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
淮西制药厂在海旗、富邦这样的名称之间摇晃了很久,最终被“旗州”这个念头改变了,成了旗州制药总公司。
旗山服装总厂改组成旗州纺织集团,这是旗山地区除了旗珍集团之外最成功的企业,而且用时最短,以4700万元的优惠价格买下淞州纺织总厂,又以1300万的价格买下卫州纺织二厂后,加上旗下的雅宾服装公司、香港真维斯国际服装公司、厦门fun牌服装公司、淞州培罗门g服装公司、淞州恒源祥公司,此时改称旗纺集团是名副其实。
通过向苏联出口雅宾牌羽绒服、大衣、外套、毛衣、牛仔裤、t恤衫、皮鞋、皮靴、西服旗纺集团在1989年的成立第一年就大获全胜,实际证明,杨少宗确实是非常会搞事的人,旗山服装总厂根本就不生产这些衣服,他们只是找了香港的设计师按照欧美的一些廉价品牌做了设计,并在设计中全面考虑苏联的审美标准和俄罗斯人的民族传统服饰特征。
他们拿到设计方案后,甚至连样品都是在深州和温州找厂家加工的,然后就用这样的样品打动了苏联经贸委员会,又用一些特殊的关系和苏联经贸委员会的力量说服了中央经贸委,就用这种方式拿下了中苏贸易中近70的服装出口订单其余的订单基本是军大衣、牛皮靴,他们真的不做这些东西,成本价都拿不来,那些拿到订单的国营厂子则都是在倾销积压产品。
苏联的卢布是真没有用了,可他们这个生意做的非常保险,因为订单是苏联经贸委员会下的,而付账的单位是中国经济贸易委员会,这就是以货易货的双边贸易。
1990年,你如果有幸去苏联,苏联人会和你说起“雅宾牌”衣服真不错,物美价廉,款式新颖,他们会以为雅宾牌服装在中国一定很畅销,实际上,这个品牌的服装在中国市场上连鬼影都看不到。
当然,这只是现在,不代表以后。
杨少宗很会搞事,他本来就是在玩一套曲线救国的战术,先想办法做成出口第一的国际名牌,然后再杀回国内市场。
如果有一天,张鼎光代表旗纺集团的董事长坐在记者面前大言不惭的说一雅宾牌的系列服装目前是中国服装出口业的龙头老大,旗纺集团一直代表着中国服装产业在国际上的形象你最好不要将这些话太当回事,关键是一般的消费者很容易将这些软文攻势当回事,其实当时苏联人根本没得选。
不管怎么说,雅宾真的很成功,苏联经贸委员会在今年下的雅宾订单占了服装订单总量的90,原先那些军大衣都不要了,即使要军大衣,他们也希望是雅宾牌的。
这个订单总金额不好说,因为出口物资的物价是中央经贸委定的,旗山这边没有任何话语权,当然,经贸委具体定多少,你可以想办法去活动,一般也绝对不会让你亏本。
多的不敢说,今年至少是能有10个亿的出口总额,利润基本能保证在15左右。
在国内市场,旗纺集团也终于开创了中国服装产业的专卖店模式,fun牌是第一家,真维斯是第二家,而且,旗纺集团手里的资金总量还是比较充裕的,仅真维斯预计就要在1990年开出三十家旗舰店和一百家加盟店。
雅宾羽绒服预计排在第三位,此时,张鼎光和杨少宗都还没有想清楚,说不清雅宾回到国内到底是坚持以专一的羽绒服形象,还是以一个综合的形象出现。
杨少宗的选择是前者,张鼎光倒是偏向于后者,可也不敢违背杨少宗的想法,暂时就先不急于决定。
旗纺集团归根结底还是要以日本迅销公司为标杆,但要考虑中国的国情,纯粹抄袭也是没有前途的,所以,杨少宗和张鼎光的共同选择是设立两种销售渠道,一种是单一品牌的专卖店,各个品牌公司抓着旗舰店,然后通过招商的方式吸引加盟店,另一种是直接拿下黄金地段的服装商场,既出售自己的品牌,也出售其他服装公司的品牌。
杨少宗还想搞发电厂和银行产业,上手就要搞一个两台30万机组的旗山发电厂,理由是旗山发展太快,电力供应紧张,银行产业不好进,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道路都在摸索中,第一批的商业股份制银行虽然已经浮出水面,比如说福建兴业银行但要再批几家是比较难。
杨少宗入手试水的方式是成立中国旗山农业合作信用社,挂靠在淮海农业合作信用社,采取双方各持股一半的方式运营。
这两件事情基本都能批,因为李兆棠正在积极的为旗山游说几位非常关键的省委领导。
杨少宗不是真的会搞事,而是太会搞事,杨少宗将中旗资产管理公司的大旗拉起来,打着参与中国国营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建设的大旗,不仅将李兆棠拉到中旗资产管理公司担任总顾问,还通过李兆棠将厉以宁、张维迎、胡鞍钢几位重量级的经济学专家请过来担任监理。
这个时候国内还不流行“独立董事”这种东西,所以,杨少宗启用了“监理”这个更容易理解的词,也就负责监察中旗资产管理公司,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同时帮助中旗资产管理公司更好的运营,出谋划
策。
在此基础上,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华康盛还编写了一套企业管理培训教程,将旗山本地企业流行的责任管理体系理论化、系统化,同时引入松下、丰田等日本顶尖企业的管理思想,提出责任、质量和终身聘用制的三大管理理念。
在这份名为旗山责任管理体系的企业培训教程中,华康盛和杨少宗、杨建林等人商议着,将核心竞争力、执行力、标杆企业、企业文化、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等新时代的企业因素都第一次的在国内提出来。
以此为基础和理论,旗山在1990年的下半年才终于拉开对外兼并的大幕,开始将上半年的拉椐式谈判陆续转化为丰收的果实,在华东地区对食品、纺织、化工、制药、电缆、水泥、轮胎展开大面积的收购。
除了部分必须要收购,或者是已经谈结束的国营企业外,在对每一家国营企业、乡镇企业进行收购前,华康盛就会带领一个企改小组前去调查实际的情况,对目标企业进行盘查摸底,查清楚对方的财务状况、设备、人员水平、管理水平等各方面的问题,保证中旗公司实际上都是在收购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优质国营企业,只是对方有着暂时性的困难而已。
收购之后,中旗资产管理公司就会按照自己的模式进行股份制改革,或者是直接进行重组,再进行强制的整改培训,按照中旗人已经惯用的也真正符合国情的责任管理体系去改造整个企业。
在这个时期,旗珍集团先后完成了对酱油、醋、食用油等传统产业的并购,只是在味精领域,大家的争论比较大,关键在于味精的污染问题太严重,杨少宗和华康盛都坚信在国家环境保护法已经颁布后,这个问题迟早会影响到旗珍集团的发展。
考虑旗珍集团旗下旗牌公司的目标是一家“亚太厨房美味专家”的定位,味精类的产品实在是不得不上,只好收购了豫省的一家中型味精厂,象征性的从日本引入全套生产技术,确保环保达到国家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