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2 / 2)

红旗 浪子刀 2383 字 2023-10-01

他这番话里隐藏掉了一部分内容,但他和杨少宗心里都明白,汤恩国最终是怎么被挤出局的只有徐书记和杨少宗明白,汤恩国都糊里糊涂的。

汤恩国从省城里回来的那天晚上就找杨建林喝过酒,当时可是把话说的很响亮,分明是十拿九稳的要坐上旗山肉联厂厂长的位置。

汤恩国也不是那种真正有心眼的人,当时就和杨建林透露了一点苗头,让杨建林知道汤恩国和杨少宗之间已经有了矛盾。

结果没等两天,徐保山就来找杨建林让他不急着去南方,再在公社干一年,尽力将旗山肉联厂的根基扎结实点。

杨建林恰恰是最清楚所有内幕的人,他不用调查都知道汤恩国是被谁挤出去的。

写一份责任工分制不算什么,卖煤买设备也不算什么,能把汤恩国挤出局才算是真正的本事

想想杨少宗不过是刚分配回公社管委会的新人,一上来就有这么厉害的表现,杨建林对杨少宗也不得不另眼相看。

杨少宗也没有去承认这件事,他只是笑呵呵的和杨建林说道:“我毕竟还是太年轻了,很多事情都是凭感觉去想的,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真心希望杨站长尽快到厂里主持工作啊”

杨建林笑眯眯的摆了摆手,道:“暂时是真过不去,小杨,我是有一说一的人。高副社长的事都摊在我头上,再加上供销社的那些事,正好对上农忙这个时节,我确实是抽不出精力去过问肉联厂的事情。我给你的建议就是多和你们工交科的潘科长商量,他是个好人,正好这段时间挺空闲的,你就请他多多帮你,他毕竟是在机关工作了十几年,认识的人多,也有工作经验和一定的能力。你有能力和好的想法,他有不错的人际关系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两个人加在一起就够了”

此时的杨建林还不熟悉真正的杨少宗,对于很多事情,他也只是点到为止的说两句,给杨少宗大致理出一个比较合适的工作思路。

第一卷旗山奇迹第二十五章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从杨建林这里找到了一些答案后,第二天,杨少宗就先确定了自己需要的十几个预招名额,将赵大军、潘时敏、李光泗这些人都加入进旗山肉联厂,然后去找潘庆元商量,又增加了三个名额,最后才去找唐孚。

唐孚对于杨少宗这么便宜就得到了选调生名额的事情是有点嫉恨的,毕竟他当初为了成为选调生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昨天的事更让唐孚心里不痛快,但他显然不打算继续找杨少宗的麻烦。

别看唐孚是公社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杨少宗不过是刚分配回管委会机关工作,可杨少宗是本地人,亲戚朋友多,万一惹出事,最终吃亏的真不一定是杨少宗。

将同学们凑集到一起后,杨少宗想要办事也就容易多了,至少有人听他的招呼,听他指挥和安排。他也按照杨建林的建议去找了潘庆元,请潘庆元多帮忙负责一下厂区建设问题。

潘庆元不仅没有拒绝,反而显得很高兴,真的就去帮杨少宗先管一管旗山肉联厂的厂区建设问题。他毕竟在公社干了这么多年,人面广,很多事情请他出面和红旗村、建筑队协调的效果要好很多。

等到了月底,已经从省煤炭勘探三队退休的郭老队长就带着两个老同事,从原先的工作单位借了一套仪器,乘坐冰箱总厂安排的解放卡车抵达旗山公社。

公社里只有杨少宗和这些人打过交道,这件事自然还是得安排他负责接待。

一大清早,杨少宗就带着赵大军等人去红旗村的路口等待着,差不多等了两个多小时,两辆解放大卡车才摇摇晃晃的沿着县级公路驶过来。

他很有经验的让人安排好了欢迎仪式,卡车刚到了厂区前,鞭炮就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鼓乐师傅们也敲起了大锣鼓,吹起了嘹亮的唢呐,像过年办喜事一般的热闹非凡。

车门一开,郭老队长就率先跳了下来,跟着他一起过来的还有另外几个老同志。

郭老队长一看到杨少宗就笑呵呵的快步走过来握着手,感叹道:“哎呀,小杨啊,你们旗山公社这条路可真不好走,我和车队差点绕迷路”

杨少宗也呵呵的笑道:“真是辛苦啦,郭大爷”

两人一起喝过酒,郭队长当时就笑称自己可以做杨少宗的爷爷。

郭老队长却大笑道:“辛苦什么啊,都是支持你们公社搞工作嘛小杨,你们旗山可真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啊,上次光听你说你们旗山的银鱼和大青虾好吃,这一次真是要吃到了吧”

杨少宗笑道:“那是肯定的,我中午听说你们要过来了,就立刻让同学去水库帮你们捞着最新鲜的呢,您几位来的可也真是好时候,眼下的银鱼就是最走俏的好时期,青虾也肥嫩啊”

郭老队长哈哈笑道:“那感情是真的好啊,小杨,我们这位汪工以前可是在你们旗山吃过银鱼的哦,那是赞不绝口啊,我本来不想带他来,他是非要跟我过来凑这个热闹”

顺趟的,郭老队长就将身边的两名老同志一起和杨少宗介绍了,一位是省煤炭工业局勘探处的老技术员汪友涵,另一位是长江西浦煤矿厂的老段长魏国光,和郭老队长一样,两个人也都退休了。

和郭老队长、汪友涵不同,魏国光只有五十多岁,他退下来明显是为了将自己在工厂里的工额让给子女。这在国营企业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子女顶替父母的名额在工厂里上班,父母撤下来拿退保工资,落个清闲,一举两得。

快到了中午,公社煤矿厂的厂长宋方舟也匆忙赶过来,大家一起去公社招待所吃饭,在那里,宋长明亲自准备了午餐。

公社里的标准水平肯定不能和国营大厂相比,唯一的优点就是土鲜多,鸭鱼鸡都是最新鲜的,还从旗山水库打了刚出水的几斤银鱼和七八斤青虾,酒则是本地的旗河大曲。

旗河大曲是省优部优产品,也能算是拿得出手。

宋长明亲自主持招待午餐,大家坐下来开始互相倒酒,杯觥交错间,省煤炭工业局勘探处的汪友涵忽然有感而发的说起一件很重要的旧事。71年的时候,国家曾经进行第二轮的全国范围的地质勘查,当时他曾来过旗山一次,但没有到旗山镇,只是在旗河乡做了一个简略的勘查。

现在说起来,那也是形式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因为省里当时根本就没有下拨多少钱,地方工作更是一团混乱。

在和郭老队长的一次闲聊中听说要重新来旗山,汪友涵想起来了十六年前的事便主动要求一起来。

说到这件事,汪友

gu903();