱,又将阙治东从申银证券挖出来,担任中旗万通证券公司的总经理,将马明哲先生从平安保险公司挖出来,担任中旗国泰保险公司的总经理。

阚治东、马明哲两个人的加盟,实际上也意味着整个中旗集团的进一步扩大。

杨建林临危受命,调入神州集团担任董事长,郑树桐重新调回旗珍集团担任董事长,李经纬、庞桂华、卫永勤出任副总,卫永勤从饮料部直接调入冠生园公司主抓ru制品项目,继续推动全国牧场计划。

通过一系列的整合和努力,杨少宗回到旗山的这一年,1994年,他又重新让中旗集团回归到原有的成长轨道,并且带领中旗集团走出了低谷。

在1994年的9月,杨少宗、杨建林和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达成最终的协议,由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出资20亿元,以及通过国资委的调度,将多家国有骨干企业划入神州集团,统一由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持有神州集团37的股份,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出资15亿元,并和中旗集团就中信银行实现交叉换股,占有神州集团1

47的股份。

至此,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成为神州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中旗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富旗集团、中旗创业信托投资公司、中旗社保基金公司、香港新世界集团为其他六家大股东。

杨建林继续担任神州集团董事长,神州集团变身为国有控股的特大型股份制企业,旗下也持有楚重、宁工机械、沈阳áng、沈阳工业机械研究院等国家重点工企业和研究事业单位。

杨少宗的选择是明智的,对于这些事关国家利益的重工业、机械、

大型工程机械、数控áng、重型áng工业,还是应该以国有持股为主体,中旗集团只是出了一个管理团队,构建了一套现代化的管理结构。

是否要以民营和集资企业的形式做汽车、重工业,这并不重要,何况这个产业不是改一改管理就能弥补亏损的,结构性的亏损会持续很长时间,中旗集团赔得起,但没有意义,不如让央企一起进来承担,就算是做市场的时候,有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和中信集团分担渠道工作,那也是很不错的买卖。

同样的,杨少宗选择和省委合作,兼并江钢总公司、楚钢总公司和宁钢,以江东省国资委、楚州市国资委、淮海市国资委、旗州市国资委、宁州矿业集团联合持股52的方式,对旗钢集团实施重组,实际上是将旗钢集团推出了中旗集团的核心地位。

在不断兼并重组的过程中,杨少宗对中旗集团及其控股子集团实施了一整套的调整战略,将集团运营业务范围控制在轻工业,以食品、化工制药、服装、电器、水泥、电气、橡胶轮胎、电子通信和金融、地产、酒店、连锁百货为主营方向。

为此,杨少宗通过中旗集团和万旗公司的重组,将万旗集团、万润发集团纳入中旗集团控股子集团范围,扩大对连锁家电、连锁百货业的操控,并将捷达物流运输公司独立出去成立新的中旗联合物流总公司。

这一系列的重组中,杨少宗不惜出资4亿元买下了华为等高科技公司,将华为公司改组为神州电子集团,正式涉及通信半导体芯片、电讯等领域,并将美旗的随身听等产品,

以及兼并的万燕vcd产品线都纳入神州电子集团,并且成立自己的电脑生产部,开始计划和联想竞争,在一个合适的时机,他会将联想的股份全部出售。

1994年底,中旗系的实力基本恢复到新的高峰期,在国内拥有旗珍集团、旗纺集团、海螺集团、富力集团、五洲国际酒店、美旗集团、惠友电工集团、万旗连锁电器、万润发超市、长江电气集团、神州电子集团、深州万科置地、豫园商场、中华酒业集团十四家大型集团公司,同时将中旗银行香港、深发展银行纳入中旗集团旗下,在旗钢、

神州工业集团也持有大量的股份。

特别是中旗集团,此时已经实现了向地产、金融两大主业发展的过渡,在全国主要大城市囤积了足够的土地,在国内金融领域开始控制深发展银行,持有中信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股份,在香港持有中旗银行,国内同时也正在筹建自己的股份化银行中旗银行,并有计划将香港中旗银行和内地中旗银行合并。

在1994年,中旗系吸收了三个非常霸气的企业家加盟,分别是原华为科技公司的任正清、原平安保险董事长马明哲、原申银证券总经理阙治东,这三人也被称之为94年的三巨头,分别为中旗系负责神州电子集团、中旗国泰保险公司、中旗万通证券公司的运营管理,前者是中旗系的新业务方向,后两者则都是中旗系急于扩张的主业。

经过一年多的回复,中旗系在1994年基本达到了杨少宗所预期的目标,不仅从93年的低谷中走了出来,也变得更为强大。

此时的杨少宗显然是无比的霸气磅礴,可这一切都是他牺牲了个人仕途换回来的,现在的他虽然保留了正处级的级别和准副厅级的待遇,但只是官场中的边缘人物。

和时任江东省社科院院长的李兆棠一样,他已经只是官场中的二流学者,在经济学和国企改革、现代经济管理领域有着他的一席之地,他的那些看似轰动的论文,基本也只是自己和胡祖铭等人一起琢磨着,华康盛替他操刀执笔而已。

之所以这么做,不过是想保住自己在这个特殊国家中的特殊地位,一张护身符而已,但这张护身符其实也是非常关键的实际上连杨少宗自己都已经放弃了所谓的仕途,只是他并没有预料到人生中充满无数的转机,他的仕途并没有可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