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宗心里还是不太放心,继续和姐夫沈家林劝说道:“姐夫,我和二叔、大伯,还有姑父都和你分析过这里面的情况,咱们公社未来的大规模养殖一定是能上个台阶的。今天,我可以毫无顾忌的说,三年之内,我们旗山的生猪养殖规模要上10万头,鸡鸭的养殖规模也肯定不会低,如果按责任工分制的这套思路搞,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的收入是很可观的”
沈家林这才道:“行,我信你的。其实人就是这样,这山看着那山,总觉得机关那边做事情比较容易出人头地,我就是希望能混得好点,以后你姐也不用受罪。”
杨少宗笑了笑,道:“每一行的人都觉得自己辛苦,别人容易,其实都有各自的辛苦,只是你体会不到,我现在或许也没有体会到,可等我们体会到的时候就已经晚了。”
沈家林还是点着头,道:“或许吧,少宗,姐夫其实能够明白你的苦心,反正你姐在机关里干着,旱涝保收,咱也就不死往里冲了”
杨少宗挺高兴沈家林能这样想,他这个姐夫只要真的用心专研畜牧业,在旗山是肯定能干出一番事业的。
所有的一切,他都会在心里仔细推敲过,同样是一个副书记的人选,他可以向左良喜推荐很多人,唯独秦大驰是最为合适的。
这时,秦大驰才和杨少宗问道:“经济办确实是少一个副主任,少宗,要不要我去找沈一民说说,我和他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
秦大驰在旗山干了这么多年,这个人性格又豪爽,干事情很痛快利落,和基层干部们的关系都好得很。
杨少宗倒是并不在乎的摇着头,道:“我昨天刚和徐保山书记仔细讨论过这个问题,沈一民确实是不错的人选,可在这个任命上本身就有着对他的处罚。我倒觉得咱们旗山人彪悍一点,刁民一点不是错,这件事既然已经风平浪静了,就不用再处罚沈一民了,我和书记说了说,还是恢复他在大青湾大队队长的职务,将良种站的孙长青调过来当经济办副主任。”
“孙长青”
秦大驰稍稍有点异议的感到诧异,他当然知道孙长青是谁,这是人是从部队退伍到旗山的,在旗山已经工作了七八年,在基层的关系也能算得上不错,可毕竟不是旗山本地人啊,老婆也是外地人。
在心里琢磨了片刻,秦大驰还是忍不住的和杨少宗问道:“你确定这个人合适难道是又是老徐书记推荐的人”
杨少宗摆了摆手,道:“不,我提议的,老徐书记觉得也不错就没有反对”
“这样啊”
秦大驰心里愈发是感到迷惑。
第一卷旗山奇迹第五十九章旗山人的养猪梦
杨少宗在每一件事上都经过非常仔细的考虑,因为他很不喜欢犯错。他说不清楚沈一民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对于孙长青,他倒是很清楚的。
孙长青曾是旗山高中的民办教师,长江师范学院数学系函授大专毕业,也曾在82年的时候教过杨少宗、潘时敏等人一年,后来因为民办教师的待遇太低就找关系进了良种站工作。
这个人在92年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合股办了一家小酒厂,因为大环境不好,亲戚朋友陆续退股后,他就一个人独立支撑着酒厂,慢慢熬到了2002年,居然成了淮西县最大的民营酒厂。
因为他曾经教过杨少宗,两个人后来的来往也比较多,在杨少宗映像中,这个人有几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首先是为人处世游刃有余,其次是在经营上比较保守稳健,也可能是因为做过数学教师的缘故,在企业的现金流上控制的非常好,办了十多年的酒厂居然没有和其他老板、银行借过钱。
另外,孙长青还有一个很让人映像深刻的地方,那就是他有一手非常漂亮的硬笔书法,钢笔字写的很潇洒,在旗山早期的时候也算是一个文化人,文章也写得不错,能写能说。
至于秦大驰的事也不会太多问题,秦大驰是那种粗中有细的人,性格豪爽,在基层的关系非常扎实,正是左良喜最想要的合适人选,而左良喜此时也没有别的人选可供他挑。
这件事很快就定了下来。
左良喜在省里和陆达强一起活动了一个星期,这段时间可是没有少做坏事,县委纪委书记朱学勤几乎是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因为上面有人赏识提升为正处级,调到省纪委法规研究室。
这样的提升显然不正常,淮西县委内部忽然间紧张起来,意识到左良喜就要有大动作的郭右宾小心戒备着,也就犯不着继续在旗山公社的人事安排上和左良喜有冲突
秦大驰、罗孚的任命是一起下达到旗山公社管委会的,两个人的任命都在同一份任命通知中,徐保山距离退休还有半个月的时间,萧薇的任命虽然已经在这一时期风传开,真正要任命下来还得等徐保山退休。
在公社内部,孙长青也取代了原先的沈一民调到经济综合办担任副主任,沈一民则在宋长明的安排下戴罪立功,继续担任大青湾的大队队长一职。
所有这些事就像是和杨少宗无关,他很少和其他的干部讨论这些,只是安心的做自己的工作,而他的工作也确实是特别多。
旗山公社管委会经济办主任只是一个小小的股级干部,职责却一点也不少,何况他还要管着旗山肉联厂、煤矿厂的事,富旗公司、养殖场和正在计划中旗山饲料厂,这些工作都要他一点点的抓着。
他自然是很忙。
等到了10月的月底,旗山肉联厂在宁州市场的销售额一结算,总额超出了杨少宗最初的预估达到了543万元,按照最初和潘时敏预定的40万销售任务指标,宁州供销站的总奖金就有四千三,平均到各个供销员的头上则有三百多元。
这样的收入自然是很让人眼红,一边是管委会和公社内部有人嫉妒的非议着,另一边也有很多人都想到旗山肉联厂当供销员,这里面有管委会的青年干部,也有一些人的亲戚子女,更多则是旗山的青年们,甚至连学校的老师们都坐不住了。
公社在搞大规模建设上是很有经验的,也有这个能力,一期规划就有一万头存栏量的旗山养猪场在这段时间就要完工了。
为了不占用耕地,养猪场的地点选择在杨庄西侧的杨柳坡上,这就额外增加了很多工作量,需要将杨柳坡平整一番,原有的那些老柳树也得根据需要砍掉。
偌大的工地上至少有一千多个劳力在集中做事,热火朝天的大干着,建筑队和潘庄、杨庄、秦岗的劳力都被调了过来。
养猪场的猪圈设计是省畜牧研究所的人提供的,采用单栏10-15头的养殖规模,每个猪舍棚分为两列,每列10个猪圈栏,一期规划就是五十个猪舍棚,加上平整杨柳坡,建职工宿舍、办公室、仓库、大门、围墙等工程,整体工作量绝对不算轻。
秦大驰在这个方面是很有经验,他最早给出的预估就是要150万个工分,现在算下来基本差不多。
这天下午,杨少宗就骑着自行车到工地上看看建设情况,这里对他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小时候就整天在这里玩耍。
杨庄的父老乡亲们都在工地上干事,这些人对杨少宗而言也是无比的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