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4(1 / 2)

红旗 浪子刀 2384 字 2023-10-01

时间投入工作,我给您出个招法,先想着法子融入咱们这个大家庭,放低身段,平时记和秦副书记那里有没有忙不完的事,您就帮着打点一下,慢慢的从下面做起。等您在咱们公社认识的人多了,结交的朋友多了,大家都是一家人了,如今这段时间不也就成了过去吗等到那个时候,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

吕海丰听着这番话就像是找到了一许希望的阳光,他这才明白自己的失误恰恰是他想法太多,要求太高,一下子就将杨少宗、宋长明、

秦大驰这帮实权人物都得罪干净了。

想到这里,吕海丰不由得一声长叹。

早知道是这样,即便是打死他,他也不会来旗山工作啊。

听着他的叹息,杨少宗只是慢悠悠的劝说道:“晷社长,忍一时海阔天空,退一步风平浪静,该过去的总会过去,人总是要先苦后甜的嘛,其他的事情,我不多说,我就说个最实在的,就凭咱们旗山这两年的发展速度,只要您在这个位置上撑住了,哪怕是没有抓到什么,两年之后,您就是要高配一辆普桑也很正常啊”顿了顿,他又道:“当然,我只是和您打个比喻,个中的那些个事啊,您比我更清楚。咱们也就不多说了,我这还有事情要做,您以后要是有什么事啊,平时多和我先商量一下,我替您琢磨琢磨。在党委里面,多个人也好说话嘛”

此时的杨少宗将身段也放的很柔软,慢悠悠的拉拢着吕海丰,将他拉过来,以后就当是多了一个挡箭牌。

吕海丰此刻的心里更是复杂,他何尝不知道欺负他的主力军就是杨少宗这帮人,他不甘心,自己一个五十多岁的领导居然被一个二十岁的下级欺负了,还有嘴说不出苦来。

可他心里更明白杨少宗绝对是有能力毁掉他的,也有能力让他在这个位置上继续坐着的,自己的人生操之于别人手中的感觉实在是太糟糕了。

吕海丰只能是打落牙齿和血吞,而且是笑呵呵的吞下去,一脸陈恳的和杨少宗感叹道:“小杨,我是真的很佩服你这今年轻干部,也真的相信你,行,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

吕海丰到底信不信服,杨少宗不知道,也不在乎,他只知道吕海丰这一次是真的栽了,根本没有翻身的手段。

听着吕海丰的感叹,杨少宗只是冷冷的有些怪异的笑着,笑的让吕海丰感到一种难以言语的寒意。

“那就先这样吧,吕社长,我这还有别的事情得去省里出公差,有什么事要吩咐我办的,您就先等我回来”

说完这话,杨少宗再次起身,这就笑吟吟的送吕海丰离开会议室,自己也回经济办收拾一下,招呼上程治中一起开车去宁州。。

第一卷旗山奇迹第九十四章四千万,得来全不费工夫

到了宁州之后,杨少宗先将程治中送回家,自己则又转个弯去宁州冷库厂的生活区找“庞厂长”庞桂华谈话,这已经是庞桂华待岗之后,杨少宗找他进行第四次谈话。

对于自己被勒令待岗的事情,庞桂华一直觉得很憋屈和不满,最初的两次谈话都是不欢而散,期间,庞桂华又找关系去其他厂工作了一段时间,因为待遇方面的问题不欢而散,这才又放低姿态重新找杨少宗谈话。

庞桂华是宁州冷库厂的技术员出身,在谷局长当厂长的时候被提为车间主任,当时的表现确实是很不错的,厂里职工的反应也不错。

他应该可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车间主任,比较体恤职工,心态和业务素质也不错,可等他做了厂长,宁州冷库厂的情况就渐走下坡路。

这里面有大环境的因素,也有庞桂华本身的问题,同样的情况下,宁州肉联厂相对冷库厂的管理水平、经济状况就明显要好很多。

杨少宗给庞桂华做的总结就是“缺乏领导者的魄力和心理素质,不敢管,怕出事,不敢带头抓工作,做为党员也缺乏对集体的责任心和觉悟”

这个总结有点上纲上线,庞桂华是死活不肯认帐,他就觉得宁州冷库厂之所以会大面积亏损和他没有大关系,他只能承担少部分的责任。

如果庞桂华今年55岁了,杨少宗根本不想浪费时间,直接给他办内退算了,可庞桂华毕竟才42岁,还有很多年的路要走。宁州轻工业局的谷局长对庞桂华的印象一直还是很不错的,也希望旗山肉联厂尽量做通庞桂华的工作,让庞桂华继续为宁州的轻工业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这已经是近期来的第四次谈话了。

杨少宗到庞桂华家里,他老婆今天正好轮修,刚从宁州厂区的饮料车间下来,急忙就要给杨少宗做午饭。经过这段时间的来往和交谈,庞桂华的态度也比以前好很多,姿态放的很低,热情的请杨少宗坐下来,夫妻两个都忙着招呼杨少宗。

杨少宗只是笑呵呵的客套两句”让他们不要忙,其实他中午也就打算在庞桂华家里吃一顿,顺便将庞桂华这件事做个了结。

庞桂华给杨少宗泡了杯热茶端过来,随即又敬上烟。

杨少宗接过烟却放在旁边,倒是端着茶杯想点心事的喝了两口,

这才和庞桂华问道:“老庞,你的待岗时间快有四个月了吧”庞桂华琢磨了一下,感叹道:“是啊,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杨少宗点着头,道:“我觉得也差不多了,咱们今天就把事情谈的透彻点,如果你能转过这个弯,明天就去旗山二厂区从班组长重新做起,只要你的表现好”三个月后,我就将你重新提上去当车间主任。如果你转不过这个弯,我估摸以后就不来了,再拖下去也没有意义”

一听这话,庞桂华匆忙道:“杨主任,我现在是真的想明白了,想透彻了,其实您说的对,我以前就是不敢管,没有勇气承担整个厂一千名职工的饭碗和责任。这些天,我写一份检讨”都是我的真心话,您看看我还没有什么地方没有反省透彻的”

随即,庞桂华就回房间将一份四五页纸的检讨书拿了出来,交给杨少宗过目。

杨少宗也很仔细的将这份检讨从上而下的细细看一遍”检讨写的是不错,假如庞桂华真是这么想的”那他就真是在这段时间学到了很多东西。

然而,正因为检讨的过于彻底,杨少宗才感到半信半疑。

他将这份检讨书放在一边,和庞桂华道:“其实说真话,我对检讨书这种东西是不太信任,打小开始,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要给老师写检查。当然,就这份检讨书而言,你确实是写的很不错,至于你真正反省了多少东西,绝对改变多少,那还是要看你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

我们旗山二厂区有一个标准车间,一切都是按照日本大谷会社那边提供的标准执行的,采用了国际化的管理体系。这个标准车间有几个多重作用,一个是给省里和地委的领导检查,另一个培养具有更先进管理思路和理念的管理人才,第三个是摸索国际化标准的管理经验,为后面的全面提升做准备,打基础。我现在就是要将你调过去,你要从头开始学,自己去摸索里面的知识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